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2020-09-22姚琴

知识文库 2020年1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师

姚琴

所谓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情境具有直观性、暗示性,在教学中发挥中引趣、激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自然导入,诱发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中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功能,情境的设计成功与否是一堂政治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也都已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想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

在实施时创设情境存在以下问题:①创设的情境只是走过场,没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作用。②创设的情境太滥,认为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创设情境才算是成功的。③为情境而情境,情境脱离教学实际,太牵强。④创设的情境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所熟悉的。⑤创设的情境是过时的、不具备时代生活气息。

1 情境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创设的情境要有目的性

情境的创设不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如讲到“怎样合理消费”时,我设置了问卷调查这样一个情境,但我并没有像普通的消费问卷那样设置了很多的问题,而是根据课本内容中在消费中应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消费,不与别人盲目攀比,这些本课的难点,设置了你平时的零花钱是怎么用的?如果你看中了一件很贵的衣服,你很想要,怎么办?等五个问题。从而把难点化解在这个情境中,真正做到了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目标。

1.2 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融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讲“学会合理消费”时。我就试问:新年快到了,你希望有多少压岁钱?会怎样安排?这样的情境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学生乐学,愿学,我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1.3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现实性

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击新冠疫情等,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这些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道德与法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创设的情境要有思考性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所以,在一定的情境下,我们应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学习内容。但根据情境所设计的问题,不能是课本上有现成的答案,而必须是问题本身能激发学生探索答案的兴趣,并且,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讲到“宽容”,时,我让两组学生分别表演公共汽车紧急刹车乘客互相的一幕,第一组是和气解决,第二组发生冲突,最后闹到派出所的情境。然后确定问题:两组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第二组乘客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假如你当时在场的话,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件事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些问题的设置具有层层递进性。对前两问可让成绩平平的学生回答,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对后两问则能发挥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发挥全体学生的参与感,达到教学目标。

1.5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综合性

所谓综合性,就是指所选材料要顾及学科之间的综合、知识之间的综合。随着中考、高考改革的发展,各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数学考试中会出现物理知识,道德与法治考试中会出现地理历史知识等等。如讲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时,可联系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创设情境,也可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创设情境,这样既提高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 那具体创设情境的手段有哪些:

2.1 活动创设情境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表演活动既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进入角色,加深内心的体验,同时,活动的开展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达到其他手段不能达到的效果,如讲到“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一知识时,我让几个同学表演了一个小品,一位中国学生陪外国朋友去表姐家作客,闹出了很多笑话,然后让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中西文化的那些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差异?如何面对这些差异?同学表演的惟妙惟肖,不仅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而且巧妙的设置了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了探究新知的教学活动。

2.2 图画展示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重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本情境,实际上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本中的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本情境。其中,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图画形式,因其图简意赅,富有哲理,是一种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用途广泛的情境表现形式。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漫画题也是经常用到的一种形式,既可以用于创设情境,又可以用于设置练习,培养能力。如:在讲“环境问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幅漫画:请你把我也带走吧!画面的内容是:面对周围光秃秃的树墩,一个人扛着斧头,一只小鸟停在斧头上无奈地说:“请你把我也带走吧!用之既可以创设情境,分析道理,又让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

2.3 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而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在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比如在讲“对外开放”时播放《春天的故事》,在讲《民族团结》时播放《爱我中华》等等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4 语言描绘情境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口头语言。但是无论现代化教学手段怎样先进,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口头语言。在情境出现时,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向作用,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同时,语言也可以单独发挥描绘情境的作用。

当然,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就道德与法治课的情境创设而言,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看待问题才有深度,才能看得准、看得远,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识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当我们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组织学生辩论则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防止偏离中心,甚至成为某些学生的“谈话课”。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

总之,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让我们共同努力,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迎着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疑点施教,紧密结合实际,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经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学)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教师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