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剑突下入路手术治疗胸腺瘤的效果
2020-09-22包乃密
包乃密
(罗山县人民医院 胸外科,河南 信阳 464200)
胸腺瘤作为较常见的前纵隔肿瘤,是通过胸腺上皮分化而来。胸腺瘤早期无明显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部钝痛、气短及咳嗽等[1]。目前,针对胸腺瘤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传统开胸手术及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应用较多[2]。与传统开胸术比较,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3-4]。本探究选取87例胸腺瘤患者,探讨胸腔镜剑突下入路手术对胸腺瘤患者术后恢复及复发转移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2月罗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胸腺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2~58岁,平均(44.08±5.62)岁,肿瘤最大直径(2.83±0.46)cm。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1~59岁,平均(44.37±5.46)岁,肿瘤最大直径(2.79±0.49)cm。两组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罗山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胸腺瘤;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②有胸膜炎病史;③具有手术禁忌证。
1.3 手术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胸腔镜经侧胸入路手术。患者取左侧卧位,全麻后行双腔气管插管,腔镜观察口选择患者右侧腋中线第6肋间1.5 cm切口,手术操作孔则选择第4或第5肋间2~3 cm切口,采用超声刀对间隙进行游离,使用电凝钩游离膈神经及其周围组织,将肿瘤及胸腺完整切除后对患者左右心膈角脂肪进行清扫。
1.3.2观察组 接受胸腔镜剑突下入路手术,具体如下。患者取平卧位,全麻后进行单腔气管插管,于患者剑突下取2 cm纵行切口,将皮下组织分离至剑突处并充分游离剑突后方结缔组织至患者的右侧胸腔部位,常规放置胸腔镜,气腹机充气并设置CO2压力为7~8 cmH2O(1 cmH2O=0.098 kPa)。操作孔选择患者右侧锁骨第6肋间0.5 cm切口,采用超声刀将胸骨后方脂肪分离至左侧胸腔处,将患者左锁骨中线第6肋间0.5 cm切口作为左操作孔,将抓钳由右侧置入,左侧则选择超声刀,距膈神经0.5 cm处将左右纵隔胸膜至门静脉上方切开后,切除胸腺及肿瘤组织并进行对侧心包膈的脂肪清扫。
1.4 观察指标
1.4.1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1.4.2肺功能指标 手术前后监测肺功能情况,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1.4.3并发症以及复发率 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房颤动。对所有患者进行2 a随访,统计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2 肺功能指标术前,两组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FEV1、FVC水平均高于术前,观察组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并发症及复发率对照组发生3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心房颤动,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8/45),复发率为4.76%(2/45);观察组发生1例心房颤动,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复发率为2.22%(1/4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10);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517)。
3 讨论
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其中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较为常见。小的胸腺瘤大多无明显症状表现,且不易被患者察觉,而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患者多会感受到胸痛、胸闷、咳嗽或前胸不适[5-6]。虽然胸腺瘤属于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但胸腺瘤发展到较大体积时则会压迫无名静脉,此时患者多会感觉到剧烈胸痛,出现严重刺激性咳嗽或因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针对胸腺瘤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前纵隔脂肪组织内包含异位胸腺组织,故在进行手术时需将肿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组织切除[7]。开胸手术虽作为胸腺瘤或前纵隔肿瘤切除的金标准,但由于需从胸骨上凹处至剑突劈开胸骨,造成的切口较长,且术中出血量较多,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8]。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及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在胸腺瘤治疗中应用较广泛。经侧胸入路作为最常见的入路方式,虽对肿瘤清扫比较干净,但其手术视野较传统开胸手术差,且容易导致患者的肋间神经受损,出现切口疼痛等并发症[9]。胸腔镜剑突下入路术与传统开胸术具有相同的手术视野效果,切口更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对胸腺瘤患者采用胸腔镜剑突下入路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此外,外科手术由于切口较大,术中多会对患者的循环功能以及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10]。观察组术后FEV1、FVC水平均较对照组高,提示胸腔镜剑突下入路手术对胸腺瘤患者的肺功能影响较小。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数量较少,还需在未来开展更多相关研究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对胸腺瘤患者采用胸腔镜剑突下入路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