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豫群:人才“帽子”泛滥怪象亟待改变

2020-09-24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研究员

党的生活(江苏) 2020年8期
关键词:优秀人才称号异化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研究员

设立人才称号、颁发人才“帽子”,出发点在于树立先进典型人物、形成正确导向引领、发挥标杆示范作用。而要让人才称号的设立和授予符合政策设计的初衷,就必须回归本质,才能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发挥应有作用。不同于荣誉性的人才称号,人才项目、人才计划的设立初衷是吸引和集聚优秀人才、助力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其本质是引育性的。

人才项目,亦称人才计划,是为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而设立的资助项目,一般是以项目制的形式要求项目负责人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出发点除引进集聚优秀人才之外,更多是支持优秀人才快速成长,以项目周期内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今后取得更大成就筑牢坚实基础。人才称号,俗称人才“帽子”,是为表彰曾对国家、地方或某领域的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人才而设立的荣誉称号。可见,人才项目与人才称号是有区别的。“帽子”现象反映出的问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帽子”多了,而是众多引育性、阶段性的人才项目被异化成了荣誉性、终身性的人才称号、人才“帽子”,并与经济利益、考核评价、待遇奖励、政绩绩效等直接挂钩,从而形成了错误导向和反向激励。

目前人们对“帽子满天飞”怪象乱象的种种不满,深入分析起来是对原本引育性的、阶段性的人才项目异化为荣誉性的、终身性的人才“帽子”并赢者通吃天下、人才无序流动表示反感。因此,“帽子”问题的实质,不是“帽子”本身的问题,而是人才项目异化为人才称号的问题。

特别是要认识到,荣誉性、导向性的“帽子”是必要的,但滥发“帽子”是不好的;旨在引进、集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人才项目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把引育性的人才项目异化为荣誉性的人才称号,急功近利争戴“帽子”和恶性竞争挖抢戴“帽子”的人才,则非长远发展之道。

猜你喜欢

优秀人才称号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广日电梯荣膺中城联盟绿色采购“长期合作伙伴”称号
东源顺天镇荣获省第二届 《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
建立党委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经济学分析
国家和城市的“美丽称号”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