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2020-09-21李欢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4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子女心理

李欢慧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与祖辈或其他监护人生活。长期与父母分离,造成了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些缺陷。在我校1700多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有700多人,约占学生总数的4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成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重点。因此,关爱留守,守望未来,势在必行。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根据我校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开展留守儿童心理问卷调查,以及召开教师座谈会等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逆反心理强。这类留守儿童主要表现为:行为散漫,约束力差,集体观念薄弱。常出现不受教、顶撞老师、与同学打架,甚至夜不归宿、抽烟等不良行为,常常会用不同寻常的心理状态展示自己的“非凡能力”。

(二)情绪消极。这类留守儿童其主要表现为:①内向、自卑、不爱说话、害怕与他人接触;②自控力差,冲动;③孤僻怪异,对人冷漠。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存在攻击性,不受管束等。

(三)缺乏责任感。这类留守儿童主要表现为:总是让祖辈为自己的过失或错误“擦屁股”,做事情之前不考虑后果和责任,总是认为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敢接受考验和挑战。

(四)沉迷手机网络。沉迷手机网络的留守儿童常常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并伴有厌学情绪、叛逆心理。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大体包括三方面:①学生自身原因。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认为自己“长大了”,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尊重和理解,一旦这种渴望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抵触情绪,看问题容易偏激、极端,这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内因。②家庭教育原因。较多家长没有掌握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一是对子女过于溺爱;二是教育方法欠恰当,简单粗暴,容易造成“受挫型”逆反心理;三是对孩子的关心不到位。缺少关爱的孩子极易形成“失落”的逆反心理。③除上述因素之外,还存有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恰当的因素,从而造成学生“厌学型”的逆反心理。

(二)产生情绪消极的原因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造成了父母给予子女的关爱缺失,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经常感觉到孤立无助,长期下去,便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同时,青少年的攀比心理比较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了关心和爱护,因此,这些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

(三)缺乏责任感的成因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使他们缺失了责任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老年人,他们普遍文化层次不高,同时他们过于溺爱孩子,管理监督不到位,学生便逐渐养成了处事随意、任性、不听管教的行为习惯。

(四)沉迷手机网络的成因

造成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长原因,因为很多长期在外的家长为了方便与子女通话交流和远程监管,所以尽量满足子女购买手机的需求,这恰恰给子女提供了玩手机的机会和时间。其次是监护人的原因,绝大部分留守家庭,属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智能手机给青少年造成的影响了解并不多,加之对孙辈的溺爱,因此,较难对留守儿童形成有力的监管。再次是留守儿童自身原因,这些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感觉孤寂,唯有借助手机网络寻找自己快乐的平台,这是留守儿童为什么沉迷手机网络的原因。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一)督促家长加强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营造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学校利用“千师访万家”活动,与家长深入沟通,引导家长要经常与子女交流和沟通,关心子女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关注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把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给予孩子。加强沟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养。

(二)发挥学校主导教育功能,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心灵的港湾

1.加强教师心理教育培训。结合县教局组织的心理健康C证、B证培训以及校内培训,积极提高每一位教师的心理疏导水平以及心理素质,让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教育优势,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留守儿童,多渠道地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积极向上的性格,充分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2.完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资料。只有完善留守儿童资料的管理档案,才能更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进行建档立卡,才能及时了解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状况,才能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留守儿童采取及时有效的疏导和处理。

3.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在校园里,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和创造的空间,也需要心理支持和成长的动力,心理咨询室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及时消除心理障碍。

4.加强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培训。学校要通过主题班会、年级专题讲座等途径,加强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培训,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学会调整心态,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端正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不断提高他们应对挫折和逆境的能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学校可借助“千师访万家”活动深入留守儿童家中,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方式,关心留守儿童校外的思想及行为动态,教师并借此机会向家长及监护人宣传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以及心理问题的干预知识,充分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

2.定期召开关注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征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作为学校还要牵头组织村委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加强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3.借助镇妇联、派出所、工商联等社会教育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爱心教育平台,与学校教师一起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构建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监护体系,从而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面和关注面。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其主阵地是学校,而教师是关键,我们要对每一位學生负责,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形成阳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戴云飞.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状况的人口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6(35).

[2]侯晓光.初中学生逆反心理浅析[J].学园,2011(3).

[3]郭延辉.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促其健康成长[J].成才之路,2013(17).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子女心理
Tomb-sweeping Day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南南的困惑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心理小测试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