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里康内:为电影注入灵魂

2020-09-26雷晶晶

莫愁·时代人物 2020年9期
关键词:莱昂莫里意大利

雷晶晶

莫里康内

2020年7月6日,91岁的意大利作曲家、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在意大利首都罗马逝世。他去了天堂,但他用音乐演绎的“神秘光环”还在世间涌动。

忠实自我的“爵士小号手”

莫里康内1928年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生来就与音乐密不可分。父亲马里奥是爵士小号手,养家糊口之余会教儿子简单的乐谱知识以及小号的演奏技法。母亲的贤良令拮据的日子张弛有度,也教年幼的孩子懂得“人生不需要时时板着脸”。11岁的莫里康内被父亲送进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接受系统训练。第二年,出类拔萃的莫里康内被学院破格录取,仅用半年便修完了全部学业。在此期间,莫里康内还为国家电台和电视台非交响乐团的B组乐团做音乐改编。

意大利新古典音乐作曲大师戈弗雷多?彼得拉西是莫里康内学生时代最重要的导师。他对莫里康内写的乐谱相当着迷:其中的“秩序感”“精准度”和“清晰度”,巧妙的构思与创作的技法均值得深入研究。他教导莫里康内此生要做忠实于自我的“正当性”音乐,这当是“皮相音乐”上升成“血肉艺术”最重要的原则。

二战爆发以后,罗马岌岌可危,一时间人心惶惶。莫里康内俨然成为父亲最好的助手,时常替他在佛罗里达夜总会表演。他立志成为比父亲还要棒的小号演奏家,但却倍感力不从心:世间并非所有人都具备高深的音乐欣赏力,优秀的原创音乐作品反而很难赚来足够的金钱。相对而言,直观的电影似乎更能符合大众品味,而当时意大利发展迅速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行业也面临配乐贫瘠的窘境。莫里康内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开拓电影配乐的新领域。因为才华横溢,他有机会受聘于音乐创作团队;因为缺乏名气,他只能屈居在所谓“电影作曲大师”的旗下充当他们的“枪手”。那时的莫里康内二十多岁,正是年轻气盛的年龄,却必须放低姿态以尝试热爱的事情。

神秘超凡的“电影配乐师”

1961年,莫里康内有机会为导演卢西亚诺?萨斯的电影《法西斯分子》作曲,这部“暗黑节奏”的进行曲堪称杰出的处女作:木管乐器的音型毫不犹豫地挑逗戏谑,小军鼓的节拍高低有度,尖拙互补。在简单的视觉之外,莫里康内的配乐为剧情和观众上演了一场听觉盛宴。次年,莫里康内用他自幼钟爱和擅长的小号为电影《欲海惊心杀人夜》调试出环环相生的爵士乐风情。此外,他用吉他添加了悠远的气氛,电影《一女一百万》同样响彻出颇有悲悯情怀的缠绵。在萨斯看来,莫里康内是一位“有神秘感且超凡入圣的音乐家”。

莫里康内与意大利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则是“相爱相掐”的伙伴。传统美国西部片失宠的年代,莱昂内敏锐地引用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电影作为突破口。从“镖客三部曲”首篇《荒野大镖客》的合作开始,莱昂内“确切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而莫里康内音乐作品中那些“轻喜剧”的元素非常契合他要塑造的电影角色。

莫里康内(右)与塔伦蒂诺

事实上,这中间莫里康内只去过两次片场,两次都以不太愉快的结局收场。一次莱昂内焦急地“喊话”第一小提琴手将某段配乐的渐进感予以强化,但这位小提琴手冷冷地回应他只听莫里康内的指挥。倘若无谓过程,这部电影的主题曲着实惊艳:黄昏,嬉皮风的哨子和不间断的吉他迎接策马归来的神枪手;马鞭声、男人的低吼声、铁砧的敲打声以及钟声绵延着由近及远。在终结篇《黄金三镖客》中,《黄金之蚀》的曲目以钟琴、钢琴、双簧管、铜管搭配女高音及合音,下坠而鼎沸,不安而豪迈,苍凉而疯癫地揪住了立体的西部世界。

