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2020-09-23刘伟孙存波
刘伟 孙存波
基于“线上教学”的实践案例,阐述了“线上教学”可借鉴的实效性做法,结合实践体验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提出了可参考建议;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倡导应用驱动,以课堂为主阵地落实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线上教学”的总结
一、厘清“线上教学”的要点,落实“家校共育”,提升“线上教学”的质量
“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与组织者的作用,“线上教学”的关键,一是落实好“自主学习”导学案的拟定,二是做好推送优质微课或直播精讲。
拟定基于“自主学习”的导学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经历“自主学习”来造就。课程内容的设计基于助力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的情景,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的过程中去体验知识的产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真正学进去,从而达到想学、愿意学、自觉学的效果。
设计案例一:如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为:找一支撑物与薄硬纸板架起如图所示的斜面,再找一易拉罐(未开罐的更好)代替小车,在水平面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和直接用桌面,模拟“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1)实验注意事项:让同一易拉罐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使易拉罐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研究法叫 。
(2)实验中同一易拉罐在 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 。
(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易拉罐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本实验设计通过学生利用身边的器物动手活动,进一步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通过实验,能从形象直观的物理现象中发现规律,通过现象分析,能总结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结论。适当挖掘生活资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设计案例二: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时,设计如图。
(1)将图(a)中滑轮组拆解后如图(b),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是组成滑轮组的 滑轮部分,其挂重物的部分为组成滑轮组的滑轮部分,它们是通过 根线连接在一起的,并在图(a)中标出线的起点与终点;(2)仿照图(a)从线的起点处,用一笔将图(b)的滑轮组组装起来;(3)如图(c)将线的起点固定在动滑轮部分,线应固定在何处,你能用一笔将滑轮组组装起来吗?画一画,试一试。
本設计是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课本上的图(a),再处理拆解为图(b),进一步改编为图(c),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组成,进一步理解滑轮组的概念,又能突破滑轮组绕线的难点。这样的设计还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滑轮组各部分的联系与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降低了认知与理解的难度,能引领学生更好地落实“自主学习”,通过教学来看取得了良好的助学效果。
推送优质微课或直播精讲。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时长最好控制在20分钟左右。切忌讲解面面俱到,学生已经学会的不愿意听,学不会的不要讲。总之,把握一个原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讲解,把不会的、一知半解的、存在疑惑的地方帮助学生弄明白,让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只有这样的微课或直播课,才能持续吸引学生,让学生有获得感。
指导家长落实“家校共育”,提升“线上教学”的质量。在整个疫情“线上”学习期间,很多教师都要求家长督促、监控学生学习,其实很多家长的管理是有问题的,多数家长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的形式”,只要孩子老老实实趴在书桌前,他们就安心,只要孩子玩一会,家长就督促其去学习,甚至大吼大叫,时间久了,孩子就不听了,甚至反抗。如果家长不转变观念,继续强硬管理,就会发生冲突,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教师要引导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审视问题:一是孩子的问题多数是家长与家庭问题的“影子”,家长要从审视自身与家庭问题方面解决孩子的问题;二是要从关注孩子成绩、学习形式,向关注孩子的习惯、品行等方面转变;三是不要一味地只想着管控孩子,更要学会放手。这不仅仅是疫情期间的问题,也应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需要长期关注、跟进指导的问题。
二、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提升“线上教学”的质量
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对于“线上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今后教学所必备的技能,它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掌握相关软件的实用技能,助力导学案、PPT课件设计。我在学案编辑、PPT课件设计过程中,通常借助图片获取与修改编辑软件,如“画图”“Photoshop CS6”“截图软件”等,这些软件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获取想要的图片,并能对图片进行相关的编辑,根据自己的教学意图修改图片非常便捷,能够进一步提高导学案、PPT课件的设计效果。
二是掌握相关软件的实用技能,助力微课录制、直播授课设计。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素材,掌握一定的视频获取与编辑软件的实用技能,对教师的微课录制、直播授课设计等都会有便捷而高效的作用。常用的视频获取方式有两种:一是借助软件直接下载,如“稞麦综合视频下载”“维棠”等。在本次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我借助这些软件,把“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的相关视频课程资源下载加以剪辑,为“线上教学”提供了便利,增强了教学效果;二是借助软件获取不能直接下载的视频资源。临沂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提供的“畅言教学通”里的“录课”“Apowersoft录屏王”等都是非常简单而实用的录屏软件。通过这种方式,我从“济南空中课堂云点播”和“学测星”中获取大量的视频片段,在“线上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掌握相关软件的实用技能,编辑所需视频资料,精准落实教学设计。在我使用过的视频编辑软件中,“EDIUS 6”是最好的一款,将该软件与“格式工厂”结合使用,基本能够实现自己想要的一切视频效果。如今我通过这两款软件编辑了“每日一题”或“每日一讲”,时长2-3分钟,每天推送一个片段给学生,深受学生喜欢。
四是掌握相关软件的实用技能,录制学生所需的微课。利用录屏软件可以录制微课,在本次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我发现“微课通”这款软件非常好用,使用方法简单,最关键的是在讲解的同时,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让教师的讲解更直观,思路更清晰,并且能够呈现给学生,进一步达到微课的高效、便捷、优质的效果。
“线上教学”的思考
一、用简单的心态看待“线上教学”的效果,正确认识学习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多样化的,“线上学习”仅仅是一种形式,没有这种条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学习,“线上学习”感觉效果不佳,也完全可以另辟新径。但不管哪种途径,只要有成效,学生感觉适切的就是“好的”,不要把问题想的太复杂。我们之所以要选择,是追求学习效果“最大化”的需要,也是契合自己心理预期,避免焦虑的需要。
