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灌水处理对滨海盐碱地土壤阳离子组成及玉米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2020-09-22周青云张宝忠尹林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水量灌水土层

王 航,周青云,2,张宝忠,马 波,2,尹林萍,2

(1.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3.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制约我国滨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稳定的重要因素[1]。膜下滴灌为盐碱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灌水方式,是改善滨海盐碱土比较成功的技术之一。滴灌是局部灌溉,距离滴头较近的范围内,水分充足而盐分较少,形成脱盐区[2],可为作物提供一个水、肥、盐、热环境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盐碱土对作物生长的危害,不仅来自于耕作层土壤较高的盐分浓度,也来自于盐分离子组成的差异[3]。各类盐分离子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存在差异,盐分离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盐碱土壤中不同水溶性离子比例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探求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中离子比例变化规律,揭示土壤剖面上盐分离子的分异特征,对全面掌握土壤盐渍化程度、类型以及对作物的危害有重要意义[4],可为盐渍化土壤的综合治理、改良以及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K+和Na+均为单价阳离子,灌水后土壤中大量的K+和Na+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土壤中水溶性Na+较多是造成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因素。由于降水、灌溉和土壤蒸发的作用,土壤水分入渗状态的交替变化强烈影响各种离子的物理和化学变化[5],Na+的水化顺序大于K+[6],灌水后Na+更容易随水分迁移,K+主要通过扩散作用在土壤中迁移[7]。一般认为,土壤盐分的不利影响与Na+毒性相关,这促使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8-9]。然而,Na+浓度的增大总是伴随着暴露于盐(NaCl)胁迫下的植物K+损失,土壤中的Na+诱导作物根系细胞中的K+外流,从而产生Na+毒性[10-11],影响作物产量。K+和Na+化学性质不同,与土壤胶体的结合能不同,由于伊利石的存在,K+对土壤胶体的亲和力大于Na+[12],作物对其吸收程度也不同,故K+和Na+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不同,因此,灌水后盐分离子迁移的次序不同,土壤中K+/Na+比例也不尽相同,通过灌水处理提高根系层土壤的K+/Na+可成为降低根系层Na+毒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Ca2+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标志,Ca2+在穿过土壤时会与土壤基质发生反应,致使其在土壤水溶液中溶解或沉淀,滴灌对土壤质量的重要影响就是加速了土壤脱Ca2+,使土壤颗粒分散,影响土壤物理状态[13]。已有研究者发现单一盐类比复盐(多种盐并存)的危害要大,即植物在多盐类平衡溶液中要比处在单一盐类或不平衡的混合盐溶液(单盐毒害)中能承受更高的渗透压力。Kopittke[14]进行豇豆根系短期溶液培养研究发现,在含有K+的盐渍化培养液中加入Ca2+可以显著降低Na+的毒性作用;Cachorro等[15]研究表明在盐渍化培养基中增大Ca2+浓度可降低菜豆根系的Na+毒性。灌水淋洗Na+的同时也会淋洗掉Ca2+,而Ca2+的存在可以降低土壤的Na+毒性,通过灌水处理提高根系层土壤的Ca2+/Na+可成为降低根系层Na+毒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大量学者[8-9]针对Na+单盐对作物的毒害作用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14-15]对改善培养液中K+、Na+及Ca2+比例从而改善Na+对作物的毒害作用进行了研究,但是国内外学者对田间条件下不同灌水方式对滨海盐碱地K+/Na+以及Ca2+/Na+的影响及作物干物质累积量与K+、Na+和Ca2+关系的研究少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灌水处理土壤剖面Ca2+/Na+和K+/Na+的变化规律以及Ca2+和K+在减轻Na+毒性方面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田间试验于玉米生育期(2018年5—8月)进行,试验区位于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N38°98′,E117°38′),该区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属海积与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区,为典型盐碱化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56.4 mm,多集中在6—8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 809.6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659.0 h,年平均无霜期206 d,地下水埋深为1 m,1 m土层土质多为粘壤土。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灌水量10 mm常规滴灌处理(LI10)、灌水量20 mm常规滴灌处理(LI20)、灌水量10 mm膜下滴灌处理(FI10)、灌水量20 mm膜下滴灌处理(FI20),玉米全生育期内2次灌溉灌水量及灌溉定额见表1。春玉米(郑丹958)的种植模式如图1所示,行距为60 cm,株距为30 cm,滴灌带间距为60 cm,滴头间距为30 cm;灌溉方式为常规滴灌和膜下滴灌,覆膜方式为一膜两管两行半覆膜,膜宽为80 cm,滴头布置在玉米茎秆处,滴头流量为1.38 L·h-1。各处理沿玉米行距方向距植株水平距离为30 cm处取样,深度分别为0~20、20~40、40~60 cm,每个处理3次重复;玉米全生育期内灌水量、降水量、日均气温及参考作物蒸散量如图2所示,试验地阳离子成分本底值及土壤物理特性如表2所示。

