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外贸融资新途径

2020-09-22侯波

中国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账款外贸债券

侯波

长期以来,外贸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渠道,但受外贸企业抵押物少等自身条件所限,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十分普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本文在回顾外贸企业融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外贸行业应收账款稳定、安全性较高等特点,并借助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将外贸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ABS),利用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探索外贸融资新途径。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外贸行业发展的难题,也是制约外贸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2020年3月,对千户外贸企业进行的线上问卷调查显示,尽管各级政府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了融资帮扶政策,仍有近6成企业将加大信贷投放列为希望政府加大帮扶的措施;刚刚闭幕的第127届广交会调查显示,仅有16.5%的外贸企业对融资环境有政策获得感,41.1%的企业希望加大融资支持。相较于制造业等其他行业,外贸企业普遍轻资产运营,抵押物有限,融资难题更加突出。贸易融资作为银行一类融资产品,贷款周期短、管理成本高,费率也相对高,同时,贸易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也不符合银行对优质贷款的要求,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往往难以满足。

外贸融资难点分析

外贸企业融资难在哪里?首先,从根本上看,外贸企业融资难与其他行业本质相同,均是银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外貿出口企业由于市场在海外,部分企业如从事加工贸易等更是原料、市场“两头在外”,金融机构对企业业务链和资金流更加难以把握,增加了双方信息互通难度。其次,从自身特点看,外贸企业融资相比其他行业不占优势,如轻资产运营、可抵押物少等,而其拥有的海外客户资源、过往出口业绩等难被银行认可,总体上短板突出、优势不被认可,融资难也就成为必然。再次,从行业环境看,近年来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对外贸企业不利,2018年起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连续几轮加征关税让出口企业面临丢利润还是丢市场的两难选择,2020年疫情影响又加剧了金融机构惜贷和防风险,外贸融资环境雪上加霜。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安排5000亿专项再贷款,截至5月底其中用于外贸企业的贷款不足2%。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外贸企业首当其冲,在内防扩散到外防输入的形势下,外贸企业从前期的复工复产难、订单转移到之后外需不足、订单取消,经受了从国内开工难到外部市场订单锐减、从供给侧到需求侧的双重打击,可谓在疫情中受伤最深、时间最长。在此形势下,现金流可能成为压垮外贸企业的最后稻草,能否获得融资关系到企业能否渡过难关。据国际金融报报道,疫情发生后2-3个月,外贸企业已注销/吊销12396家;3月,拥有4000名员工的知名品牌耳机出口制造商东莞佳禾电子因疫情倒闭。我国经济外贸依存度32%,带动就业人口1.8亿,外贸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也关系社会稳定大局。今年2月,习总书记在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将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帮助外贸企业融资,不仅事关保外贸市场主体和供应链产业链安全,更是事关经济全局的大事。

国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贸易融资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国内银行依照国际惯例,大力发展押汇、信用证、福费廷、保理等国际通行的多样化贸易融资产品,缓解了外贸企业融资难题,但此类贸易融资产品普遍问题是对单据审核要求高、融资比例低、融资成本高,且银行一般对担保的要求较高。第二阶段,为促进外贸业务发展,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帮助外贸企业融资,从早期的外贸封闭贷款、退税抵押融资到近年来在多地推出的保单融资、订单融资等政府银行保险合作融资模式,政府出资对银行贷款给予风险担保、帮助外贸企业增信,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企业收汇开具保单,一定程度解决银行后顾之忧,增加了外贸信贷额度。第三阶段,随着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基于外贸业务大数据的融资方式涌现。如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报关、退税、收汇等服务,掌握外贸企业经营一手信息,借助该优势综服平台以自身资本向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政府部门因势利导,通过财政出资担保引导银行信贷,放大外贸综服平台融资能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上述3个阶段是大致划分,第二阶段略晚于第一阶段,随后同步发展,第三阶段代表了新技术对融资模式的创新。2019年底,银保监会、商务部、外汇局印发《关于完善外贸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19〕49号),为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贸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

上述方式一定程度推动了外贸融资发展,但存在局限性。如退税抵押融资由于退税流程不断优化,外贸企业退税周期已缩短至7天左右,融资需求降低;保单融资由于保险条款的除外责任,未完全解除银行放贷风险,特别是出现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贸易融资骗贷,银行放款更加顾虑重重;政府担保增信受制于财政投入规模,更多是发挥引导带动作用,难以形成长期、普遍的模式。实践中,即使提供财政担保,但担保比例未达到100%时银行仍有顾虑。如杭州财政出资设立外贸担保资金,尽管分担80%的贷款风险,但设立以来撬动的银行融资依然有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支持出口,财政资金对贷款风险担保比例提升至100%,仅1个月银行对外贸企业授信即超过2亿元。

探索开展贸易融资新方式

目前已开展的外贸融资实践都属于银行间接融资,从根本上说,只要银行风险没有完全覆盖,外贸融资银行不愿贷的问题就难以有效解决。而财政提供担保面临能否持续、财政资金安全等问题,外贸领域亟需拓展融资方式,探寻可行的融资新渠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外贸领域对直接融资方式较为陌生,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也没有针对外贸企业特点设计融资产品或鼓励政策,两者未形成有效对接。如何利用好资本市场,取得外贸直接融资突破,通过发债手段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是摆在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课题。

