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反被讹事件再现,讹诈者是否构成犯罪
2020-09-22
近日,广东梅州一名女子在骑电动车路过时扶起骑摩托车摔倒的老人,却反被索要赔偿。随后,监控视频证明该女子与老人摔倒并无关系,民警也找到涉事老人,对其进行批评。讹诈好心人的老人是否构成犯罪?法律上对这种行为有没有相关的处罚办法呢?
事实上,在多起被曝光的扶老人反被讹事件中,并非所有受害者都能像上述女子借助监控视频自证清白。低成本就能“干坏事”的现状消磨了大众施以善心的动力,对于“扶不扶”问题的讨论也日渐声高。
“从此类事件中讹人者的行为来看,符合构成敲诈勒索行为的要件。但一般的敲诈勒索行为与敲诈勒索罪还有区别,是否构成犯罪,还要视讹人者敲诈勒索的金额进行判定。如果金额达到法定数量,则构成犯罪。此外,在量刑方面,也要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金额数量以及是否存在多次敲诈行为等综合考量。”北京道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周皓表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2000元至5000元以上、3万至10万元以上、30万至50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数额特别巨大”。
据周皓介绍,如尚不构成敲诈勒索罪,一般的敲诈勒索行为也属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一般应由公安机关给予相应的处罚,如警告、拘留、罚款等。
“作为受害者,可通过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措施进行维权。但是采取这类民事手段,受害者需要花费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等,成本比较大。最简单的、成本最低的维权就是报警,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周皓建议。
那么,此次事件中的老人仅受到批评教育的處罚是否合理?
周皓对此表示,出于对老年人的照顾,法律上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对于年满70周岁且其行为又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老年人不予处罚。即使执法部门做出了诸如拘留等处罚措施,通常情况下也并不实际执行。“因此,对于符合‘照顾条件的老年人而言,基本不需承担实际的后果。可以说,目前的治安处罚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暂时无法起到相应的震慑作用。”周皓说道。
(《中国商报》20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