1.3 土壤阳离子及玉米干物质量测定

在实验室将土样自然风干后过1 mm土壤标准筛,取水土比为5∶1的土壤浸提液,用火焰分光光度计(FP 640)测定土壤水溶性Na+、K+浓度,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土壤水溶性Ca2+和Mg2+浓度。每个处理取6株长势均匀、具有代表性的玉米植株,样品处理干净后,置烘箱105℃杀青30 min后80℃烘干至恒重,称量其干物质累积量。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统计软件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图表制作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和Origin 2017软件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水处理灌水前后土壤剖面离子比变化

2.1.1 K+/Na+由图3、图4和图5可知,灌水后不同灌水方式下灌水量较大的处理0~60 cm各土层K+/Na+均大于灌水量较小的处理,且均表现出0~20 cm土层K+/Na+较大,40~60 cm土层K+/Na+较小,灌水量较小的处理则规律不明显。第1次灌水后,4个处理均表现出0~20 cm土层K+浓度显著高于20~60 cm土层,K+浓度显著增大导致K+/Na+较大;FI20处理0~40 cm土层K+/Na+较大,FI10和LI20处理0~40 cm土层K+/Na+较小,Na+浓度相对较大,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第2次灌水后,LI20和FI20处理0~20 cm土层K+/Na+显著大于20~60 cm土层,LI10、LI20和FI20处理随深度加深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FI10处理则逐渐减小。

表1 玉米全生育期灌水处理

表2 试验地土壤阳离子成分本底值及土壤物理特性

图1 田间试验平面布置(a,水平;b,垂直)Fig.1 Field test layout (a, horizontal; b, vertical)

图2 玉米全生育期内灌水量、降水量、日均气温及参考作物蒸散量Fig.2 Irrigation amount, precipitation, average daily air temperature and reference cropevapotranspiration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maize

图5 第2次灌水后土壤剖面K+、Na+和K+/Na+Fig.5 K+,Na+ and K+/Na+ in soil profile after the second irrigation

2.1.2 Ca2+/Na+由图6、图7和图8可知,灌水前后膜下滴灌处理Ca2+/Na+随深度加深均先减小后增大,常规滴灌处理则规律不明显;灌水后膜下滴灌处理0~60 cm各土层Ca2+/Na+均较大,不同灌水处理0~60 cm各土层Ca2+/Na+差异较小,在0.10~0.22。第1次灌水后FI20处理0~60 cm各土层Ca2+/Na+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LI10和LI20处理0~20 cm土层Ca2+/Na+较灌水前均显著减小,其中LI10处理降幅较大;第2次灌水后4个处理0~20 cm土层Ca2+/Na+均无明显变化,FI20处理20~40 cm土层Ca2+/Na+小幅减小,LI10处理20~40 cm土层Ca2+/Na+小幅增大;LI20处理40~60 cm土层Ca2+/Na+小幅增大。

