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发展趋势及建议
2020-09-22赛迪顾问
赛迪顾问
发展趋势
未来三年,私有云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2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能够超过1500亿元。其中,私有云系统平台将推动新一代私有云广泛应用,在政企上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带动中国私有云软件市场快速增长,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71.5亿元,占整个私有云市场规模的18%。
私有云系统平台助力企业搭建私有云已获得市场的认可,未来三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相关的私有云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562.7亿元,占整个私有云市场规模的比重快速提高,在整体私有云市场的影响力将逐年上升。
(一)市场预测
1.市场规模。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将全面渗透,这为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务云、交通云、教育云、医疗云、环保云等的发展将出现高速增长态势,这些场景将促使建立更大规模的私有云;在“新基建”推动下,数据中心多样化趋势日益显著,为了确保行业高效安全运行,私有云市场将进一步蓬勃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的企业级应用,也在加快私有云市场实现对传统虚拟化市场的替代升级;此外,新一代私有云的兴起,其一体化、场景化、升级化的特色,既满足了私有部署环境下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求,也面向多云时代提供了一致性的云体验,将推动更多的企业和行业开始部署私有云。因此,进入快速增长期的私有云从2020年开始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热潮和跃升发展阶段,未来三年,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8.7亿元。
2.行业结构。私有云系统平台的增长趋势在不同的行业将出现分化。政府、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将加快部署私有云,预计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8%、75%、66%、140%,到2022年,中国这四大行业的私有云系统平台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7.8亿元、9.2亿元、6.9亿元、11.1亿元。金融、电信等行业私有云部署增速将放缓,预计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1%、34%,到2022年,这两个领域的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规模分别为13.3亿元、8.2亿元。
3.产品结构。容器云平台是以应用为核心的aPaaS平台,能够提供应用运行的环境,为企业应用和业务系统上云提供便利,未来三年,中国市场规模将高速增长,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8.9亿元,占整个云系统平台市场规模的32.8%;私有云系统平台的IaaS云平台是部署私有云的核心,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到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79.8亿元。
(二)驱动因素
1.国家连续出台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近年来,“企业上云”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连续出台政策引导企业上云。2018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明确提到了大型企业可建立私有云,部署数据安全要求高的关键信息系统;2019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这些政策体系完善、针对性强,将全面推动我国企业和政府机构“上好云、管好云、用好云”,科学、安全、高效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安全可靠、高效稳定的私有云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私有云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
2.“新基建”进程加快,私有云是重要的算力中枢。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进程加快,作为算力中枢和数字底座的云计算将迎来新的增长空间。“新基建”发展所需的核心要素是算法和算力,这些领域激增的数据量和智能化升级需求对数据高速计算能力和海量存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这类领域的“新基建”将会带来大量的连网设备和衍生一批业务场景,这些设备和業务在本地短时间会产生大量需要及时处理的数据,需要将算力和存储部署在离数据最近的地方,而企业自建的私有云具有比公有云更低的数据传输时延,能够及时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并快速反馈。
3.大型企业变革IT架构,私有云成为主流解决方案。多数传统大型企业已建立了多个信息系统,但由于历史原因,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供应链、售后等各个环节虽然具备信息化能力,但系统之间协同存在固化现象,导致企业无法快速灵活的应对业务变化。这些大型企业已有的IT架构和硬件资源亟需私有云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构建以云为载体的信息系统,使企业可以根据各个业务的需求灵活调度和组合资源,从而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私有云系统平台将助力这些传统大型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为私有云市场发展带来较大的增长空间。
