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创新教育
2020-09-22戴汝潜
戴汝潜
新冠疫情进入一个常态防控的新阶段,学校教育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复课在即,校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不能不从实际出发,思考相应的对策与措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近四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是不允许“摸着石头过河”的。因为,教育不同于物质生产,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新生青少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呈现动态的思维心理问题,“摸”是靠不住的。缺乏有预见的、有准备的、有的放矢的教育教学必将导致“误人子弟”的后果,其危害往往在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才会得以显露。
历经近半年的宅家教与学,特别是许多地方的网上教学兴起之后,我们不由得反思过往的学校教育——利弊、是非、曲直。通常人们会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飞跃发达的今天,在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教学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趋势等优势面前,传统的学校教育受到极大的挑战,有人甚至认为学校的集约式教育模式将面临解体、居家学习将成为常态。其实,过虑、过错了。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不可能的。恰恰相反,学校教育将会更加巩固完善,走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必将主导新的挑战和机遇,创新未来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学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正确融汇、处理好网上教学的关系。
首先,关于知识的传授。对待这个问题的认识,老师们往往因“习以为常”并没有留意个中的两条奥妙。其一是学生接受知识,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听教师讲一遍就了解、理解、掌握的,尤其是重点难点问题更是如此。问题是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的基本前提是记忆,没有记忆就没有概念内化的素材和思维的工具。学生在电脑即时性网课面前,常常达不到必要的记忆需求,造成思维活动的不可持续。因为网上授课教师讲述内容很少重复,没有必要的重复就没有记忆。没有知识的记忆,知识的了解、理解和掌握就都是空中楼阁。其二是网课显然难以做到“即时反馈”。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在“察言观色”,学生的一个眼神、皱眉、嘴巴欲言、手的细微举动……都会成为教师即时反馈的信息,从而会做出必要的矫正,比如重点难点的重复讲解、转变陈述方式、旁征博引、举一反三等,从而获得突破性解决。这是网上教学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新冠疫情期间,许多家长感到孩子学习的压力,往往与此有关。虽然,技术上可以通过重复播放解决,但是,解决起来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及时。何况在许多情况下,技术问题并非随心所欲(除非进行所谓“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此刻,学生的思维连续性、情绪兴趣的敏感性已经中断、荡然。这是得不偿失、难以挽回的。此外,相关问题还有一些,在此不作赘述。
课堂教学还有另外两个不可替代方面,表现在个性和共性关系的处理上。一个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落实因材施教、进行差异教育,这是网上教学不可比拟的。几个月网上教学的实践证明:教师应当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个优势方面大显身手,方显出英雄本色!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由于网上教学是独立或是小众范围进行的,并且时时受到相关技术的制约,因此,难以实现合作教育。而现代社会恰恰需要培养合作意识,教育的核心功能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性,个性的充分发展也是以人的社会化为前提的。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能力是从点点滴滴的人际交往、日积月累的社会生活习惯养成之中教化、培养,成长起来的。学校教育为学生提高社会化水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环境和条件,无可替代。虽然家庭教育可以做相应的教育,有时甚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家庭教育肯定只能发挥学校教育的辅助作用。
与上述教育紧密相关的是体育的落实。在这方面,网上教学尤其不可替代学校教育。我们说:“不懂体育就不懂教育!”为什么?因为教育许多方面的内容唯有体育可以集约式完成,此为其他任何學科教育不可取代。比如,前面提到的合作教育,这是体育进行集体项目训练时,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熏陶。体育的生存权、勇敢精神、牺牲精神、团队精神、法纪意识、合作意识、社会化习性、健康保健习惯……都是绝无仅有的社会化教育途径。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缺少上述基本精神是无法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沿的,国之不存奈何人权民权、做人之本?任何其他教育只是梦幻而已。体育是牵动民族复兴大业的头等大事,任何轻视体育、扭曲体育教育目标和功能的认识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网上教学可以让学习科技知识与世界同步,却不能让不同民族、不同个体的体育一体化。体育寓社会化教育只能由学校教育落实。
近半年的学校“休闲”给我们带来了新时期的办学思考。我们从前所未有的网上教学实践中,可以得到一些难以体验的启示,实践证明:恰恰需要注意强化学校教育的固有优势,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办好学校教育无可替代,牢记新时期教育的初心,适宜地优化现代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以复兴为本、以发展为本、以学校教育为本,坚定不移。在新时期开学之际,我们为此要选择适合本校的关键问题,找出具有操作性的突破口,把制定切实的规章定力坚持成为好习惯,一个具有新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面貌就会拥在我们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