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设计课程中的五种思维能力培养

2020-09-21修艺源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

摘 要:信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艺术设计向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拓展,具有开放性、变化性和持续更新性的属性。信息设计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思维能力、审美思维能力、用户思维能力和团队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打破专业限定、掌握恰当思维方式、练就团队协作能力,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变革。

关键词:信息设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思维能力;审美思维能力;用户思维能力;团队思维能力

在信息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中,笔者认为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应在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思维能力、审美思维能力、用户思维能力和团队思维能力等五个方面得到引导培养和训练提升,藉此增加思考和知识厚度,能以全局视角和整合思路促进自我知识结构的融通完善。

一、拓展逻辑思维能力

在信息设计课程中,逻辑通常被理解为用来分析和推演信息、组织和排列图形的一种工具,即对于数据信息能够做出相对合理的判断、分析、加工、编排及输出。以概念、范畴为工具去反映认识对象的逻辑思维,特别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进行问题求解、数字抽象、系统设计的计算思维,并由此带来的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效、呈现合理的内在逻辑要求,成为横亘在信息设计教学中的一道难题,同时也是信息设计课程所必须面对和应对的挑战。可以说,较其他设计类课程而言,信息设计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能够应用更多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对复杂数据进行判定与筛选,提炼有效信息进行编排,进而转换成平面介质的视觉作品,可谓是一次学习難度的跃升。受制于专业所限,学生面对的困难是缺少数学、统计等多学科交叉所带来的知识储备,缺少对逻辑框架的搭建,缺乏逻辑表达的技巧,在信息设计作业中通常会出现没有明确论点、没有总结结论、数据提炼不准甚至不知所云的现象。鉴于此,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或者说是必备的硬核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有效拓展:

一是选择逻辑方法,择取价值信息。归纳和演绎是两条基本的认知与思考的逻辑方法,归纳是在具备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中寻找共通点,演绎是把互相影响的因素按照因果顺序、时间顺序、层级顺序等排列出来进行推导。在进行信息设计作业练习时,这两种逻辑方法可根据待解决的问题情况选择使用,做到概念明确和判断恰当,进而搜集数据和分析信息。数据来源的搜集途径多种多样,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中要特别重视和培养搜商,即搜索数据的能力、辨别信息的能力,最终采用的信息具有真实性、权威性和实践的验证性。换言之,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是做好设计的前提,提炼出高质量的信息是搭建信息设计大厦的基石。

二是选用思维框架,排定行动流程。信息设计课程中应当教授一些思维框架,比如SWOT分析法、矩阵分析法、思维导图法等等,这些行动导向的思维方式非常有助于我们延展和递进把握事物规律的能力,明确信息之间的联结,进行多维的思考,减少主观的偏差,构建起对于信息设计实践的整体认知流程。明确思维框架后,接下来就要设定方案流程,以便让信息图条理清晰、逻辑明确、主次分明,依据归纳或者演绎的路径深入展开,看看哪些信息属于优先呈现,哪些信息属于延后处理,总的思路是要以接近目标的原则来确定信息的轻重缓急,或者以实现目标的重要程度为依据来编排行事。整个方案流程的设计是先总体再细分,确定起点和目标,将二者相连后,填充进具体步骤,注意突出主要信息的同时,平衡好次要信息和辅助信息的关系。

三是构思故事情节,呈现论证方案。好的信息图会向受众讲述故事,引人入胜。这里的“故事”是指信息设计作品中为了具有说服力和表现力所设置的情节性、体验性、情感性等因素,以期令受众被引领着获取和领悟设计者的预设信息和意义表达。设计故事要切中论点,拥有可执行的论证方案,设计者可以遵循金字塔原理、MECE原则、“So What?/Why So?”原则、逻辑树状图、七何分析法(5W2H)、80/20法则分析、SCQOR原则等进行信息可视化表现,让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作品的呈现方式可以不拘一格,但总的原则为内容与形式相适宜,对于受众而言最具说服力的方式即为最佳。

