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课堂模式探究

2020-09-22周兵

知识文库 2020年18期
关键词:群文意象诗词

周兵

古诗词的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十分重要。通过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的课堂模式研究,能够有效的推动古诗文的阅读和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古诗文由于其传统文化的传承特性,更加深了在课堂中的阅读需求,同时也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本文给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结合群文阅读的主题式教学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帮助构建精准、高效的小学古诗文课堂。

前言:古詩词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财富,近几年,各大电视台都陆续推出了古诗词相关的节目,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古诗词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要求。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尤其重视对中国传统诗词的考查。总之,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必须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1 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课堂的意义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学殿堂的明珠。古诗词的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内在意象,包含着深刻的意境,同时由明确的平仄、押韵和格律构成。在小学教育中,其充分的展现了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和文化传承带动。古诗词丰富的意蕴,展现了中国人意境文化的深远。这种意境的文化影响,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带动学生的文化底蕴。然而现代小学生,生活阅历和积累较为局限,难以完成古诗词的学习。同时,古诗词的教学,难以实现真正的教学改革,停留在基础和翻译的局限上,优美的古诗词作品,被分解成一句句译文,难以提升小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古诗词文化理解,难以保证。因此通过建立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课堂,能够积极的推动古诗文中的文化底蕴学习,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学生理解效果。另外,这一课堂模式,能够促使教学深入浅出、诗词浅显易通,保证课堂鲜明欢快的节奏,促使小学生主动的完成古诗词学习。无论是从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文化传承方面,建立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课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当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难点。完成古诗词的教学,需要结合群文阅读,同时建立主题式的教学模式,为新课改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但是,笔者发现,当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还存在以下现状:

2.1 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过多的重心放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上,很少会去为学生建立一个语文学习框架,帮助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各类知识。对古诗词的教学,教师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其中文化底蕴的深入学习,没有完成课堂上的体现,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2.2 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和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单方面讲述的方法来为学生传授知识,这种“灌输式”的传授极易扼杀学生对于诗词学习的兴趣。教学方式仅仅停留在:朗读、讲解、翻译的过程,没有形成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同时教学方式不够生动,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够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造成古诗词的学习枯燥、乏味,同时不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影响力。

2.3 忽略诗词中的首要元素——“意象”和“意境”

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对于诗词中相当重要的“意象”、“意境”普遍触碰得很少。课堂教学中,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完全背离了传统诗词“诗不可以解”的主张,而“以诗证诗”等优秀的教学方式在今天却鲜有实践者。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象,需要通过反复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通过学生的思考,进行深入的探究,然而目前的古诗词教育,忽视了诗词的中心思想和首要元素,导致古诗词真正的内涵底蕴无法传达。同时,分析讲解的教师主体教学模式让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畏惧情绪,对于古诗词内容的探究减少,影响了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大多没有深入到古诗词的核心——“意象”和“意境”。而自古以来,诗词就呈现出诸多可资使用的主题无论是以前的人教版语文教材还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古诗词都是按照一定的主题组织的。笔者认为: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按一定主题进行编排,完全可以采用古诗词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的方式进行。

3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课堂模式

所谓的“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以群文的方式实施教学,让学生在诵读,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古诗词学习。

下面,是笔者在长期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摸索出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1)一篇带多篇

此种模式就是想重点学习一首古诗词,相当于学习的“母本”。在学习“母本”的同时,逐渐发现规律或学习的方法。接下来,同时出现几首另外的诗词,借助学习“母本”的发现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这几首诗词的特点。简单的说,一篇带多篇的过程,就是从“母本”开始学习,到多篇诗文的理解,最后将课堂呈现的诗词一起进行比较,发现其共性与不同点,加深对所学诗词的理解。这种模式适合第一、二学段学习诗词或学习新主题类型诗词诸如田园诗、言志诗等情况。古诗词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教师在选择“母本”和借助“母本”学习的“多篇”诗词时,都要注重其关联性。并且要注意其排列顺序,确保形成以“母本”为中心的呈现整体。这样能够保证结构的稳定,并将思想内容统一化,保证教学的呈现效果。进一步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诗词的意象,体会诗词之间共通的真挚情感。

(2)多篇共举,横向比较

就是开始就出示多篇,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相同处并总结出发现。教师针对学生的发现启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再次回到前面的诗词中寻找答案,发现共性下的不同。多篇并举需要完成多篇诗文的共性比较,实现多篇诗文的总体联系。并通过古诗词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完成分析和学习。这种模式适用于高年级或对诗词有一定积累的班级学生。就内容而言,适用于表达特点的学习探讨。

(3)分类呈现,多维分析

当围绕一个主题,想让学生发现同一意象的不同寓意时,就可以分类出示诗词,通过比较分析讨论而有所发现。这种模式适用于同一意象的探讨,中高段比较适合。在实际教学学习中,首先学习一个具有统一意象的诗文类型,并结合这一类型,总结统一的意象表现,最终了解其象征意义,理解古诗词的核心思想。比如:想探讨月亮在古诗词中有哪些象征意义,就可以使用此种模式。

(4)以诗证诗,旁征博引

当有的诗词中存在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可以引用其他的诗来解释说明这些问题。比如送别诗中为什么都会出现“杨柳”,古诗词中的春风多被称为“东风”等,这些都可以引用其它相关诗词,使学生明白其象征意。

当然,这些模式只是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中摸索出的一般模式,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教学处理。

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对课堂阅读内容的扩展和创新,同时是阅读模式的突破,是对于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提升。这种多模式的古诗词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内涵理解,同时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文学培养需要。

4 结语

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能够展开出“一篇带多篇”、“多篇共举,横向比较”、“分类呈现,多维分析”、“以诗证诗,旁征博引”等多种实践形式。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教师通过多角度的构建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并且进一步的提升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水平和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德阳市旌阳区北街小学校)

猜你喜欢

群文意象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来自林间的风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背诗词的烦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