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身,让身体更健康
2020-09-21
编者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生活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生命在于运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应该坚持适量运动。慢跑、瑜伽、游泳、骑行……多种多样的健身运动方式,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科学健身可以预防疾病、愉悦身心、增强体质,但不正确的健身方式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在2020年8月8日我国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科学健身的方法吧。
预防运动伤害的法则
1.做好热身运动。做任何运动都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在身体还没有充分伸展开时进行剧烈运动,不仅会因为力量不够、身体协调性差,导致出现拉伤、扭伤的情况,还可能出现由于运动过程中动作过猛伤及脚踝、膝盖或腰部的情况。所以,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前,应充分热身,多做拉伸运动。同时,运动中还应做到姿势规范。
2.加强自我保护。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最好穿着运动装备,并掌握运动过程中相关的自我保护知识。如当运动中出现快要跌倒时,要立即低头、屈肘、团身,以背部着地,顺势做滚动动作,不可以直臂撑地,以免造成骨折。
3.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方式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因为不是任何运动项目都适合任何人的。比如:心肺功能不好及50岁以上的人群不适合做剧烈运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群不适宜做仰卧起坐。患有疾病的人群应依医嘱进行体育锻炼。如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运动,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头部朝下的运动等。
4.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选择多种运动方式,既能培养人们更多的运动兴趣,又能避免肌肉劳损。如果进行剧烈运动,最好请专业的运动员或者健身教练指导,规范运动姿势,从而减少损伤。
5.及时处理损伤。运动过程中一旦发生扭伤,应立即对伤处给予冷敷处理,然后抬高伤肢休息。这既能防止局部组织过度肿胀,又能缓解疼痛。要避免在受伤急性期内对受伤部位热敷,或用酒精、红花油等按摩伤处。否则,不仅不能缓解疼痛,反而会使受伤软组织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和渗出血量增多,从而加剧局部组织的肿胀和疼痛。此外,要重视运动后的整理运动,一般运动后做静态拉伸是比较好的方式。
避免错误的健身方式
1.健身活动不能太密集。在健身过程中,适当休息是必要的,一般每周至少要休息1天。因为长时间、剧烈运动和缺少睡眠会增加血液中的皮质醇含量,造成血糖升高。血糖与胶原纤维结合,会导致皮肤弹性下降、长斑点和过早出现皱纹。
2.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不良的运动姿势会损伤脊柱,从而造成永久性驼背。为避免体态不良和错误的锻炼姿势,建议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健身。同时,瑜伽、普拉提或芭蕾舞练习也能矫正体态不良。
3.不能只做有氧运动。虽然不少人在坚持锻炼,但他们只进行有氧运动。其实,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运动)是提高人体基础代谢率的最佳方法,能较好地提高体内肌肉的含量,从而让人体保持活力。
4.不要忽视对盆底肌的锻炼。如果忽视对盆底肌的锻炼,往往会导致人们步入中年后腹部发胖,以及患上尿失禁等。为保持盆底肌紧致,可以每天做3次提肛运动,每次做3组,每组10次。
5.不要忽视高强度间歇式锻炼。高强度间歇式锻炼对抵抗衰老非常有效。运动学家建议每周进行3次高强度间歇式锻炼。《细胞代谢》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从事高强度间歇式锻炼的老年人,线粒体性能提高了69%,这有助于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如何健身更有效
1.运动贵在坚持。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周内不进行规律锻炼,肌肉组织就会开始分解。“用进废退”这个原则非常适用于健身领域。