2.2 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剖面离子比的影响

2.2.1 K+/Na+由图3、图4和图5可知,灌水前不同灌水处理0~20 cm土层K+/Na+表现出LI10处理>LI20处理>FI10处理>FI20处理,灌水后FI20处理K+/Na+显著增大,FI10处理增幅较小,LI10和LI20处理变化不明显;灌水前不同灌水处理20~60 cm土层K+/Na+表现出LI20处理>FI10处理>FI20处理,灌水后则表现出FI20处理>LI20处理>FI10处理,较大的灌水量提高了20~60 cm土层K+/Na+,膜下滴灌增幅较大;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多LI20和FI10处理0~20 cm土层K+/Na+逐渐增大,LI10处理则逐渐减小,FI20处理则一直保持较大的K+/Na+,达到0.78。LI10处理由于灌水量少,灌水对各土层K+和Na+淋洗程度较弱,研究区域地下水位较高且由于土壤蒸发较为强烈,各土层K+和Na+浓度均增大,灌水前LI10处理各土层K+/Na+较大,LI10处理灌水后各土层仍然表现出较大的K+/Na+。

图6 灌水前土壤剖面Ca2+和Ca2+/Na+Fig.6 Ca2+ and Ca2+/Na+ in soil profile before irrigation

图7 第1次灌水后水土壤剖面Ca2+和Ca2+/Na+Fig.7 Ca2+ and Ca2+/Na+ in soil profile after the first irrigation

图8 第2次灌水后土壤剖面Ca2+和Ca+/Na+Fig.8 Ca2+ and Ca2+/Na+ in soil profile after the second irrigation

第1次灌水后4个处理0~20 cm土层K+/Na+变化范围较大,为0.3~0.8,20~40 cm和40~60 cm土层变化范围较小,分别为0.2~0.4和0.3~0.5。第1次灌水后,常规滴灌处理K+和Na+随土壤水分蒸发向上迁移,LI10和LI20处理0~60 cm土层K+和Na+浓度均不同程度增大,土壤剖面0~20 cm土层K+和Na+浓度均达到最大,灌水前后土壤中K+和Na+均存在表聚现象;灌水后LI10和LI20处理20~40 cm土层K+和Na+增幅较大,而FI10和FI20处理20~40 cm土层Na+浓度均减小,膜下滴灌处理下灌水对20~40 cm土层Na+产生了有效淋洗,灌水量越大淋洗效果越明显。FI10和FI20处理20~40 cm土层K+浓度均增大,灌水量越大K+增幅越大,K+/Na+也越大。

第2次灌水后4个处理0~20 cm和40~60 cm土层K+/Na+范围较大,分别为0.4~0.7和0.3~0.5,20~40 cm土层K+/Na+变化范围较小,为0.3~0.4,相较第1次灌水有所增大;0~20 cm土层K+/Na+表现出FI20处理>LI20处理>FI10处理>LI10处理,较大的灌水量有利于提高0~20 cm土层土壤K+浓度,从而提高K+/Na+,灌水量较小的处理0~20 cm土层K+浓度均减小,其中LI10处理降幅较大。20~60 cm土层K+/Na+均表现出LI20处理>FI20处理>LI10处理>FI10处理,LI20处理K+/Na+显著增大,第2次灌水之后降雨量增大,对常规滴灌处理20~60 cm土层土壤Na+淋洗程度较大,导致K+/Na+显著增大。

2.2.2 Ca2+/Na+由图6、图7和图8可知,灌水前不同灌水处理0~20 cm土层Ca2+/Na+表现出LI10处理>FI10处理>LI20处理>FI20处理,灌水后FI20处理Ca2+/Na+显著增大,达到0.22,LI10处理则显著减小,仅为0.17。灌水后LI20和FI20处理0~60 cm土层Ca2+/Na+均先减小后增大,LI10和FI10处理0~60 cm土层Ca2+/Na+均逐渐增大,较大的灌水量将表层较多的Na+淋洗到20~40 cm土层,导致20~40 cm土层Ca2+/Na+较小;较小的灌水量对表层Na+淋洗程度较弱,0~60 cm土层Na+浓度逐渐减小导致Ca2+/Na+逐渐增大,FI20处理0~20 cm土层Ca2+/Na+远远大于LI20处理和FI10处理,膜下滴灌处理下较大的灌水量对表层土壤Na+产生有效淋洗,充分降低了土壤Na+毒性。LI10处理各土层土壤初始Ca2+浓度较大,较小的灌水量对各土层Ca2+淋洗程度较弱,导致LI10处理灌水后0~60 cm土层Ca2+/Na+均大于LI20处理。