口哨,莫里康内认为它会引发充满孤傲的动感;少用大型管弦乐团,继而打破和重组乐器编配,其实是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预算的无奈之举……这些“小伎俩”在后面的配乐中依然沿用。如他所期,莫里康内的经典配乐跟着莱昂内的“意面西部片”赢得国际声誉。

再往后,莱昂内的“往事三部曲”(《西部往事》《革命往事》《美国往事》)相继上演。《美国往事》开机前,莫里康内已经创作了多达20首的主题曲交由莱昂内挑选,其中浪漫伤感的《黛博拉之歌》在该片中的使用多达10次,关乎情与爱、欲望与死亡的时代哀歌如泣如诉。导演王家卫在国产电影《一代宗师》中引用这段旋律,他评价莫里康内的配乐“见山不是山”,蕴藏着不言而喻的力量。

除了莱昂内,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也是莫里康内念念不忘的“亲人”。1988年拿到《天堂电影院》的剧本后,莫里康内立刻推掉了之前的委约。托纳多雷呈给莫里康内一个“有光束”的故事,他根本舍不得弃置。莫里康内在儿子为之谱写的《爱之主题》旋律上调整出不同的变奏,木管、小提琴、弦乐组等器乐和鸣,旧日的怀念、未来的憧憬、成长过程中无处投递的梦想等踯躅在无比动人的旋律中找到歸宿。

这以后,托纳多雷几乎每部影片都会找莫里康内配乐。《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在莫里康内的音乐指引下,托纳多雷导演的电影洋溢出诗意的平衡与美感。

与电影同辉的“作曲家”

莫里康内是十分高产的配乐师,他一生写下500多首电影配乐,曾有一年连续为27部电影配乐。有些“庸片”本身并不高明,但只要莫里康内从中挖掘到可圈可点的感动便甘愿为其操刀配乐。这无疑帮很多电影实现了“补白”,许多剧情已经被淡忘,但它的配乐却家喻户晓。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说:“如果没有莫里康内的音乐,你就不可能看到一部意大利电影。”

顶级的舞曲、繁冗的爱情、叫嚣的冲突……莫里康内对一切音乐题材信手拈来。人们惊异于他的灵感从何而至,他却说:“根本没有灵感这回事,要卷起袖子才有艺术。”莫里康内首先充当虔诚的“观影者”,每时每刻都在思索它应该得到的旋律,即使去杂货店或是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常常在不是观众席的场合不由自主地“出离”现场,低抿双目,轻拍膝盖,像迎合某个镜头上即将出炉的旋律。

如同莫里康内对莱昂内《美国往事》的评价:“真正的自由创作常被归类为次级作品。”在问鼎大奖的征程中,莫里康内时常是个“陪跑者”。早年,他的《黄金三镖客》被视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原声大碟,其本人由此入席格莱美名人堂。1986年,莫里康内为罗兰·约菲的《教会》配乐获得金球奖。但从1979年《天堂之日》首获奥斯卡提名最佳原创音乐奖起,他的《教会》(1987年)、《铁面无私》(1988年)、《豪情四海》(1992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2001年)等作品屡获提名却长年无果。莫里康内没有过多在意:“因为我写的大部分配乐都是为意大利电影创作的,它们很多都没能进入美国,所以无法被认可。”

2007年,莫里康内携《黄金三镖客》的音乐获得迟到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2016年,他终于凭借《八恶人》的配乐赢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莫里康内的配乐从来不是“配角”:是不可或缺的故事担当,甚至是所有生命的承接。这样的“背景音乐”自然与电影本身同辉。

“假设100年后,你的名字出现在一本百科全书上,你希望如何被定义?”

面对他口述传记作者安东尼奥·蒙达的提问,莫里康内沉默片刻,继而微笑着回答:“作曲家。”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周晓序 2475496811@qq.com

猜你喜欢

莱昂莫里意大利
[德国]莱昂内尔·法宁格作品5幅
谁是纵火犯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发明家莱昂纳尔
《莫里》
所有的孤独都有一把钥匙
意大利
德芙巧克力背后的悲情故事
前人栽树
杰克逊家人怒斥“凶手”被轻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