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一座城市,请深爱《历史的峡口》书评
2020-09-23许多沙子
许多沙子
第一次在读书会推荐王军老师《历史的峡口》这本书时,大部分小伙伴因为不了解王军老师,看到这颇有些宏大的书名,不由地联想起以往读过的众多“重量级”历史书籍,于是一部分人否定了我的建议,一部分人沉默。
为什么历史这个词一跃入眼帘就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否定和沉默?为何历史这样一个我们从进入学校教育就不断被提及的概念,会让一个人在成年后回避?我们到底该如何与历史给人的沉重感和距离感舒服的相处?王军老师的书从一个很有趣的角度给了我最优的答案:如果你爱一座城市,请深爱。
北京是我成长生活的城市,我出生在一个小乡村,可三岁以后的记忆都凝结在一座重量级的城市中:北京。
北京被历史赋予了太多的故事和传奇、地位和象征、喜怒和哀乐。我一向喜欢将物质世界拟人化,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本身就带着观察者的认知和情绪,就像我们提到历史这个词时内心的触动一样,如果你带着关切和爱去看待当下的世界或者回顾过往的种种,或许一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王军老师对北京的关注从城市的变迁着手,多年前读过王军老师早期出版的《城记》一书,其中关于北京城墙的拆除、梁陈方案的争议,以及大量的老北京图片资料,均让人印象深刻。时隔多年,此次读罢王军老师的新书《历史的峡口》,不禁又将《城记》找出来翻看,竟在两本书的前言后记部分看到了某种相似,一种感动无以言表。好似多年前的一份爱,因为年纪尚幼,未能体味,如今偶遇,更加珍惜。
《城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来一份邀请,希望我能够为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00周年的学术会议提交一篇论文……
……这段历史太厚重了,宏大叙事的社会生活与坎坷多舛的个人际遇非淡墨所能承载。在对历史资料的含化与创作过程的吐新中,我仿佛被送回到从前,无法逃脱来自彼岸的逼问:如果你是他,你又该作何选择?生命的痛感让我与历史的主人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沟通。
……这些年,我努力寻找着梁思成的足迹,在北京的各个角落里捕捉着他的回音,感受着这个城市的各种情绪。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认识论的这个怪圈,使我数度举笔,却欲言又止。……
《历史的峡口》:
……在北京地铁一号线,我打开这一天的“地铁读物”——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看了一会儿,我身前坐席上的一位老先生站立起来:“你在看孙先生的书!你在看孙先生的书!”他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没想到你们还在看孙先生的书!”……“是啊,我在看孙中山先生的书,他的书很好啊!”我脱口而出。“确实是好!他的观点今天都不会过时!”……“我们从台湾来大陆旅游,这是我太太。国父的书我们从小就念,他写得太好了!可是,现在台湾的年轻人都不念了。没想到大陆还有人念!”……看着他们的背影,我一时百感交集。
……2011年,我参加辛亥革命100周年报道,研读孙中山先生著作,被深深打动……
现在,我们经历的每一年,都是某个值得纪念的100周年。对于100年前发生在中国、发生在北京的那一段段故事,当下的我们只能用勤奋、严谨的调查研究以及发自内心真诚的热爱去发掘和记录。
通过王军老师对梁思成先生所做研究的整理和讲述,梁思成这样一个和中国建筑历史紧密融合的名字变得真实鲜活起来。在《历史的峡口》中《中国建筑史之新纪元》这篇文章里,加入了对林徽因先生的介绍,尤其摘录了大量林徽因先生当年写作的书籍和文章原文,详细展现了梁林之学的发展过程和理论依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耐读又能引发深刻的思考和回味。
她进一步指出:
独有中国建筑敢袒露所有结构部分,毫无畏缩遮掩的习惯……几乎全部结构各成美术上的贡献。这个特征在历史上,除西方高矗式建筑外,惟有中国建筑有此优点。
从王军老师的书中我同样获得了对于孙中山这个名字的立体化认识。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从来是片面和脸谱化的,教科书、影视作品、历史读物,无论哪一个角度,都带有传播者的意图。所以这么多年,我总疑惑,这些被贴着伟人标签的人究竟为何值得铭记?是否因为主流宣传与个人生活太过于脱节,历史事件与当下人的思维方式太难以产生共鸣?所以我们的知道如此肤浅,甚至我们的理解都存在歪曲。
王军老师选择研读孙中山先生所写的《建国方略》。写作者在文字中传达的思想和理念最直接也最诚恳,好的读者能够读出作者的真实和虚伪,好的作家也能够通过灵魂的触角探测到人类之间与生俱来的共鸣。这样的文字是精神的宝藏,肉体消逝,文字和思想的鲜活被一代又一代的阅读者存在脑海。
他在《建国大纲》中写道:“每县开创自治之时,必须先规定全县私有土地之价,其法由地主自报之;地方政府则照价征税,并可随时照价收买。自此次报价之后,若土地因政治之改良社会之进步而增价者,则其利益当为全县人民所共享,而原主不得而私之。”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建设纲领,这也是一百多年前,这位帝制终结者认定的中国转型之道。……
《历史的峡口》确实讲的是历史,可是,它不再侧重于历史的沉重,而是引导读者见到历史的规律和价值。书中提到的“历史的峡口”更多指的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北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重要转变。
书中王军老师花了重要的篇幅探讨中国城市化转型问题,中国的城市化是否有可能由土地财政模式转向不动产税模式?强拆式的城市化能够演变为契约式的城市化吗?中国历史上用来登记田亩的“鱼鳞册”究竟是什么样子?现在让城市人恐惧的高房价和城市公共服务的种种弊病到底是从何而来?这些问题,我们都能够从书中找到答案。
如果你对一个城市有爱,你会好奇她的成长过程,你会心疼她的拆改再造,你会思考她现在出现的种种矛盾为何发生。最重要的,你会期待她的未来发展,因为,她的未来里面,有你!你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一定与这个城市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如果你爱一座城市,请细细品味她的过去,好好珍惜她的现在,并且,尽你的一份力,哪怕只是简单的关切,为我们共同的将来,种下一份良好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