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09-26乌永胜
曲 展 乌永胜
2019 年9 月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为当前和今后全国民族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指明了前进方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乎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现实命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将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五个认同”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中华民族大家庭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一、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有国才有家,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族群众必须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刻胸怀伟大祖国,牢固树立国家意识,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构成。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就是要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因此,新时代我们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集中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意识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观,是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情基础上的民族观。中国共产党认为,我国各民族之所以亲如一家,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我国56 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是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大家庭中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都要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夯实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
三、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尊重和肯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正确的文化观,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尊重和肯定,避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忘被抛弃,避免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盲目追捧,消除文化殖民心理和文化奴性意识。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取长补短、包容互鉴,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文化交往过程中,要注重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在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各民族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和发展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自古以来,居住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缔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各民族在文化上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交相辉映、争奇斗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共同性和一致性。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的自我认同是必然现象,因此也就形成了民族观中“自我”和“他者”的差异性认知。应当明确认识到,中华文化认同与本民族文化认同是并行不悖的关系,要尊重民族文化差异,但不能强化这种差异。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条件。
四、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民族团结在政治上就有充分的保障,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都无法破坏我们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要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是要增进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56 个民族、13 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就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我们要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把稳思想之舵。增进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其真理性和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新时代,各族干部群众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理论成果,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破浪前行。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
五、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决定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具有鲜明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成为现今各族人民的最大共识,不论是促进民族团结,还是推动事业发展,都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要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内外形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守正创新、接续奋斗,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崭新篇章。
“五个认同”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及国家安全的根本遵循。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