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觅材料, 真实新颖是 “金米”
2020-09-22王丽恒卢莉芹
王丽恒 卢莉芹
【有的放矢】
各位同学,欢迎走进“作文聊吧”!今天我们聊的是“作文怎样选材”。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同学们最常说的话是:写点啥呢?是啊,这个“啥”真让人那啥:要么无话可说,转着签字笔瞅着题目发呆;要么想到哪里写哪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么拾人牙慧,拼凑应付,缺少新意。用一副对联来点评就是——抓耳挠腮落笔愁,胡编乱造成文羞。横批:无米下锅。
各位同学,今天就专门为大家解决选材方面的难题。本期写作指导为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如下:
1.认识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
2.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习选材的方法;
3.在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
【知识积淀】
欲聊选材,要先说说什么是“材”。请看下面的思维导图:
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利于表达真情实感。例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著名文化学者张中行写的散文,里面所写的修润课本、恭敬送客、谈论文风等事,都是作者亲历的,都是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发生的,都是直接材料;再如《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写自己双腿瘫痪后种种暴怒无常的行为,写母亲的体谅、宽容、默默忍受乃至发病离世,都取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这种经历与体验刻骨铭心,所以写得格外真切,读来催人泪下。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优质的材料:
——认识了一位新朋友
——经历了一次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
——与家人的一起旅游
——品尝了花样繁多的美食
——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
……
有时候,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是通过书籍文章、他人叙述、影视节目、博客、微信朋友圈等渠道获得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写作内容,这叫间接材料。这类材料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那在所有材料中最重要的材料是什么?当然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我们对它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写起来能得心应手。
【写作助力】
知道了什么是“材”,下面就聊聊怎样“选”。“选”就要有前提,就要知道为“谁”选材,为“什么”选材,所以选材前文章的中心一定要清楚。现在画重点:
文章的中心决定了材料的取舍以及详略的安排。
跟中心无关的,舍弃不用;跟中心相关的,也要分清主次。选取其中最有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作为重点展开,其他可以略写。
现在请大家根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内容,思考下面材料与中心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作者相应的详略安排是否合适。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前半部分选取修润文章(详写)、描标点(略写)、送客(略写)、复信(详写)等事,从不同方面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美德,且详略安排得当;后半部分则从“作文”方面取材:提倡文风要“简洁”(详写),让“做”和“作”二字有了明确的分工(详写),突出表现其严于律己的品质。
关于选材还有第二个要求,我们再来画重点:
先看一个有关作家的故事吧:
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一次想把听来的几个故事写成小说,就去请教老师福楼拜。福楼拜听后,劝他不要写听来的故事,出去转转,把所见所闻记下来。莫泊桑花了很多时间外出观察,终于创作岀成功的作品。
名家学写作的经历告诉我们:取材强调亲历,以突出真实性。道听途说或无中生有,多催生虚情假意,会让写作变成一种粗制滥造。
而取材新颖则要做到选别人未选,写别人未写,或者就平常素材翻出新意,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课本中的文章就有我们学习选材的好典范,比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自己小时候一次冒险爬悬崖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成功脱险的经历,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所写事小,也并非新奇,但以小见大,感悟深刻,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慧眼识金】
下面是同学们以“我的一天”为题作文时的选材,看看谁更胜一筹呢?
A.一家人去朱山公园游玩,我恐高不敢走玻璃栈道。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勇敢地走了过去。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勇于尝试才能突破自我。
B.星期天,我使出浑身解数照顾家里的新成员小狗“旺旺”,体验到付出的艰辛。
C.我过生日时,爸爸做了宫保鸡丁、辣子鸡、红烧鱼等我最喜欢的菜,小姨一家也为我买了生日礼物。
D.国庆节,外出打工的姐姐放假回家,我和姐姐一起在家看阅兵。
E.我独自坐公交车去县城时,给抱小孩儿的阿姨让座。
F.暑假的一天,我瞒着妈妈上街发传单,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倍感自豪。
巧点拨:这几位同学选择材料真实可信,但有优劣之分:D重点描写阅兵的壮观场面,有跑题之嫌;C、E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但事件老套,难以吸引读者;B、A通过平平常常的事件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要好一些;F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新颖独特,真实感人,更胜一筹。
【名篇引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对如何为作文选“金米”,应该心中有数了吧!下面我们再看看名家如何选材,学一两个写作妙招儿吧。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飯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第③段树下唤孙、送饭的情节富有生活气息,选材真实,字里行间流露出奶奶对“我”的疼爱之情。)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第④⑤段糊纸袋、补花等情节写出奶奶的勤劳、自食其力,读来真实感人。调侃式的语言中既有对“我”劳动意识的培养,又蕴含着浓浓的亲情。)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第⑦段写奶奶识字、读报、向“我”请教的情节,选材真实典型,表现奶奶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追求进步、虚心学习的可贵品质。)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名师微点评:
文章围绕“我”对奶奶的思念和愧悔这一中心,选取了树下唤孙、送饭、糊紙袋、补花、洗菜、识字、读报等极富生活气息的材料,读来真挚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实战演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请大家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吧。
提示:
1.可以写一位“牛”人,选取最能表现其“牛”的材料,突出其特点;如果这个人很多方面都“牛”,就要注意分清主次、详略,安排合理。如果是多位“牛”人,每个人只写一件事,突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2.语言可以诙谐、幽默一些,甚至带点儿调侃的味道,这样会增加文章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