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
2020-09-24程克群谭庆华
徐 芳, 程克群, 谭庆华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奠定经济发展的基石。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向创新投入转变,而让企业保持活力并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的自主创新。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资金和规模上都不占优势,因此,创新对提高企业的成长性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是开展研发活动。近年来,技术创新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政府为激励企业不断开展研发活动,促进企业成长,常常采用多种手段,其中最为直接的便是给予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相关数据显示,政府对企业的财政补助逐年加大。例如,2018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费用支出19 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1]。
创业板板块是与主板市场有所不同的一类证券市场。该板块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让创业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成长型企业融资有一个主渠道。然而,对于创业板上市企业而言,政府能否通过财政补助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从而达到促进企业成长的效果?针对此类问题,学者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大多基于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研发投入等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有以创业板上市企业为对象从中介效应的角度将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三者放在一个维度予以探讨的。本文以146家创业板上市企业2015-2018年的财务数据来探究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并分析研发投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为政府改进补助政策,创业板上市企业合理利用政府补助,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健康成长提供思路。
一、 文献回顾与假设
1. 政府补助与企业成长性
为弥补企业资金的不足,各地政府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竭力帮助企业解决在研发活动中遇到的资金问题,为企业的成长助力。目前,关于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性影响的相关文献较少,学者较多研究的是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那么政府补助是否一定会促进企业成长,提升企业绩效呢?Tzelepis[2]探究希腊的财政补贴效果时,从投资效率、获利能力、财产结构及长期发展4个方面出发,经过实证表明政府补助能够正向影响企业成长性;臧志彭[3]将研究对象转向文化上市企业,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在当期与滞后期均是显著的。而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政府对企业的补助并不能刺激企业的成长,它只是未能发挥市场评价机制作用的结果[4];国内有学者从政府补助作为中介变量这个角度来探究,实证发现政府补助在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之间存在负向调节作用[5]。
本文认为,创业板上市企业以成长和创新为主要特点,且多为高新技术型、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研发,从而进行正常经营。一方面,政府补助能够为这些企业提供外部资金支持,缓解创业板企业的资金压力,帮助这些企业进行正常的研发活动;另一方面,政府给予企业补助可以向外界传递一种正向信号,便于该板块企业的股票融资。
这两个方面都有利于企业的成长,故本文提出第1个假设:
H1 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性有正向影响。
2. 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
研发活动与企业其他生产活动有所不同,它的周期较长。企业的成长性也与企业绩效的短期可见有所不同,它是衡量企业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它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地位[6]。该观点也得到了支持。杨松令等[7]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投入对中观视角行业表现的作用机制出发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与行业成长性是正相关的。而部分学者认为,企业从研发投入到研发成果的实现需要较长的时间予以反映,因此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着滞后性[8]。庄婉婷等[9]以中小板企业为样本,实证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认为中小企业受到企业规模和资金的制约,研发投入会增加企业成本,且从研发投入到研发产出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存在着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有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研发投入促进效果较佳,而开发阶段人力资本起的作用更为明显[10]。
本文在技术差距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认为,企业占优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发投入,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支出使得产出品和技术服务的附加值得以提高,突出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从而迅速抢占新的市场领域,获得超额收益,促进企业成长[11]。
故本文提出第2个假设:
H2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有利于企业成长性的提高。
3. 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
创业板公司与其他板块的公司有所不同,创业板公司很多都是战略性新兴企业,且它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让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融入资本市场中。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往往承担着巨大风险和资源消耗的压力,企业已有的资金难以支撑自己的研发活动,便需要政府引导创业板企业进行创新,给予创业板企业一定的财政补助。对于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学者意见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政府补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产生诱导效应[12],且从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研发行为的视角分析政府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能够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13];但企业的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会产生差异,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更为显著。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对政府补助具有依赖性,一旦政府增加了补助,企业会相应地减轻研发的压力,改变原有研发支出的计划,转而投向其他项目,这时候政府补助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即产生挤出效应[14]。
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能力远在一般企业之上,且主营业务也是通过研发活动来生产新的产品,提高企业效益。
故本文提出第3个假设:
H3 政府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财政补贴对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
4. 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
本文将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三者置于同一框架进行研究,这也是文章的创新之处。张双兰等[15]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未与研发投入形成协调效应,反而削弱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曹阳等[16]从政府补助规模角度分析,发现随着政府补助规模的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在某种程度上负向影响了企业绩效;而从连续性角度分析,结果表明,财政补贴的研发支出使企业绩效得以提升。栾甫贵等[17]将目光瞄准学术界忽视的“僵尸”企业,研发投入这一中介效应作用于政府对企业财政的补助与企业绩效之间,且该效应是显著正向的,臧志彭[3]对该观点也表示支持。
分析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企业成长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究政府补助与企业的成长性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故本文提出第4个假设:
H4 政府补助通过研发投入可以提高企业成长性。
二、 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初始样本为2015—2018年创业板块全部A股上市企业,考虑到数据的可操作性,在剔除了金融性质类企业、被ST和ST*的企业,以及所在选择年份期间内有关数据缺失的企业后,最终的样本涉及146家企业。研究需要的数据均源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RESET(锐思)数据库及新浪财经网,并经作者手工整理获得。本文借助Excel、Stata 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变量及其定义
(1) 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成长性。与大多数研究选择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财务指标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探讨政府补助对企业总体的影响,因此选择主营业务收入这一指标来衡量。
