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2020-09-23吴灿琴徐文皓雷雪芹宋晓丹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育

吴灿琴 徐文皓 李 燕 雷雪芹 宋晓丹

(江西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330000)

0 引言

2015年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体系中。江西省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高地工作方案》推出了“十个一”等系列文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双创人才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调研全省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可程度、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分析目前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 调研设计

1.1 调研方式

通过网络问卷形式随机抽取江西省内10所高校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了735份,回收率达到91%以上。调查内容主要分3个部分:①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②省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③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在对所获得的信息分析处理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1.2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为江西省10所高校学生,考虑到学校的层次和不同的专业等,选择部分本科高校作为样本,各高校内选取各年级段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涉及专业有理工类、文史类、经管类、艺术类等。

表1 样本基本信息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度调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调查显示,在“您所在学校是否对创新创业教育十分重视”问题中,70.21%的人数表示重视;18.64%的人数表示不确定。在“您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对创业知识能否有所帮助”调查中,认为创新创业类课程对创业知识积累有帮助的人数较多,占比96.87%(见表2)。以上数据表示高校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2.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不但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要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方面意识。既包含理论,又包括实践。关于“您参加过学校哪种方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时(多选),回答选修课程的445人,占比60.54%;回答创业指导的303人,比例为41.22%;回答创新创业相关讲座的比例为26.94%;创业竞赛和创业园区的学生数量占比13.2%。但是对同学们询问“是否对‘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创业大赛和创新活动感兴趣并参与”时,回答具有强烈的兴趣的占比12.52%,兴趣一般的人数较多,占比65.85%,完全没兴趣的达到21.63%。尽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必修课,但大多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理论为主,主要方式为开设选修课程、举办讲座等。虽然部分高校也会在校内举行一些创新创业大赛,但学生的兴趣有待提高。

表2 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对学生的帮助程度

部分高校还没有专门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的部门,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分散的。另外,关于“您认为哪些因素影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题项,发现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是最突出的因素,主要为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相关教师数量较少,部分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等。其次就是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理论课程与实践并没有很好地融合,缺乏本土化的特色教育。

2.3 大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更高效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及思维。对学生需求调查,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模块:①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②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应该着重培养的特质。

对“希望学校需要提供什么来支持的创新创业支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最多的是资金和人脉关系的提供,人数占比70.15%;其次是提供师资团队,讲授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师需要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或创业经历,高校内创新创业相关导师需要曾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培训或从事过相关研究;再次,是希望高校能够多提供企业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关于“学校应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基地等物质上的支持”题项,回答同意的共有555人,占比75.51%;回答不确定的人数比例15.1%;回答不同意的人数比例仅有9.39%。

在开展“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中,应该注重哪些方面”调查中,回答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数最多,占比72.93%,其次是回答应该培养创业技能和提高水平的人数为413人,占56.19%,再次是希望学校组织多样化的比赛形式和开设丰富的课程等(见表3)。

2.4 结论

就以上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而言:

(1)普遍大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实重要意义。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着重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

(3)学生希望高校应该多多鼓励创业、提供企业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提供资金和人脉帮助以及办公场所等硬件设施、加强教师团队等。

表3 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内容

3 对策与建议

3.1 构建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

(1)注重优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不够明确,加上高校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实力普遍较弱[2]。需要对创新创业方面的导师加强培训,同时聘请当地优秀的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担任兼职导师,也可采用“校内+校外”的双导师模式,加强师资力量。

(2)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做到因材施教。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人才培养需改革完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做到因材施教。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研室,研究讨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训练。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并且需要联系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应用能力,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包含毕业设计活动、实验教学、竞赛、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3]。高校可以在校内定期举行创新创业训练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VR等,模拟真实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所可能遇到的问题,锻炼学生个人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4)完善教学组织。改正创新创业教学组织部门,加强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环节管理[4]。搭建教学组织框架时可以结合高校所在地的一些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2 满足学生多元教学需求

(1)提供创新创业硬件设施。开辟专门场所,创办创新创业社团,安排创新创业导师。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办公场所及基础硬件设施。

(2) 推动校外深度协调合作。政府、企业之间合作力度,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开发科研资源,构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将学生校内平时上课表现情况结合课后参与活动的情况作为考核内容,推荐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感受氛围[5]。

(3)着重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畅通反馈机制,构建起完善的教学组织框架。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大学生创业的不竭动力源泉。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