4.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用户部署私有云有多种选择。云计算已经过了十多年发展,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云软硬一体化架构逐渐成熟,技术融合发展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丰富了私有云的服务模式,催生了新一代私有云,以满足部署私有云用户的不同诉求。对于已有或自己采购硬件设备的企业,可以选择私有云系统平台,构建归属于自己的具有云计算服务能力的数据中心,从而形成私有云部署;对于没有硬件设备或硬件设备过于老旧的企业,可以选择开箱即用的软硬一体化方案,快速构建私有云。
(三)阻碍因素
1.技术迭代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培育仍需时间。上云过程涉及基础设施和应用的云化、大量的数据迁移、业务系统的重构等环节,过程繁琐复杂,许多未上云的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由于担心云计算的系统稳定性、IT运行效率、数据的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对上云保持谨慎态度。此外,企业上云后,传统私有云仍存在运维系统功能不完备、基础功能不完善、资源调度能力及效率低等问题,影响企业用云的体验,部分上云企业的满意度不高。云厂商亟需进一步提高技术能力,向新一代私有云进行迭代,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可靠、高性能的云服务,获得用户的信任和认可,推动云计算市场的发展。
2.云系统平台能力待提高,云的价值释放不够。政府及企业用户部署私有云明显降低了IT投入成本、提升IT运行效率、减少IT运维工作量,同时提高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为上云用户带来了降本提效的价值。但企业上云后仍然存在如云系统功能不完备、资源调配效率低、可用性差等问题,这都直接影响企业业务发展和企业上云用云的体验,降低企业对上云的满意度,因此,云系统平台能力仍需提高,新一代私有云体验需要快速扩展;另外,一部分先行先试的企业部署了私有云,但仅仅是将传统IT资源IaaS化和部分业务流程线上化、网络化,并未真正发挥新一代企业级应用的价值,企业业务和营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云的价值释放不够。
3.高端复合型人才紧缺,加大云项目落地难度。云计算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是新服务模式和技术的融合,行业壁垒较高,需要懂技术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云计算厂商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各云厂商技术和研发人员储备较多,而既熟知业务又掌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导致懂技术的人员不能及时准确把握用户业务和需求变化,以及懂业务的人员也很难将云计算技术要点向用户阐述清楚的现象普遍存在。人员业务或技术能力单一不能有效打破业务和技术的边界,用户和云厂商之间供需不匹配,仍有买硬件送云平台项目,导致技术和业务的融合发展缓慢,私有云项目落地较慢,云产品变现不及预期。
建议
(一)对厂商
1.引进和培育复合型人才,推进项目落地。云厂商内部人员能力较为单一,向用户介绍云计算技术不能深入结合企业业务,不能使用户认识到企业上云的价值。因此,云厂商要加大力度引培懂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加快打破用户和云厂商之间的认知壁垒和边界,使云厂商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协作更加顺畅,提升用户对上云价值的认知,推动私有云项目加快落地。
2.提升产品交付与服务能力,助力企业上云。部署私有云涉及架构设计、系统开发、部署实施、系统测试、项目验收、更新升级等一系列环节,每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造成项目落地失败,给企业带来损失,也给厂商品牌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厂商要高度重视产品交付和服务能力,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及时解决用戶疑问,为用户提供匹配的上云解决方案,助力用户变革传统IT架构,业务和数据高效迁移上云。
(二)对用户
1.使用私有云系统平台,加快业务数字化转型。IT架构云化、企业系统平台和业务上云是大趋势。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和政府单位,IT系统冗余,有大量资源闲置和浪费,而通过私有云系统平台能够有效整合计算、存储、网络的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此外,企业上云也是重新梳理企业的业务流、数据流的新机遇,用云赋能企业业务,加快新一代企业级应用,倒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2.选择实力较强厂商,实现业务稳妥上云。部署私有云专业性极强,不同行业的业务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云厂商具备不同的能力禀赋,企业级政府用户要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和行业特色,选择在此领域有深厚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厂商。因此,上云前要调研已上云的企业和政府用户,与这些上云企业、政府用户和对应的服务厂商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同行业的上云方案和具体流程,深入分析各个云服务厂商的优劣势,并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IT架构,选择适合自身的云服务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