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婧:妇儿权益保护要走到案件之外
2020-09-26秦驰
秦驰
赵婧
赵婧初中时就有了以后要做律师的想法。那时,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热播律政剧《壹号皇庭》是她的最爱,“大状”们在庭上慷慨雄辩的场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生于天津,赵婧从小嘴皮子就利索。班上几个男生聊天爱抬杠,被老师笑称为“杠房领班”,赵婧面对他们倒从不怯场,只要道理在自己这边,不管“领班”们怎么杠,她一定要辩到对方心服口服。
大学如愿考上法律系,赵婧抓紧一切时间,跑得比同龄人更快。通过司法考试后,23岁,赵婧成为实习律师,24岁,取得律师资格证。然而真正走上职场,赵婧才意识到,现实和电视剧相去甚远。
辩护既是一件专业要求很高的事,同时丰富的经验也尤被看重,不少客户见赵婧是这么一个年轻女孩,总忍不住持怀疑态度。毕业后,赵婧与爱人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扎根,由于缺乏资源和人脉,事业的起步显得有些缓慢和艰难。
工作一年多后,律所安排赵婧给妇联干部开展妇儿权益保护相关的讲座。赵婧的讲座很有个人风格,从不照本宣科,案例加法条的形式听起来既实用又生动。此后,大家纷纷把赵婧请到自己所在的片区开讲座,让更多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事来听课。赵婧的法律知识科普讲座深入社区,口口相传。做的公益讲座越来越多,赵婧在妇联条线上认识的伙伴也越来越多,她的能力得到越来越多妇联人的认可,她们将不少前来寻求法律援助的女性介绍给赵婧。就这样,赵婧逐渐打开工作局面,主攻方向也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婚姻家庭上。
接触大量实际案例后,赵婧愈发意识到,对家事案件的处理不仅仅是在解决一个个小家的矛盾,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远稳定。家事纠纷不仅要关注成年人,同时也不能忽略这个过程对孩子的影响。有一次,赵婧上庭,在庭外等待时目睹一对夫妇大打出手,母亲气愤中把包摔出去,吓坏了一旁等待的幼儿。孩子哭啼中还不忘帮母亲把散落的东西一点点捡回包里,懂事的样子令赵婧揪心。她能做的只是帮孩子收拾,再将他带到远处等父母冷静下来。这不是赵婧第一次遇到家事纠纷给孩子带来巨大阴影的情况。曾经有一起案件,暴怒中丈夫把妻子用绳子绑在停车场的柱子上,直到放学回来的双胞胎孩子撞见,才在震惊中慌忙给母亲解开绳子。
目前,赵婧还担任苏州市政协委员,今年是她连续第二年提案,建议法院设置专门的隔间给随父母前来的孩子等待。她在工作中发现,大家在讨论抚养权、探视权、财产权等纠纷时,总是集中于父母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庭审中很少去关心孩子真正的想法,以及他们如何面对父母的争吵、家庭的分崩离析。
坚信“家庭问题会深深影响到孩子”,赵婧由此将目光放到了更远处。为当事人争取应有的权利,这是赵婧的专业工作;案件之外,她和园区妇工委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守护孩子的成长。如今,她们正致力于打造“巾帼守护者联盟”,不仅集结了公检法系统的志愿者,更有律师、医生以及教育系统热心人士的加盟。这支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将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携手覆盖妇儿权益保护的全过程,多维宣传,事前有概念普及、防范讲解,事中有专业调解和援助,事后则有心理关怀等。在赵婧眼中,法律武器只是妇儿权益保护中的一环,要真正守护好她们,需要全社会联动起来。
回忆当初只是凭着一股热血,从天津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奋斗,赵婧愈发觉得自己选对了地方——庆幸自己的理念在这里能被赞同,实力能被认可,还收獲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如今为守护妇儿权益忙碌奔走,赵婧心里很踏实。她坚信,和“联盟”大家庭聚在一起使劲儿,这件事“绝不会打一个雷就结束,这片雨终将一点一点地落下来”。
Q&A
Q:在家暴案件中,你认为妇儿权益保护具体难在哪?
A:最难的还是意识。许多受害者还是有“家丑不可外扬”的陈旧观念,宁愿自己忍着,也不愿寻求公共救济。其实,公共救济并不等于公开化救济,目前我们的援助已经相对规范和细致,会根据具体情况细分,选择最合理、有效的方式切实保护妇儿权益。所以,我认为推进妇儿权益保护,目前还是要继续通过宣传、科普等方式让大家树立起正确的意识。
Q: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你更关注哪些方面?
A: 实际上,现在的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尤其是我们江苏省在普惠性的兜底政策上,已经十分丰富、全面。因此,我认为未来需要着重定位在女性发展这一层面,目光更加长远,而不再仅限于一些兜底性帮扶。同时,在帮扶中也更加讲求精准,比如我们关心的单亲母亲,她们在就业过程中势必会面临0~3岁儿童托育的问题。我会继续努力,让帮扶能更加具体、精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