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促德育,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2020-09-21张德相
张德相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这说明立德树人是我国现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要实现树人目标,完成育人任务,首先必须要“立德”。体育与健康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它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同样也要遵循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簡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体育品德作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通过开展体育教学和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德育
《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体育品德主要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是体育品德的表现形式,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品质特征,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将个人的成功和社会健康运转联系在一起,重视人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综合全面发展……”这样的体育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体验,着重培养人的基本素养,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的德育发展。
1.体育精神主要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它是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特征。例如,曾经五次蝉联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她们的精神品质不仅激励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鼓舞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而且还成为中国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甚至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代名词。
2.体育品格是体育品德核心素养表现之一,它着重强调了“学生在完成健康课程的学习之后,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性。”体育品格涵盖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李志华老师认为:“体育品格是指个体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多方互动,而体现出来的一种正面向上的稳定特征或表现。”因此,当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品格,就能够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向上、向善的影响。例如,在学校体育的各类比赛中,运动员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将团队荣誉放在首位;在比赛前后能与对手相互握手致意;在比赛中尊重对手与裁判;在比赛后胜不骄、败不馁……这些优秀的体育品格会影响队伍、班级、年级、学校、甚至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它将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它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人的行为、强化人的信念上起着重要作用。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存在并不断发展,是因为它具有严格的比赛规则限制,若任意一方为获胜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属于违背体育道德的行为,需要承受一定的惩罚。除遵守规则之外,还需要参与者具备诚信自律的道德品质。因为大到国际赛事、小到学校的体育活动,总有弄虚作假的事情发生,给体育的公平、公正蒙上阴影,这些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因而,这就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体育道德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要遵守比赛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应该具备诚信的品质,这样才能使体育比赛真正地做到公平、公正。
二、以体育促德育的方法和途径探析
以《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导向,核心素养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注重学科德育教育。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遵守体育道德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这样一个德育目标的提出,需要体育工作者转变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德育表现,使这一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奖惩制度,树立榜样等方法,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
1.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遵守课堂常规和纪律
首先,作为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做好示范和表率作用,尤其是在言谈举止方面。其次,在课堂常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他们的行为,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这些课堂常规和细节的重视是教师培养学生体育道德的法宝之一。
2.在体育教学设计中细化体育品德培养内容,创设多样化环境
体育品德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的,而是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点滴积累的。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涉及到体育品德的培养,细化到每一课时,关注学生在品德方面取得哪些进步。同时,我们还应区别对待,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进步,感受或体验体育学习的成功感和乐趣,提高体育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传授运动规则和裁判方法,使学生掌握并主动遵守
简单的运动规则和裁判方法是高中模块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到此类内容。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规则,才会在运动中主动遵守。对于在比赛中出现的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违背规则的事情,教师要及时适当地警示,提示学生这样的行为违背诚信原则,且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4.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不仅来自于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还得益于同伴之间的相处。例如,在篮球、排球、毽球等这类团体项目的模块学习中,需要学生彼此之间合作探究,并且在团队中承担自己的角色任务。这样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品质。在体育评价体系中关于体育品德的评价,《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置了五个层次水平,并层层提升且细化到学生表现的各个方面。其中水平五中要求“学生将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良好品德迁移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这是体育品德培养的初衷,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三、结语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引领下下,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需认真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除了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挖掘学科的德育价值,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措施来引导学生遵守体育规则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体育品德,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尹志华.论核心素养下体育精神与体育品德的关系[J].体育教学,2019(10):46-49.
[3]尹志华.论核心素养下体育品格与体育品德的关系[J].体育教学,2019(12):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