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2020-09-22

新传奇 2020年34期
关键词:军号指导员突击

一战成名,用来形容“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最为恰当。83年前,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线都记住了平型关大捷,记住了“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打完这场战斗,这支部队去了哪里?又做了什么?

一战成名,用来形容“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最为恰当。

83年前,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线都记住了平型关大捷,记住了“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打完这场战斗,这支部队去了哪里?又做了什么?

从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这支部队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走遍了大江南北。如今,这支连队已经转隶为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合成三营九连。

纵观连队90多年风雨历程,它的历史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从胜利走向胜利。

为什么能从胜利走向胜利?那把属于胜利的钥匙在哪里?在时间记忆里寻找答案,你会看到一个大写的“战士”。

广为人知的传奇,鲜为人知的牺牲

2020年7月24日,这个日子对九连来说,比过年还热闹几分。

这一天,是连队被国防部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模范红九连”称号的第56个“连庆”。“连队历史上的纪念日很多,每一个对我们来说都是神圣的。它们背后是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指导员刘天成一脸郑重地说。

提及“平型关大捷”,对于今天的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了解的只是写在课本里的标准总结——八路军出师抗日取得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作为这支连队的指导员,刘天成明白,1937年的那场胜利来之不易。

“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对华北进行疯狂进攻。坂垣师团第21旅团及辎重队数千人,沿灵丘至平型关西犯。

八路军115师685团2营5连作为“突击连”,奉命在关沟以北高地伏击日军先头部队。

初秋,雨下了一夜。终于,拂晓时分,日军进入埋伏圈。接到“开始攻击”的命令,绰号“猛子”的连长曾贤生带领全连发起冲锋。

鲜血、残肢、喊叫……白刃格斗的惨烈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据日本1973年出版的《浜田联队史》记载:“100余辆汽车惨遭烧毁……公路上有新庄中佐等无数阵亡者,及被烧焦躺在驾驶室里的尸体,一片惨状,目不忍睹。”

战斗结束时,全连160人只剩30多人。凭一己之力刺死10多名敌人的曾贤生英勇就义。牺牲之际,他捂着伤口,仍然怒目灼灼,盯着死在他刀下的敌人。

战后,连队被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荣誉称号。

广为人知的传奇,鲜为人知的牺牲。很多人觉得历史十分遥远,但是在“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官兵心里,那场血与火的碰撞近在咫尺。

荣誉室里,每位新兵都会在“平型关大战突击连”那面战旗前,听老兵讲述历史上那热血沸腾的一幕幕。曾贤生那道目光,永远镌刻在历史中,也印在连队每一个战士心中。

从胜利走向胜利,为人民奔走四方

2020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00后”士兵李康寧不由想起了一把军号。

冬日午后,李康宁被指导员带到连队荣誉室。刚来连队一年,就要和指导员这么郑重地单独谈话,这位年轻人心里有些忐忑。没想到,指导员还没开口,先交给他一把军号。

“人们因为平型关记住了我们,但是我们连可不仅仅打了这一仗。”指导员告诉他,“抗美援朝、唐山大地震、大兴安岭救火……走出平型关,我们作为主攻连、突击连,吹响了3000多次冲锋号!”

那是李康宁第一次触摸军号。接过军号时,他心里沉甸甸的。他明白,这把军号不仅仅意味着历史,更意味着使命。

3000多次冲锋号,数十万公里行程。如果在地图上对这个连队的足迹进行标注,密密麻麻的点和线会让人眼花缭乱。

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总能看到这个连队的身影。对于这一点,来连队不到一年的新兵任梦宇有自己的体会。

前不久,安徽阜阳的“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泄洪,滚滚河水奔腾而出。看着电视新闻中,那些迷彩色身影奋战在抗洪一线,任梦宇想起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时,连队官兵在月亮泡水库坚守的场景。

那年夏天,连队紧急赶往嫩江抗洪一线。一路上,大片农田被淹没在水中,只能看到零星的树梢和屋顶。这一幕,和今天电视新闻里的画面极其相似。

任梦宇今年18岁,已经做好了上前线的准备。他说:“很多先辈牺牲时,甚至比我还要年轻。”

连史93载,书写着这支部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漫长征程。连队官兵奔走在祖国大江南北,从未退却。因为,他们身后是亿万人民。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人民子弟兵”的含义。

从当年的大刀上,寻找胜利的密钥

今年4月,上士宁小林驾驶新型战车去野外驻训。在他面前,数十个不同颜色的按钮让人眼花缭乱。现在,他闭着眼睛都可以操作这些按钮。此时,距离连队换装才过去一年时间。

“肩上的使命任务,逼着我们加速赶路。”连长王昌喜说,“从2017到2020年,3年间两次转型,我们连承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时代大考。”

老班长宁小林说:“我们连队有句话叫‘把荣誉举过头顶,把困难踩在脚下。当年老连长曾贤生拿着大刀和日军拼杀,靠的就是这股子血性。”

抗日战场上,装备的差距曾让八路军吃了不少苦头。据统计,日军在二战中制造了600多万把刺刀,而八路军一个师只有几百把刺刀。据日方资料记载,当时八路军战士使用的大刀,比日军加装刺刀的三八式步枪短几十厘米,还容易卷刃。

白刃搏杀勇者胜。这几十厘米的差距,八路军将士用血性补齐。时任115师司号员的抗战老兵强勇,当时才14岁。很多和他一样的小战士,甚至没有日军加装刺刀的三八式步枪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八路军官兵血战到底,用大刀为中华民族杀出一条血路。自此,“猛打猛攻、首冲敌阵”的突击精神刻进了九连官兵的骨子里。

如今,拥有了更先进的装备,摆在九连官兵面前的“敌阵”却没有消失。

面对时代之变,官兵们用凝聚在“大刀”上的突击精神破题。装备没到位,他们就自己改装训练模拟设备;转型节奏快,大家就加班加点学习新知识……从胜利走向胜利。大刀会卷刃,但刀锋上凝聚的突击精神不会。

荣誉室里,“平型关大战突击连”那面战旗静静悬挂着。战旗无言,却用鲜血和历史告诉每一批官兵——当你们成为真正的战士,就成为了胜利的密钥。(《解放军报》2020.8.24 )

猜你喜欢

军号指导员突击
保偏光纤熔融焊接导致的交叉偏振耦合的简单评估
觉 醒
远去的军号又回来了
军号什么时候出现的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盼头
云岭军号(诗)
国产96式坦克快速突击
年底突击
命运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