第1次灌水后4个处理0~20 cm土层Ca2+浓度均下降,膜下滴灌处理和常规滴灌处理灌水量较大时0~20 cm土层Ca2+浓度降幅较小,较大的灌水量提高了土壤中Ca2+的溶解性,导致灌水对0~20 cm土层Ca2+淋洗程度较弱。第1次灌水后FI20处理20~60 cm土层Ca2+/Na+均显著增大,其中20~40 cm土层增幅较大,FI10处理0~60 cm各土层Ca2+/Na+则变化不明显,灌水后FI20处理显著降低了20~60 cm土层Na+浓度,导致Ca2+/Na+显著增大,FI10处理20~60 cm土层Ca2+和Na+变化幅度均不明显,所以Ca2+/Na+变化不明显。1次灌水后LI10处理灌水量少,土壤蒸发强烈,导致Ca2+和Na+均出现表聚现象,由于Na+更容易随水分蒸发向上迁移,导致LI10处理0~60 cm各土层Na+浓度显著增大,Ca2+/Na+均显著减小。由于灌水前LI10处理0~60 cm各土层Ca2+浓度均较大,达到0.15~0.29 g·kg-1,经过1次灌水的淋洗后,LI10处理0~60 cm各土层Ca2+浓度降幅均较大。

第2次灌水后LI20和LI10处理0~60 cm各土层Ca2+浓度均增大,FI10和FI20处理0~20 cm土层Ca2+浓度均减小,FI10处理20~40 cm土层Ca2+浓度增大,FI20处理减小;FI10和FI20处理40~60 cm土层Ca2+浓度均增大,其中FI20处理增幅较大。膜下滴灌处理下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大,土壤剖面水溶性Ca2+浓度和淋洗深度逐渐增大。

2.3 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离子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方式与0~60 cm各土层K+/Na+和Ca2+/Na+的关系,对0~60 cm各土层K+/Na+和Ca2+/Na+分别与灌水量和灌水方式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表3和表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第1次灌水后不同灌水方式下不同灌水量之间0~60 cm各土层K+/Na+差异达显著水平;第2次灌水后同一灌水方式下不同灌水量之间0~60 cm各土层K+/Na+差异达显著水平。第1次灌水后不同灌水方式下不同灌水量之间0~60 cm各土层Ca2+/Na+差异达显著水平;第2次灌水后不同灌水量和不同灌水方式之间0~60 cm各土层Ca2+/Na+差异均不显著。

表3 灌水后土壤中K+/Na+分别与灌水量和灌水方式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表4 灌水后土壤中Ca2+/Na+分别与灌水量和灌水方式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2.4 不同灌水处理下玉米植株干物质累积量与根系层离子比的关系

土壤K+/Na+影响着作物的耐盐性,对作物的干物质累积产生重要影响,提高盐渍化土壤中的Ca2+浓度可以有效降低Na+毒性,但土壤中Ca2+浓度过高时会抑制作物的生长[15],通过建立作物干物质累积与根系层土壤(K+/Na+)/Ca2+的关系式可定量分析根系层土壤K+/Na+和Ca2+浓度对干物质累积的影响,从而为合理施用Ca2+肥提供理论基础。

图9 不同灌水处理玉米植株干物质累积量与土壤中(K+/Na+)/Ca2+的关系Fig.9 Relationship betwee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maize and (K+/Na+) /Ca2+ in soil underdifferent irrigation treatments