(2) 解释变量和中介变量。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是创业板上市企业政府补助年度合计数的自然对数。其数值越大,说明政府给予的补助力度越大,反之越小;中介变量是企业每年支出研发费用合计的自然对数,其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越大,反之越小。
(3) 控制变量。由于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得以保证,本文的控制变量选取了衡量企业举债经营状况的资产负债率(L)、盈利能力的资产收益率(A)、股权集中度(O)及长期偿债能力的产权比率(E)。
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及其说明
3. 模型的构建
鉴于本文实证检验政府补助是否通过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来促进企业成长的内在机理,分析企业研发投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本文参考温忠麟等[18]的逐步法,逐步对模型进行回归。
模型1:G=α0+α1S+α2L+α3A+α4O+α5E+ε;
模型2:G=β0+β1R+β2L+β3A+β4O+β5E+ε;
模型3:R=γ0+γ1S+γ2L+γ3A+γ4O+γ5E+ε;
模型4:G=λ0+λ1S+λ2R+λ3L+λ4A+λ5O+λ6E+ε。
以上4个模型分别对应本文的4个假设。其中:模型1用于检验创业板上市企业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模型2用于检验创业板上市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模型3用于检验创业板上市企业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模型4用于检验创业板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三、 实证分析
1. 描述性统计
上述4个模型涉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观察可知:多数变量的标准差远小于平均值,这表明变量具有较低的离散程度,稳定性较好;而主营业务收入的最大值、最小值与均值差异较为明显,表明创业板上市企业成长性之间差距较大;从各个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来看,标准差较大,说明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差距也较大;从研发投入来看,均值为16.420,说明创业板上市企业对研发投入的意识较强,但整体之间还是存在着差距;L与E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差距巨大,说明创业板上市企业之间的举债经营状况和长期偿债能力差距明显;A的均值为5.404,从总体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是很强,且个体之间差距也较大;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最大值达到59.080,最小值只有3.000,说明创业板上市企业之间的股权集中度情况差距巨大。
表2 描述性统计
2. 相关性分析
从表3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性的相关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政府对企业增加财政补助能够促进企业成长性的提高,政府补助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相关性优良;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的相关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政府对企业实施补助能够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性的相关系数为0.354,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企业的成长性;其他变量有的虽然未能显著,但变量的相关系数较低,可以说明多重共线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克服,进行回归分析是有意义的。
表3 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将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三者置于同一框架内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见表4。
表4 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
(1) 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性的作用。政府补助与企业成长性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政府补助每增加1个单位,企业成长性就提高0.213个单位,说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是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第1个假设通过检验。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举债经营是有利于企业成长的,而且盈利能力越强,越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企业股权集中度和产权比率与企业成长性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股权结构越不合理,制约着企业成长,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大,越不利于企业成长。从F值来看,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2) 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性的作用。从表4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显著正相关,研发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企业成长性就增加0.072个单位,说明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随之明显,企业因此得以成长,故假设2得到证实。L与A的系数显著为正,O与E的系数显著为负,原因可能是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股权越集中,管理层在决策时越容易受到个别大股东的影响,造成决策不当,制约着企业成长。从F值来看,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佳。
(3) 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的作用。政府补助的系数显著为正,政府每增加1个单位的补助,企业就增加0.731个单位的研发投入,说明政府补助有利于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即产生上文所说的诱导效应,假设3得到验证。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
(4) 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且一个在1%的水平下显著,一个在5%的水平上显著。借鉴温忠麟等[18]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可知,研发投入能够在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通过系数估计量进行计算,可以得出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为0.731×0.038/0.213=13.04%,即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04%。说明政府补助在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效应中,研发投入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其中介效应值达到13.04%,假设4成立。
四、 结论与建议
1. 结 论
本文选取了2015—2018年146家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研究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对创业板上市企业实施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性的正向作用是显著的,该结论与多数学者的主流研究是一致的。政府补助的力度越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越多,越有利于企业的成长。
(2) 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一般而言,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越多,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越明显,进而促进企业成长。
(3) 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 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在二者之间能够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其中13.04%的效应是通过研发投入来起作用的。
2. 建 议
(1) 完善政府补助政策,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茁壮成长。政府增加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补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业增加研发经费,从而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成长。但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支持不应成为干涉企业成长的手段,应充分考虑市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创业板板块中企业类型繁多,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实施有差异的政府补助政策,做到“对症下药”。同时,政府补助方式要多元化,摆脱单一的资金补助方式,转向财税激励方式,可以刺激创业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创业板企业茁壮成长。
(2) 优化技术创新环境,激发企业持续创新的活力。当前,我国在政策引导上鼓励企业不断研发创新,但是在专利技术保护上仍然存在制度与意识上的缺陷。政府要在制度上不断出台并完善技术专利保护政策,企业要树立核心技术保护意识,使企业创新环境得以优化,从而激发企业持续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
(3) 加强政府补助后的监管,同时将政府补助绩效与后期发放相联系。①创业板上市企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它主要以创新能力作为竞争优势,因此政府补助应该更多侧重于企业的研发补助,并对其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将资金用于研发项目。②政府在对企业拨付资金后,要注意考察补贴带来的企业绩效。对于规范使用政府补贴并取得良好绩效的企业应该继续发放或适当增加数额;反之,则应该减少甚至取消补助:以此激发企业重视研发,并始终保持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