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视角下的国际港建设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阳逻国际港建设规划为例
2020-09-23许莉
许莉
一、引言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挥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武汉航运中心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龙腰”的作用,阳逻国际港是武汉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也是国家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应主动思考针对这类国际港的规划编制工作,如何形成港、产、城一体化的科学规划体系。
二、武汉阳逻国际港建设规划框架构建
在我国的内河港口建设面临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港、产、城功能布局混乱已久、多式联运体系难以构建、长江生态大保护任务艰巨、建设管理主体责任界限模糊等,特别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腹地空间与管理权限、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与协调发展等方面,让阳逻国际港的规划与建设实施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
1.规划构思
按照“定标准、定目标、定功能、定路径”的工作思路,围绕武汉航运中心建设目标,弥补港航发展短板,明确港口核心功能体系,统筹专项规划体系,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1)突出“三个空间层次”一体化:阳逻国际港、阳逻临港新城与武汉新港东部地区三个空间层次系统化布局,明确不同层次的规划重点,推动“港口-城市-区域”协同发展。
(2)加强“六大专项规划”一体化:聚焦阳逻国际港核心功能,统筹规划港口功能布局、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临港和新城产业布局、港城空间布局、城市基础设施等六大专项,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3)推进“六大行动计划”一体化:按照“项目具体化、责任清单化”的思路,注重规划落实,围绕六大行动计划,明确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细化建设指引要求。
阳逻国际港建设规划技术路线图
2.建设规划框架体系
规划以国际港为核心,以铁水联运为抓手,以航运要素配置为重点,以解决问题瓶颈为突破口,坚持问题与目标相结合、战略和行动相结合,强化落实国家战略,突出补短强优行动策略,重点突出“评估-定位-专项-实施”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深入调研,全面分析评估资源要素情况
开展深入详实的现场踏勘调研、部门座谈与问卷调查工作,综合分析评估阳逻地区的港口岸线资源利用、集疏运网络、港航基础设施、临港产业发展、阳逻新城建设情况,明确了本规划亟需解决的资源整合不足、疏运体系不足、港城一体不足三大核心问题。
(2)战略引领,确立了目标战略与空间格局
深化落实武汉航运中心战略,对标国内外先进案例,强化阳逻国际港核心功能,加快建设国际化核心港功能区、现代化枢纽港功能区、生态化示范港功能区和武汉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建成辐射中部、服务流域、对接国际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3)专项支撑,推动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聚焦核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科学预测阳逻国际港集装箱吞吐能力;聚焦港口核心功能,转移非核心功能及对长江大保护发展不适应的功能进行搬迁改造,重点强化集装箱运输能力和水平;整合区域港口岸线、航线、锚地、码头资源。
“支撑航运”:强化支撑系统建设,完善港区配套功能。结合长江“645”深水航道建设,按照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要求,积极推进绿色智慧港口建设;统筹安排航运基础设施、港区物流配套基础设施、港口绿色基础设施等,并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相协调。
“构建骨架”:加快推进铁水联运,完善新时期内河集疏运体系。构建铁水联运和集疏运体系,强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完善疏港通道与城市道路、区域路网系统,打通港区、园区“最后一公里”;对接长江左岸大道方案,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立体交通走廊,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补充血肉”:突出临港经济,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以枢纽经济、口岸经济等临港经济为重点,积极培育现代航运服务业,大力发展临港紧密型产业,集聚发展临港关联型产业,优化沿江产业结构,促进产城深度融合。
“优化空间”:优化港城空间布局,全面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力。规划分三个层次优化港城空间布局,港口岸线直接腹地1公里以、临港腹地1-3公里以内、间接腹地3公里以外,不同层次布局不同功能,统筹布局“三生”空间,实现港产城一体,加强长江、倒水、界埠河等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协同区域”:加强区域协同,实现城市重大设施共建共享。阳逻地区既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了港城发展需求,本次规划以“四水共治”为重点,按照“区域一体”的发展思路,对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进行系统布局和安排。
(4)注重实施,明确六大行动计划与项目库
围绕武汉航运中心战略要求与阳逻国际港建设目标,深入实施港区优化提升、多式联运建设、航运服务升级、临港产业发展、设施支撑保障、生态景观营造等六大行动计划,涉及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库共40个。
三、武汉阳逻国际港建设规划的策略和路径
1.在战略层面上,专家领街、顶层设计,深化落实国家战略要求。
围绕武汉航运中心国家战略,遵循绿色发展、区域协同、生态文明、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绿色发展要求;以阳逻国际港为核心,以提升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为重点,整合战略资源,提升武汉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在规划思路上,区港联动、产城一体,技术转化为战术和政策。
打破“先港口后城市”的传统规划思路,港口专项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做好“水”“港”“人”“城”文章,形成以港兴产、以产促城、以城聚人、以业留人的发展策略;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对标先进地区实践经验,推动“功能-设施-品质”升级。
3.在技术逻辑上,多层次、不同深度的规划相结合,分类分层指导建设。
规划围绕航运核心功能,按照阳逻港城的三个空间层次进行不同深度的规划:对于间接腹地的港城采取对公共服务中心和各功能板块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对于临港腹地的港区采取对港口功能、港口配套等用地及功能进行布局规划;对于直接腹地的核心区采取对铁水联运示范工程、码头作业区、港口物流区、航运服务中心等进行港口详细设计、概念方案设计和项目策划,分类分层指导建设。
4.在规划手段上,评估优先,多方案模拟,开展了区域大尺度剖析与“港-人-产-城”互动分析。
阳逻港口的现状问题盘根错节,规划以问题导向、破解瓶颈为出发点,采取不同技术手段进行分析,除传统数据分析、GIS分析、空间辅助分析外,对铁水联运模式、路线、集疏运主要通道的线形等进行多方案模拟分析,重在解决阳逻港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5.在工作模式上,开门规划、共同参与,实现港口规划一张蓝图。
本着“开门做规划”的原则,规划首次将总体规划和重点地段规划同步开展编制,由综合运输、产业经济、港航、航运、集疏运、铁水联运、城市规划、城市市政设施等专业的8家编制机构联合组成“工作营”,多专业团队共同完成“1+6+1”规划成果,即1套综合报告、6个专项规划、1个详细规划设计,形成规划共识与发展共识。
四、结语
港口的建设非常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在实施机制上,应注重市区联动、部门协同,保障项目空间落地与实施。同时推动规划转化为政策文件,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前置管理,加强统筹协调,有效整合港航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