APP下载

陈云创下的“沈阳经验”

2020-09-26赵若云

当代工人 2020年14期
关键词:陈云器材沈阳

赵若云

1948年初冬,坐落在沈阳中山广场的大和旅馆(今辽宁宾馆)迎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人——刚刚被任命为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陈云。这一次,他的任务是负责沈阳市的接管工作。

沈阳当时是东北最大的城市和工商业中心,沈阳及其周围城市鞍山、本溪、抚顺共同构成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区。接管沈阳这样一座特大型城市,是此前任何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未曾遇见和经历过的。

如何接管沈阳?陈云做了四项准备。

思想准备。1948年8月3日和4日,哈尔滨,陈云在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报告中国职工运动的当前任务。

陈云要求国统区职工要聚集力量,扩大队伍,准备迎接人民解放军。解放区职工已经是企业的主人,要好好学习,提高觉悟,发展工业生产,以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满足人民的需要。最后,陈云领导全场高呼:全中国工人联合起来。

策略准备。1948年10月26日夜,陈云主持东北局紧急会议,讨论接管沈阳的方针和办法,确定接管沈阳的总方针是:一切机构先不打乱,暂按原系统接管。具体策略16个字,“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统后分”。

经验准备。陈云接管沈阳时,中共解放第一个大城市石家庄将近一年了,中央在1948年2月即向全党推广石家庄接管经验,陈云对此非常熟悉。

在工人运动方面的经验,陈云更是行家里手。

1925年,上海外滩,浪奔浪流,20岁的陈云领导工人闹罢工时,就以“怀”和“民”为笔名,发表战斗檄文《职工在现社会的地位》《总工会是什么》,指出工人的使命就是“社会革命”,总工会的使命就是领导工人阶级“向帝国主义进攻”。20多年一路走来,经验随年龄而增长。到接管沈阳时,他早已经成闻名遐迩的工运领袖,当时《人民日报》报道他的身份之一,就是“中国职工运动著名领袖陈云”。

舆论准备。1948年10月29日,前方还在交战,陈云带领担负接收任务的干部从哈尔滨出发了。路上的任务之一,是“印报纸”。成千上万份《沈阳时报》在路上全部印刷完毕,内容是党的接收政策。

1948年11月2日,沈阳城里,枪炮声时断时续,硝烟还在弥漫,街上乱作一团……

这天下午,陈云带着军管会的人,开始了沈阳城的正式大接管。

陈云一进沈阳,当即恢复电力、解决金融物价、收缴枪支弹药、用宣传稳定人心、解决工资改革,同时抓稳定、抓民生。

短短26天,沈阳全面恢复生产,市场物价稳定,社会治安良好。

就在陈云进入沈阳的第三天,也就是1948年11月4日,国民党中央社发表社论《赶快收拾人心》。

南京,陈布雷呼吁国民政府赶快做几件大快人心的事,包括建议宋美龄拿出巨额资金拯救百姓,无奈遭到蒋介石厉声呵斥。

沈阳,陈云和军管会的同志们忙得不亦乐乎,大快人心的事做了一件又一件。

人心很微妙,聚合离散,往往在于执政者一念之间。

当南京城的工人在饥寒交迫中掀起“抢米风潮”的时候,沈阳城里的工人在陈云领导下掀起了“当家风潮”。

陈云的三大板斧,砸碎了套在工人身上的锁链,也唤起了工人的建设热潮。

第一板斧,“献纳器材”。1948年11月9日,东北全境宣告解放。11月28日,陈云在沈阳召开军管会干部大会,指出全东北解放后,中心任务是发展工业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但是,当时各类器材匮乏,无法开工。

一位留守鞍钢的日籍顾问傲慢地对军管会人员说:“恢复谈何容易!它需要美国的设备,日本的技术,再加上20年的时光。你们没有同美国建交,日本又是战败国。看来,这片厂区只能种高粱了。”

共产党人不信这个邪。

经过调查寻访,了解到为了反抗日本和国民党统治,部分工人将工厂里的器材带走。东北解放前夕,工人在护厂护矿过程中,将一些器材藏起来。一些不法商人还鼓动工人和市民偷盗器材,有的与国民党潜伏特务相勾结,将不少器材掩埋或者直接毁掉。

陈云和东北局审时度势,掀起了群众性的献纳器材运动。半年时间,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6个市和沈阳铁路局职工群众献纳的各种器材达87万余件。

第二板斧,民主培训。陈云和军管会的同志们,在沈阳各企业举办工人培训班,既培训接管政策法令,也培训生产技术知识,同时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第三板斧,动员工人。1949年元旦刚过,陈云召开沈阳工人座谈会,提出“工人阶级是干大事的阶级”,这个“大事”就是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沈阳解放时,正值隆冬,很多工人没有煤、没有粮,陈云立即指示军管会火速解决。

沈阳解放,旧企业要改造成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人?陈云陷入了思考。

企业性质不同,制度不同,对工人的要求也不同。工人阶级要干成大事,需要具備4个条件。

要有民主。国有企业是人民的企业,企业管理要民主化,要发挥大家的智慧,依靠全体职工办好工厂。为此,陈云提出要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影响至今。

要有襟怀。刚刚接管的企业中,内部有矛盾,就是工人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矛盾,相当于今天“蓝领”和“白领”的矛盾。陈云指出:“要认识到,职员、工程师、管理人员都是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除作恶甚多的职员必须开除外,绝大多数职员是可以团结的,要让工人同职员搞好团结,这样才更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要有头脑。陈云批评有的同志在工厂中只能当无产阶级政治家,而当不了无产阶级企业家。工厂不是机关,也不是部队,要讲经济核算。所以,工人要有生产技术,干部要有管理头脑。

要有干劲。干劲从哪里来?从劳动竞赛来,从工资制度改革来,从无后顾之忧来。由此,沈阳和全东北国有企业劳动竞赛开始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被“交叉累进等级工薪制”取代了,工人工作时间被限定在每天8到10小时。

陈云的业绩被称为“沈阳经验”,关键在于有时间的穿透性。不仅管理企业和工运,就是一般的城市管理规章,很多也起自陈云。

当时全国城市汽车行驶混乱,有靠右行驶的,有靠左行驶的,沈阳当时靠右行驶,哈尔滨靠左行驶。接管之后,军管会为此争论不休,陈云没有表态,而是展开调研,从司机、市民、汽车生产、世界各国规则入手,知道未来汽车的方向盘可能都要固定在左边,靠右行驶最安全,于是陈云提出,今后东北城市的汽车一律靠右行驶。这个规则,沿用至今。

1949年2月初,陈云和罗荣桓从东北辗转来到西柏坡,参加在这里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并向毛泽东汇报请示工作,之后返回沈阳。

在西柏坡,毛泽东、周恩来赞许陈云接管沈阳的成就,同时认为新中国成立在即,经济建设需要“红色大掌柜”,因此决定陈云从东北局回中央工作。

1949年5月,周恩来催促陈云,赶快进京。

陈云回望工作战斗了3年多的黑土地,带着无限的眷恋,登上了从沈阳开往北京的列车。

猜你喜欢

陈云器材沈阳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最小和最大
My plan for new term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