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之我见
2020-09-26石小坚
石小坚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日益进步,德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何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小学德育策略,成为现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以课程教育为前提
德育课程以思想与品德教材为主要资源,在学生的德育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德育中,必须将课程教育作为基石,以课程教育效果的取得作为学生德育质量提升的主要路径。针对当前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采取好有效的措施。
首先,丰富教育资源。德育理论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在学习中面临不少困难,厌学的心理比较严重,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注意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多采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故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其次,创新教育方法。作为课程教学中最为活跃的元素,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德育学习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要紧扣德育的实际需要,采用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视频呈现法、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问题讨论法等,提升德育课程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德育效果。
二、以活动教育为载体
德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肩负着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重任,更需要引导学生将道德意识与日常行为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規范。因此,在道德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课堂理论教学,更要以活动教育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全面提升道德教育的效果。
首先,以重大节日活动为契机,开展主题德育实践活动。比如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带领学生到社区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举办文艺表演,培养学生敬老、爱老的意识。
其次,以日常生活为依托开展德育活动。比如“我为父亲洗脚”等,将德育与生活紧密的融合起来,提升德育的实效。
三、以言传身教为方式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小学生德育中不仅要重视理论讲解与实践活动,更要发挥好自身的正面示范作用,成为小学生的道德表率,在德育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首先,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自身的仪表端正、用语文明、态度和蔼,从细节处把握好教师所应具备的师德,让学生如沐春风,这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目标,对小学生的道德的培养与生成也有着显著的效果。
其次,就日常生活而言。教师要有强烈的社会公德心,在平时的生活细节来为学生开展生动的教育。比如,在校园行走时看到垃圾要主动的捡起来,又如,在学校发动捐款捐物时要主动积极,走在学生前面。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具有新品质、新风貌,在一言一行中渗透德育的内容。相比于显性的课堂教学而言,这种隐性的德育,效果更加持久深入。
四、以家校联合为保障
在小学生的德育中,家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家庭作为小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道德表现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小学生的德育生成。我国自古便非常重视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早在先秦时期便流传着孔子“过庭训”的故事。因此,在当前的小学德育中,要以家校联合为保障,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拓展德育的主体,为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至于家校联合的具体形式,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既有平台的作用,比如家长会、家访等,教师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将学生在校道德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在家情况,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制度;另一方面,要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家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子女的德育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些家长根本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在子女德育中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影响了德育的效果。对此,教师需要依托于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将德育的内容、方法等传递给家长,不断提升家长德育的能力与水平。
当前小学德育已经在稳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主体等环节的问题,更是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对此,教师要不断完善小学德育策略,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