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
2020-09-23郑俊甫
郑俊甫
到东寺驻村的第一天,我跟马宇去拜访了村主任老杨。老杨把一摞厚厚的材料递给马宇,说:“村里16家贫困户的资料都在这儿了,你们先熟悉熟悉。”马宇说:“资料我们晚上看,你先找人带我们转转吧。”
老杨一愣,他大概还不习惯马宇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但他还是拿起电话,喊了一个叫老孟的村干部给我们带路。老孟骑着一辆有点儿年头儿的电三轮,晃晃悠悠到了我们面前,试探着问:“你们……挤到车上?”马宇摆摆手说:“咱们步行吧。”
马宇边走边跟老孟聊贫困户的情况,每到一家,情况就掌握得差不多了。来村里之前,马宇找了些种养殖企业,协调了一些工作岗位。按照马宇的想法,贫困户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安排到企业打工,这样一家人的生活就有了保障。国家对安排贫困户就业的企业有补贴政策,也算是双赢吧。
16家贫困户还没走完,就落实了5个贫困人员的务工问题。老孟很兴奋,他没想到我们刚一进村,工作就见了成效,但他还是提醒马宇说:“这些贫困户里,王保民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村里人都说,王保民要是能脱贫,全县的贫困户都能脱贫。”马宇点点头说:“去王保民家。”
王保民家在村子西头儿,两口人,60岁的母亲聋哑,脑子也不太清楚。王保民自己呢?30岁出头儿,光棍儿,身子骨有点儿弱,一条腿还有点儿跛,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最关键是——懒。”老孟咽了口唾沫,仿佛要把“懒”字咽进去一样。我在一旁接过话头说:“一个人就算再懒,你拉着、扶着、推著,多管齐下,还怕他是五行山下的孙猴子吗?”老孟眯着眼,笑笑,不说话。
到了王保民家,老孟“咣咣咣”敲了半天门,才有人慢悠悠地打开。一张睡眼惺忪的圆脸从里面探出来,扫了我们一眼,问:“干啥?”老孟不由分说推开了门,连珠炮似的抢白:“干啥?工作队来扶贫了,你的苦日子要到头儿了。”
尽管有心理准备,进了王保民家,我们还是吃了一惊。三间有些年代的瓦房,窗户上糊着塑料纸,连块玻璃也没有。掀开黑乎乎的门帘,一脚踏进去,像是进了时空隧道。屋里除了一张桌子、两个条凳,还有墙角几个认不出颜色的瓦罐,什么都没有。“家徒四壁”大概就是说的这个境况吧。
王保民从厨房拿出两个瓷碗,想去倒水。老孟一挥手:“别瞎球忙活了,把你的情况跟领导说说吧。”
马宇在条凳上坐下来,笑着说:“我们是驻村工作队的,叫我马宇就行。我看你年龄也不大,身体也还行,为什么没有出去打份工?”马宇的口吻像是拉家常。
王保民指指自己的腰,又指指腿说:“我从小身体就有病,干不了重活儿。再说了,还有我妈呢!我走了,谁管?”
老孟指着王保民,一阵嘲讽:“你狗日的管过你妈吗?你妈管你还差不多。”
马宇止住了老孟,说:“这样吧,我给你联系一家养猪场,你每天给猪圈清清粪,打扫打扫卫生,也不累,怎么样?”
王保民撇了撇嘴:“养猪场呀?那得多脏呀!回家一身猪屎味儿,我妈可受不了。”
老孟气道:“是你自己受不了吧?事儿还挺多。”
马宇想了想说:“要不咱就种点儿果树。树苗我们给你买,结了果子我们帮你找渠道卖,你看怎么样?”
王保民挠了挠头,半天,嗫嚅道:“种果树,又得浇水,又得施肥,很麻烦吧?再说,我也不会管理呀!”
王保民这句话把我们几个都气乐了。马宇抬手朝屋里众人扫了一圈,语气依然温和:“你看看,大家都在努力向前奔,你却原地踏步。再不提点儿心劲儿,以后结婚有了孩子,怎么办?果树管理的事,我们可以请专家指导,你只要尽心去干就行。”
马宇的话并没有打动王保民,他伸出脚踢了踢地上的空酒瓶子,把话题又绕了回去:“我还得管我妈呢。”
老孟说:“你瞧瞧,你瞧瞧,烂泥扶不上墙。”
国庆假期,马宇没休息,东奔西跑协调了一家养殖场,赠送给王保民两只山羊,打算让他养起来。按养殖场的说法,差不多两年就能脱贫。马宇挺高兴,养两只羊,一年的花生秧玉米秆就够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搞定。
没承想一个多月后,我跟马宇去王保民家走访,看到王保民正在屋里啃羊肉,满嘴流油一脸红光。我冲过去抓住他的手,问他:“羊肉哪儿来的?”王保民躲避着我们的目光,勾着脑袋说:“我妈过60岁生日,总不能让她啃着窝窝头就咸菜将就吧?”我咬牙切齿地吼道:“那是扶贫的羊你不知道吗?”王保民梗了梗脖子说:“你让他们再送一只不就行了?”
从王保民家出来,我问马宇:“怎么办?遇到这样一个混货。”马宇说:“好办也就不用咱来了,大小也是一场战争,不能放弃呀!”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我离开工作队回了单位。听说马宇又联系了一家渔业养殖场,赞助了一批鱼苗。东寺村有片鱼塘,马宇打算让王保民拿鱼苗入股,帮着养养鱼。
“闲下来还能钓两竿,陶冶陶冶这家伙的情操。”马宇到单位汇报工作时开玩笑说,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责任编辑 王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