二、运用比较思维能力

信息设计实践中,将数据整理为信息的过程是关键一步,之后信息就要进行设计转化,最终以图形为主、数字为辅、文字解说的输出面貌来呈现。现有的统计图已经非常丰富,如柱状图、散点图、饼图、雷达图等,还有展现动态效果的3D航线图、3D散点图、3D柱图等,均为可使用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多从常用的图形图表类型开始练习,教给学生不少的技能和工具,比如组成成分比较法可以选择饼状图,项目类型比较法可以选择条形图,时间序列比较法可以选择柱状图或折线图等,数据分析与图形图表的表现要匹配得体。任意一组数据信息,都可以用多种统计图表达,选用最为恰当的表现形式是需要经验的积累。信息图的功能在于使复杂的信息变得简化且易于理解。设计者要尽可能做到设计力求客观但绝不冷漠。那么,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在有限课时的学习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兼得“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之道呢?换言之,怎样从芜杂无序的数据中整理出信息?怎样将复杂信息转化为具有逻辑性的图形语言,这其实是“惊险的一跃”,也是令学生困惑的“烧脑”难点所在。

数据本身不会自发产生价值,从数据中提取的信息才会产生价值。在从数据整理为信息的过程中,除了基础性的数据筛选工作外,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数据分类和数据排序,成为极为有效的关键环节,它是敲碎“烧脑”难点的尖锐工具。有研究者指出好的数据指标一定是比例或者比率,好的数据分析一定会用到对比。要对多种相近或是相反事物进行对比,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展示其规律属性亦或发展趋势,如时间同比环比、空间指标对比、类别对比、转化对比、特征和属性对比等等,所谓孤例不证也体现出这个道理。许多情况下通过比较才能从数据中发掘信息,发现问题,单独看某个数据没有意义,它的意义很可能是因为有了其他数据的参照。所以,比较的作用不可谓不重要,能够呈现出直观、量化、变化和差距,有利于进行分析数据、逻辑推理和呈现结论。

三、均衡审美思维能力

信息设计课程尽管有着强烈的实用功能,但同样兼备理性分析与美学呈现,内容与形式之间要契合美的标准。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曾论述过美与美术的特点是在“形式”、在“节奏”,表现的是有条理的生命情调。美的“形式”和“节奏”是一种不温不火的程度把握,有着相当的高度。艺术院校的学生对于形式美感有着更多的训练和捕捉,要善于释放自身优势,发挥自己对于审美感悟的把握,不能满足于信息设计的普通表现形式,更高一些的要求是,要讲究作品的对称均衡和变化统一,力求达到信息内容与表现形式的有机融合,甚至可以令作品生发出别样的审美旨趣。比如在处理信息设计作品中各信息元素之间关系时,统筹好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条理与反复、动感与静感、整体与局部的表现,特别是把握好作品的均衡之感,赋予作品以自由生动的结构形式,从而提升设计作品的审美视觉效果。

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综合积累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艺术院校的学生即便是有了一定基础,依然需要正确的方法路径和时间实践的打磨才会达到审美能力的精进。在笔者看来,要持续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提高审美眼光,学习经典和模仿优秀。《论语》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就是说明要定高目标、放宽视野、提升眼界的道理。我们要多接近经典,舍得花时间来研读优秀作品并解读设计思路,尽可能地汲取其中精华营养,领悟内蕴智慧和美的陶冶。同时,也要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细致观察美好事物,在模仿中揣摩思路、借鉴经验和逐渐探索适宜自己的风格。二是夯实基本功,让每次练习都有所收益。提升眼界不等于好高骛远,要把对美的感受转化为实践的成效。提升审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好信息设计课程离不开大量的实践,需要一步步地摸索训练,把每次作业和练习反复修改并最大可能做到極致,让美的元素注入其中。三是做好整理收藏,建立资料存储库。设计灵感的产生,许多时候是借助于浏览和翻阅,触类旁通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

四、站位用户思维能力

在学习信息设计的初始阶段,学生往往忽视受众接受的因素,顾了“关于什么”而失了“传达什么”,没有充分考虑作品对于受众感知的意义。用户是谁?你想告诉用户哪些信息?用户为什么要接受你的信息?你的说服力在哪里?当这些问题提出来时,一些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过,当这些问题作为设计流程中的一环予以考虑时,学生的作品就有了不一样的呈现面貌。这里并不是否认设计者应该有着属于自我表达的风格,而是要强调设计者应该更客观地面对用户,不能一味站在自己主观角度上,多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思考问题。