各个生育期玉米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0~20 cm土层(K+/Na+)/Ca2+对作物干物质量的累积产生重要影响。分别对每个处理玉米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与其对应的0~20 cm土层(K+/Na+)/Ca2+进行二次拟合(见图9),结果显示4个处理拟合相关系数均达0.90以上,相关系数FI20处理>LI20处理>LI10处理>FI10处理;各处理干物质累积量与(K+/Na+)/Ca2+均随生育期进程而逐渐增大;作物全生育期内相同(K+/Na+)/Ca2+下,FI20处理干物质累积量始终最大,LI10处理始终最小。(K+/Na+)/Ca2+>1.72时,各处理干物质累积量均随(K+/Na+)/Ca2+的增大而增大;1.3<(K+/Na+)/Ca2+<2.7时,FI20和LI20处理干物质累积量较大,FI10和LI10处理干物质累积量较小,较大的灌水处理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K+/Na+)/Ca2+>2.7时,FI20和FI10处理干物质累积量较大,LI20和LI10处理干物质累积量较小,相同灌水量下覆膜处理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累积。

3 讨 论

灌水后4个处理土壤K+/Na+沿深度加深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作物根系主要分布于0~20 cm土层[16],20~40 cm土层K+迁移至0~20 cm土层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导致20~40 cm土层K+浓度较小;Na+水化顺序大于K+,灌水后更容易受到灌水的淋洗,0~20 cm土层Na+淋洗到20~40 cm土层,水溶性Na+浓度增大导致交换性K+浓度下降,降低水溶性K+浓度,与刘秀梅[17]的研究结果相似。灌水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根际环境,作为作物养分循环的主导元素,K+更容易在作物主要根系层0~20 cm土层内集聚[18]。第1次灌水后,LI10和FI10处理0~20 cm土层Na+浓度均显著增大,灌水量较小时对0~20 cm土层Na+淋洗程度较弱,这段时间未降水且日均气温较高,土壤蒸发强烈导致LI10处理Na+随土壤水分蒸发向0~20 cm土层迁移较多,但由于LI10处理K+向0~20 cm土层迁移程度更大,所以LI10处理具有较大的K+/Na+;FI10处理一方面由于灌水对Na+淋洗较少,另一方面由于0~20 cm土层K+浓度增大导致土壤胶体表面K+和Na+交换作用强烈,交换性Na+转化成水溶性Na+较多,导致FI10处理Na+浓度增大,由于FI10处理K+浓度增幅较小,所以FI10处理K+/Na+较小。虽然LI10处理0~20 cm土层K+/Na+较大,但是由于其Na+浓度较大,且灌水量较少,Na+对作物的毒害作用较大导致灌水后玉米植株干物质量最小;FI20处理灌水对Na+淋洗程度较大,土壤中较大的K+/Na+减小了Na+对作物生长的毒害作用,所以作物干物质量累积较大。

土壤蒸发较强烈时常规滴灌处理表层土壤容易积盐,由于灌水量有限,仅将表层土壤盐分淋洗到20~40 cm土层,导致常规滴灌处理20~40 cm土层出现明显的盐分积累。LI10处理一方面由于灌水量较小,较大的土壤蒸发使得表层土壤积聚大量K+和Na+,另一方面较小的灌水量对20~40 cm土层较多的K+淋洗程度较小,导致K+/Na+较大。膜下滴灌处理0~20 cm土层K+浓度较大,20~40 cm土层的K+通过扩散作用向0~20 cm土层(作物根区)聚集能力较弱[19],所以20~40 cm土层K+浓度较大。FI10和FI20处理20~40 cm土层水溶性Na+浓度均减小,所以交换性Na+也减少,导致交换性K+转换成水溶性K+,使得20~40 cm土层水溶性K+浓度增大,与刘秀梅[17]的研究结果相似。膜下滴灌处理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大、温度较高,有利于土壤胶体交换性盐基离子的相互转化。