我认为,学生不愿学习课本,哪怕借助“居家学习”读上一两本有意义的书籍,也是不错的选择;学生不愿阅读,哪怕借助“居家学习”练一手行如流水的硬笔书法,也是不赖的选择;学生不愿书写,哪怕借助“居家学习”能练就把家务活做的井井有条,也是正确的选择;学生不愿做家务,哪怕借助“居家学习”能管控好自己的时间,做到起居有时、饮食有节,也是可以的选择。基于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转变思维,正确指导课本内容学不进去的学生,让他们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二、要用好“疫情”教科书,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疫情是一本内容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要让学生们从中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更好地发展生命;学会珍惜、从容、感恩、担当、责任……需要每一个用心的教育工作者用好这本教科书,开发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课程。
在复学伊始,我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编辑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的相关视频资源,制作了《复学第一课》,其内容包括“防疫常识”“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爱与感恩”“以爱之名,向阳而生”“疫情之后,如何做好开学心理准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会学生要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平衡,面对疫情要科学做好自我防护,胸怀感恩之心,敬畏自然、敬畏规则、敬畏责任、敬畏真情,同时,指导学生做好疫情之后的开学心理准备与调适。这一视频为全校班主任的复学第一课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班主任结合视频,通过暂停适时讲解,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着眼当下,总结“线上教学”经验,让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成为新常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要巩固深化这次线上教育的教学成果,下一步进入常态化了,学校正常开学以后,不能把这次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成果丢掉,要进一步保护好、发挥好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线上”教学为原有的“线下”教学带来了很多启迪,也提供了诸多新的突破口。广大教师应主动思考,积极研究,创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并使之成为教学新常态。
着眼当下,提振学生学习信心。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最终通过学生学的程度加以反映,学习效果的好与坏,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学生。由于疫情超长假期,很多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甚至产生了心理问题,惧怕学习,不想学习或有辍学的想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导学生要面对现实、正视问题。首先要做好“线上教学”学情摸排,通过测试真正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教师有的放矢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对学生不公布成绩、不排名,但不等于让学生“掩耳盗铃”,要让学生认清自己的真实水平,提出补救的措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决心与帮助的温暖,提振学习的信心。
二是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切入点,落实学科教学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重塑学生学习信心。学生往往因为学不会而焦虑,而人在焦虑烦躁的时候,是记不住,学不进的。为学习新知识,学习者需要具备与此相应的基础知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主张在设计教学时,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各个知识点的基础和前提,实际上就是针对这种知识基础而言的。基础知识会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复学后的教师要以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知识为切入点,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条件反射。让学生在心情比较平静的状态下,体验学习的高效状态,感受到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前不会的习题现在会了,进一步提升积极情绪,在不断尝试成功的过程中提升自信,学生会感觉自己变得聪明,并且感觉学得不累。寄宿制学校可以借助周末或假期,借助“线上”落实基础知识,尤其非寄宿制学校借助“线上”落实基础知识,是便捷、实用而又高效的。以基础知识落实,铺平新知学习之路,营造积极的心理条件反射,这是解决厌学的根本,并且这种条件反射是可以后天建立的,以此来逐渐影响学生,提振学生的学习信心。这也为我們解决学生厌学、辍学提供了新思路。
总结“线上”教学经验,延续好的做法,让“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成为常态。一是教师要重新审视原来的教学环节,研究哪些环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针对性、实效性,研究哪些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习变得更直观、更有思维可视性。如在物理教学中,很多课堂中不能演示实验的在网上能找到视频,没有视频的也能找到相关的图片,这些资源都能形象、直观地展示物理规律的生成过程,有益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我下载的洋葱物理视频资源,深受学生喜欢且效果颇佳,尤其是章节复习课,让有关实例、实验,形象、生动地走进课堂,大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取这些教学资源要注意其科学性、严谨性,存在问题的资源不要选取。
二是让好的“线上”教学经验落地生根。在本次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教师提升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掌握了信息技术软件的实用技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便捷与高效。这仅仅是个开始,教师应增强自己的信息技术敏感性,不断吸收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让技术与教学真正融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如“钉钉”或“微信小程序”里的“每日交作业”等,能够便捷地评阅学生的客观题作答情况,并能对学生的作答即时作出分析,给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提供科学的参考。有时,我根据学生作答分析,将相关题目录制微课讲解,每个微课3分钟左右,及时推送给学生,避免了发现的问题要等到下堂课去解决,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并且学生还可以随时进行反复观看,这种方式不但学生很喜欢,而且效果也非常显著。
在疫情期间,我们还借助便捷的平台实现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间的可视化、即时的互通交流,为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创新家校共育方式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条件下,指导学生学习、实施线上检测、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随时家校沟通、即时教学研讨、精准的教学分析等方面都提供了新思路,新办法。
三是要厘清“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关系。“线上教学”虽然有些凸显的优势,但代替不了“线下教学”。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落实应用驱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将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坚持责任。
“线下教学”所营造的浓厚学习氛围、教师的现场指导、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师生与生生间的感情流动等,这是“线上教学”的弱势。我们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让“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同生共长,结伴而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作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其效果已经显现,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越性得到教师的认可。只要大家共同为之去探索、去开发、去实践,我们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指日可待。
■ 編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