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探究

2020-09-22王增祥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4期
关键词:规划

王增祥

【摘  要】国家的水利工程关系国计民生,是关乎人民福祉的重要工程项目。在水利工程中,科学的河道防洪治理规划是保证水利工程抗灾能力的重要工作环节,对于人民的生产生活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加强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此为基础,本文从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着手,首先简要分析了加强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重要价值,随后探讨了开展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具体内容。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持续快速提高,我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成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一方面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还与国家农业经济息息相关。在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地质因素、水文因素、自然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合理制定治理规划。

1.加强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重要价值

一直以来,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丰富的水资源在治理工作上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以及资源成本。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自然灾害具有多发性,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后导致当地城镇居民生活和农田遭受严重损失,这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在这种形势下,水利工程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就突出了作用和价值,科学合理地对水利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可以有效防治洪涝灾害,降低灾害损失,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开展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具体内容

2.1水利河道防洪治理先做好统筹规划

水利河道防洪治理工作关系人民福祉,在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以水利工程的实际状况以及河道周边自然状况为基础,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治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水利河道防洪治理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能够为后续的治理工作做好指导,在规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之前,要想仔细、详尽地了解水利工程周边环境以及水文情况、地质状况,根据掌握的当地的实际状况再进行具体分析,制定科学、完善、可行的治理规划方案。对于当地的森林覆盖状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退耕还林的可行性,通过提高森林覆盖面积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其次,在水利河道的日常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科学运用“上堵下排”的方式来进行河道的清理和维护,保证水利河道畅通无阻地运行。在水利河道的上游位置,可以规划建设堤坝来控制日常的水流量,防止水位上涨过高影响下游居民的生活甚至是生命财产安全;在水利河道的下游位置,应当定期进行河道清理,疏通河道中堆积的淤泥,确保水流的畅通。

第三,开展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应当充分体现环保思想。水利河道防洪治理工作一方面要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抗灾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同时,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抗灾效果进行河道拓宽时,拓宽规模应当在专家的指导下确定,充分保证河道拓宽工作的科学性,防止上游河道过宽导致水流量过大,给下游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2.2完善水利河道防洪治理的相关科学标准

在开展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关科学标准作为依托,这对于治理规划方案的执行和落实具有重要影响。当前阶段,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工作,还没有非常完善的防治管理标准,这是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地势不同,实际的水文地质状况也具有非常大的差异,不便采取统一的防治标准[3]。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对水利工程当地的实际水文地质状况、环境状况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考量,确定适合当地水利工程的科学合理的河道防洪治理标准。在制定河道防治标准的过程中,应当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还应当包括环境保护相关方面。

2.3深入推进河道护岸工作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河道防洪治理工作的作用,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质量,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时,应当深入推进河道护岸和河床护底工作。在河道护岸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实际状况进行结构性护岸和非结构性护岸。结构性护岸又分为两种,坡式护岸以及墙式护岸。坡式护岸是在上部分利用水泥土、混凝土等打造护坡,然后利用钢筋混凝土、土工织物等在下部分打造护坡;而墙式护岸则是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来打造刚性护岸,这种刚性护岸能够有效降低高速流水对于河道的冲刷侵蚀。河道的非结构性护岸主要包括两种,即生物工程护岸以及自然护岸。生物护岸是河道形成植被前在岸坡表面利用稻草等可降解的材料进行铺设,防止水土流失;自然护岸是通过在河岸种植植被,然后辅以卵石、细沙等材料打造自然的草坡、卵石滩以及砂滩,从而起到保护河道的作用。

2.4科学进行河道平面布置

在水利河道的防洪治理工作中,平面布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整体河流甚至流域的规划,甚至对城市的发展战略部署产生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河道防洪治理规划中必须从点、线、面、体出发科学进行河道平面布置和规划。从点出发是指首先要确定河道治理的重要区域和位置,一般情况下,城镇、村庄、农田集中区域的河段为重点治理区域,易遭受冲刷、易垮塌以及河堤决口会造成巨大损失的位置为重点位置[4]。从线着手是指对水利河道的上下游的岸线、堤线进行科学布置,合理规划河流流向。从面着手是指要调整好河道平面、断面以及挡水面三者之间的关系,按照实测地形图的二千分之一以内进行平面布置,河道的断面要确定科学的堤距和断面型式。落实到体是指水利河道治理应当达到的整体效果,根据该区域的城镇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的实际状况进行统筹规划,做到相互协调。除此之外,河道平面布置还应当做好清淤工作,在充分考虑河势稳定性以及冲淤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清淤工作应当着重放在河道的深槽部分,对影响河流水质的平滩水位下的部分进行表面垃圾的清除,然后再利用滩地边抛石來进行浅滩形态的固定,从而保证稳定的河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水利工程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应当充分结合河道防洪治理要求和水利河道的实际应用状况,确保治理方案落实的科学性。科学的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这对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加强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从各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性能和防洪抗灾能力。

参考文献

[1]迟承业.大辽河河道防洪整治工程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046(004):127-128.

[2]范威,徐辉荣.”浸润过洪”治理模式在河流防洪中的应用探讨——以铁场河综合整治工程为例[J].广东水利水电,2018,No.266(04):59-63.

[3]戴巍.城镇防洪治理工程生态措施应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8,54(10):172-174+178.

[4]李献华.河道防洪治理工作中相关问题探讨[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8,001(002):P.34-36.

猜你喜欢

规划
退休家庭的财富规划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示首都规划蓝图 讲述北京城市故事
做好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规划人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总局遴选“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2171种
两只手都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