那么,如何从用户角度去思考信息设计呢?首先要做到感知用户,换位思考。设计者不能凭借自己既有的认知经验来“想象”和“替代”用户感受,要谨记设计者的定位是提供者而非使用者,设计者思维与用户思维之间存在的差别要尽可能缩小。用户画像作为联系用户诉求与设计方向的有效工具,能够体现出受众群体的需求状态,有了对用户画像的感知,设计者才会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更多地站在用户角度,回应用户诉求和挖掘用户所需,实现可能化的同频共振。其次要做到目的明确,解决痛点。信息设计有着强烈的功用指向,是以有效传递信息为出发点,这就要求信息内容清晰明确、晓畅易懂。信息内容也可以包含设计者的某种意图,必须令受众容易理解,解决问题,解决痛点。有研究表明,人们普遍是没有耐性的,不会花费过多时间在不懂的地方停留,卖弄玄虚、令人费解的设计会遭到直接摒弃。界面的美观可以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必须在服从信息清晰化的前提下才有意义,不可以本末倒置,否则就是华而不实,令受众有选择困难的情绪产生。再次要做到操作简单,辨识度强。设计者在构思信息设计作品的流程时可以复杂,在作品输出时必须简单,无印良品(MUJI)的设计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删繁就简是极高的境界,多余的信息会对受众进行干扰,也可能会挑战受众的耐心,所以要尽可能避免繁琐冗长。在符合操作逻辑的前提下,信息呈现要言简意赅、辨识度强、容易记忆,传达出一目了然的东西。若再添加上令人眼前一亮的情节体验,则会令受众获得更多舒适体验。

五、提升团队思维能力

信息设计课程对于提高信息设计能力是一门引导课程,尽管它无法完全涵盖和完整讲授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不同专业技能,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打破专业限定、掌握恰当的思维方式、练就团队协作能力,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变革,更好地融入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领域。信息设计具有开放性、变化性和持续更新性,“变量”才是“常量”,“变化”才是“常态”,信息设计的跨学科属性需要设计类、计算机类、语言类、数学类、心理学类等多学科的协作作为支撑,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全部的技能。对于复杂的信息设计任务来说只有不同领域的人员组成团队才能共同完成目标,每个参与者都作为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存在,部分与部分之间彼此依存。在艺术院校的信息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经常以分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作业练习。我们希望,在团队合作中大家能展现包容的心态,分享不同的观点,碰撞更多的思路,增加有效解决问题、优化输出方案的可能性。再往远处说,当学生踏出校门后,团队合作能力会成为他们能力百宝囊中的利器,助力其生存和发展。

一滴水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要适应并享受团队的合作,提升团队思维能力。一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不同声音。有句流行的谚语“人们往往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道破了人性的弱点,说明某些主观的想法一旦形成就会在思维里根深蒂固。我们在团队协作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形,愿意坚持己见,不愿接受批评意见。但是有了团队为先的格局后,就要勇于突破自身局限,对于不同的设计想法要学会尊重和倾听,求同存异,减少摩擦,彼此尊重和善意讨论是合作的基础。二是保持谦虚的姿态,学习身边经验。古语有云,“谦受益,满招损”,诗人有“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的警句,都是阐释要保持谦虚的姿态待人待物,在合作时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身技能,显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三是树立效益观念,以大局利益为重。经济学原理中有分工产生效能、合作更有效率的论述,团队合作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和共同利益的实现,个体要服从集体,“小我”要服从“大我”。要做到执行有力,在推进任务进展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J·V·欧格雷迪,K·V·欧格雷迪.信息设计[M].郭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2]王小未,李拓.2019“毕业设计·信息设计”主题研讨会纪要[J].装饰,2019(6):12-19.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佩奇.模型思维[M].贾拥民,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修艺源,硕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和设计管理。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提升随迁子女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与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