开辟外贸直接融资途径,首先要明确外贸企业发债的自身优势。外贸企业具备业绩可查、风险可控、供应链清晰等特点,首先,外贸业务受到海关、外汇、税务等多个部门监控,企业的进出口、退税、结售汇等数据方便获得,出口业绩和企业经营状况一目了然。其次,出口收汇风险可控,国际通行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可对企业的出口收汇提供保障,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情况下,企业出口收汇95%的风险都由出口信用保险覆盖,保障了外贸企业现金流的可靠性,在我国,该业务大多由政策性保险机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办。再次,外贸供应链渠道清晰,外贸供应商具备一定的国际标准和门槛,进入跨国企业供应商清单后一般即成为长期合作伙伴,业务稳定性较好。破解外贸融资难题,应紧扣上述特点对接债券市场,设计具有外贸特点的债券产品。

从外贸业务流程看,企业出口流程主要包括合同签署、生产备货、运输、清关交货、结清账款等,一般需3-6个月甚至更长,占压出口企业流动资金。外贸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具体是利用外贸企业应收账款设立资产支持债券(ABS),即以应收账款作為底层资产,通过债券化在资本市场融资,以加快企业资本金周转。

具体步骤:由供应链核心企业或外贸综服企业作为发债主体,前者可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后者可带动综服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融资,下面以外贸综服企业为例,供应链核心企业同理。外贸综服企业利用代收中小企业账款的优势,归集所服务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归集后的应收账款作为底层资产,委托证券公司设计标准化债券,并引入第三方机构评级。债券期限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一般为3-5年,考虑到外贸企业应收账款期限一般为3-6个月,可约定应收账款滚动替换,保障债券底层资产真实、足额、有效。上述作为底层资产的应收账款应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以保障收汇风险,必要时还可引入担保公司,为债券提供担保服务和风险隔离。上述模式中,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也可由保理公司归集,以适应更多外贸中小企业融资,但相对外贸综服企业,保理公司需更加充分了解外贸中小企业,前期需做更多尽调。

从债券风险看,考虑到外贸综服企业归集数十乃至上百家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得到分散,同时,底层资产应收账款风险主要由出口信用保险覆盖(能够覆盖债券95%以上风险),其他不可抗力等风险可由发债主体或担保机构承担,可获得较高的债券等级评级。

从丰富上市债券品种看,由于应收账款以美元等国际货币为主,将大大丰富国内外币资产债券品种,增加外币投资渠道。

发债融资模式利用应收账款作为底层资产,规避了外贸企业轻资产缺点,发挥外贸综服企业对中小企业经营了解的优势,以其作为发债主体。同时,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工具,调动外贸企业、综服企业、担保机构等各方积极性,推动外贸行业试水资本市场,丰富债券市场供给,为中小外贸企业拓宽了融资途径。

利用债券市场帮助外贸企业融资,至少具备3个优势:一是盘活外贸企业的出口应收账款,将应收账款作为外贸企业融资的“抵押物”,扬长避短帮助外贸企业融资。二是减少对银行融资单一渠道的依赖,将外贸融资变为“多对多”的市场,即融资需求端多个外贸企业与供给端多个投资者对接,充分利用不同投资者风险偏好差异,通过市场风险定价解决外贸融资难。三是带动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由外贸综服企业或供应链核心企业作为发债主体,归集中小外贸企业应收账款,带动上下游众多中小企业融资。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政策性信用保险机构,在外贸企业ABS融资中可发挥独特作用。该机构在长期服务外贸企业过程中,对外贸企业渗透率超20%,积累了外贸企业出口、经营情况的海量数据,可以说是外贸企业的知情人,用好其掌握的数据资源,可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数据支撑。今年4月,上市公司亿联网络海外收入引发市场广泛质疑,正是由于投保出口信用险,亿联网络证明了收入真实性,渡过危机。同时,出口信保公司作为保险机构,同样有自身资产配置需要,外贸企业在资本市场发债时,作为债券底层资产的保险人,信保公司如投资参与债券发售,则不仅给予市场极大信心,帮助顺利发债,也对其自身优化资产配置有利。

资本市场是外贸企业可利用的资源,外贸企业对债券市场来说是可注入的新鲜血液,两者结合,不仅为外贸企业拓宽融资视野,引入现代金融工具,也为加强外贸与证券业加强合作奠定基础。2019年底,在外贸和证券业部门共同关注下,上海证交所召开首次外贸企业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座谈会,为外贸企业与证券业提供了对话平台,促进了外贸企业与债券市场的对接。下一步,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相关融资参与方共同探索,相信一定能够早日推出更加适合外贸企业特点、适应债券市场融资的直接融资产品,为外贸企业融资拓展新思路。

(作者单位:商务部财务司,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猜你喜欢

账款外贸债券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浅析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年9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 年 7 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年2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
2016年9月投资人持有债券面额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