两次灌水后,膜下滴灌处理Ca2+/Na+沿深度加深均先减小后增大,常规滴灌处理则变化规律不一致,膜下滴灌处理土壤保墒作用明显,两次灌水虽然对0~60 cm各土层Ca2+和Na+淋洗效果不一致,但是有利于维持灌水后土壤剖面稳定的Ca2+/Na+,Ca2+和Na+对维持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剖面稳定的Ca2+/Na+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两次灌水后,膜下滴灌处理0~20 cm土层Ca2+浓度均减小,但FI20处理第1次灌水后40~60 cm土层Ca2+浓度最大且增幅较小,第2次灌水后40~60 cm土层Ca2+浓度最大且增幅较大,说明灌水后FI20处理将较多的Ca2+淋洗到40~60 cm土层,也可能是由于较大的灌水量提高了40~60 cm土层Ca2+的溶解性。第2次灌水后,常规滴灌处理0~20 cm土层Ca2+浓度均增大,膜下滴灌处理0~20 cm土层Ca2+浓度均减小,由于膜下滴灌处理对土壤表层保墒效果显著,灌水对表层土壤Ca2+淋洗作用较强;常规滴灌处理随着气温的回升和土温的增大,土壤微生物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植物根系活动所释放的有机酸和酶类物质对土壤中CaCO3产生活化作用,使得土壤中的Ca2+浓度不断增大[20],由于表层土壤含水率较低,导致灌水对Ca2+的淋洗作用较弱。

大多研究者均发现适当提高盐渍化土壤中的Ca2+浓度可以有效降低Na+毒性[15],但土壤中Ca2+浓度过高时会抑制作物的生长[21-22]。玉米生育期前期根、茎生长较旺盛,对Ca2+的需求量较大[19],根系层Ca2+浓度较大时有利于干物质量的累积。随着生育期进程植株叶片为了维持干旱胁迫和盐胁迫条件下基质中较高浓度的K+而对根系层土壤中K+的需求量较大[19],Ca2+浓度较大时影响作物对K+的吸收,所以(K+/Na+)/Ca2+越小,即Ca2+相对浓度较大,作物干物质累积量越少,这与朱义等[22]的研究结果相似;(K+/Na+)/Ca2+较小时,Na+相对浓度较大,较大的灌水有利于改善根际环境,减小Na+毒性,促进作物干物质累积;(K+/Na+)/Ca2+较大时,Ca2+相对浓度较小,覆膜处理有利于增温保墒,改善作物根际环境,促进干物质累积。

土壤中的Mg2+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但在盐碱地中过高的Mg2+浓度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伤害[23],本研究区土壤中Mg2+浓度0.02~0.1 g·kg-1,约占总盐分浓度的1.5%,但其对作物生长的伤害不容忽视。不同灌水处理对Mg2+和其他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这种作用对作物生长的伤害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4 结 论

1)相同灌水方式下0~60 cm各土层均表现出灌水量越大K+/Na+越大;灌水后LI20和FI20处理0~20 cm土层K+/Na+较大,40~60 cm土层K+/Na+较小,FI20处理0~20 cm土层K+/Na+显著增大,FI10处理增幅较小,LI10和LI20处理变化不明显;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多LI20和FI10处理0~20 cm土层K+/Na+增大,LI10处理则减小,FI20处理则一直保持较大的K+/Na+,达到0.78。

2)灌水前后膜下滴灌处理Ca2+/Na+随深度加深均先减小后增大,常规滴灌处理则规律不明显;不同灌水处理0~60 cm各土层Ca2+/Na+差异较小,均为0.10~0.22;灌水后膜下滴灌处理0~60 cm各土层Ca2+/Na+均较大,FI20处理Ca2+/Na+显著增大,达到0.22。膜下滴灌处理将表层较多的Na+淋洗到20~40 cm土层,导致20~40 cm土层Ca2+/Na+较小,灌水量越大,表层土壤Na+淋洗程度越明显。

3)灌水后不同灌水方式下不同灌水量之间0~60 cm各土层K+/Na+和Ca2+/N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4)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与其对应的0~20 cm土层(K+/Na+)/Ca2+二次拟合相关系数均达0.90以上,相同(K+/Na+)/Ca2+下,FI20处理干物质累积量始终最大,LI10处理始终最小;(K+/Na+)/Ca2+>1.72时,各处理干物质累积量均随(K+/Na+)/Ca2+的增大而增大。

猜你喜欢

水量灌水土层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酒玉505 耗水特性的影响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灌水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