2.每周至少锻炼3次。运动学家推荐,每周应进行3~5次中等及中等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运动150分钟以上。日常活动,每天应步行6000步左右。此外,盡量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应起来活动一会儿。因为相关研究表明,久坐会抵消任何运动的好处。
3.进行举铁训练。举铁,就是借助杠铃、哑铃等铁器进行举重的锻炼方式。举铁是塑造肌肉和增强肌肉力量的有效方式。肌肉组织主要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3种类型,它们分布于全身。人们通过举铁锻炼和合理的饮食,可以达到较好的减脂目的。
4.有氧运动不可少。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有氧运动对增强大脑功能有“无与伦比”的好处。这种锻炼不仅对大脑有益,还有助于心脏健康。同时,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改善认知功能的最佳方式。
5.做平板支撑。平板支撑是锻炼腹肌的“王牌”,如果想增强核心肌肉群的力量,尤其是想练腹肌的人群,建议做平板支撑。因为做平板支撑可调动人体腰部、腹部和背部等多组肌肉参与运动。
健身注意事项
1.儿童、青少年要避免突击训练。这个年龄段是人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骨骼尚未成型,肌肉力量较弱。有些学生平时课业繁重,缺少锻炼,在体育升学考试前才突击训练,以期待在短期内达到运动效果,这样反而容易出问题。因为运动过度会导致身体相关部位或关节出现炎症。比如,跑步过度易导致孩子出现小腿内侧骨膜炎,以及前脚掌或后脚跟疼痛。所以,儿童、青少年要注意避免过度的活动刺激,最好别做太多重复动作,以多样化的锻炼为宜。
2.中青年人切忌运动太猛烈。中青年人骨骼健壮、肌肉力量强,但也是易受伤人群。他们通常喜欢一些对抗性强的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等,常发生身体冲撞,很多人也爱打网球等需大力挥拍的运动。中青年人容易在跳跃、跑动时用力过猛,或在扣球、挥拍时由于动作不协调而导致发生扭伤、骨折等意外伤害。所以,建议这类人群运动不要太猛烈。
3.老年人健身要量力而行。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肌肉力量变弱的情况,还常伴随心血管疾病,所以他们适宜进行幅度小、强度低的运动。不过,即使进行这样的运动,也得量力而行。有些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有时需做单腿发力的“踮脚尖”动作,一旦腿部肌肉发力不足,容易造成跟腱扭伤或跌倒。还有不少老年人是瑜伽爱好者,瑜伽的动作虽比较柔缓,但也有不少姿势的练习并不适合老年人做。因此,老年人健身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出正确选择,以“做得到”为原则。
4.健步走注意事项
(1)做好热身,装备齐全。为防止肌肉拉伤或心肌缺血,健步走前要先做热身运动,然后慢慢起步,等足部有些发热时再提高速度,并注意快到终点时要慢慢减速至停下来。同时,健步走时应穿舒适的运动鞋,不要穿皮鞋和高跟鞋,鞋子要能支撑足弓和脚跟,让脚趾有足够的伸展空间,鞋底要厚且柔韧性好;穿宽松且吸汗、透气性好的衣服;随身携带水。
(2)时间要达标。运动专家建议每周健步走4~5次,每次至少走半小时。大量研究表明,科学的健步走可以帮助运动者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从而改善人体血脂水平,预防脂肪肝。同时,健步走还能降低患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心脏病、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促进心血管健康。
(3)姿势很重要,心率要合适。健步走时要抬头、挺胸,眼睛直视前方,肩部放松垂下,从肩膀开始摆动,手肘弯曲至90°,手掌成杯状,让手腕自然前后摆动,但摆动幅度不要高过肩部,收紧小腹,背部保持挺直,膝盖保持柔软,臀部摆动,脚后跟先着地,脚尖要朝正前方,脚后蹬要有力、落地要轻柔,并注意要让身体重心落在脚掌前部。同时,可以依据心率值判断健步走的速度是否适合自己。在健步走的过程中,一般人们最佳心率应是:(220-年龄)×80%。比如,20岁的人的运动最佳心率是160次/分。
(4)保持正确的呼吸方式。在健步走的过程中,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要注意呼吸方式和节奏。一般情况下,可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吸,注意节奏不能起伏过大。吸气方式应尽量采用鼻呼吸或口鼻混合呼吸。
(5)做好防护措施。冬天健步走要注意防寒;夏天健步走出汗多,应适当喝些淡盐水补充钠,以免肌肉抽筋。长期在水泥地上健步走的人群要避免小腿胫骨劳损,尽量选择在草地上或泥土地上走。注意不要到风大的地方健步走,特别是老年人,尽量选择到公园等环境较好的地方走。同时,走后要注意做放松运动。
(6)情况特殊要暂停。有感冒、发热、腹泻等症状者,应暂停健步走;女性经期也应暂停高强度的健步走,可转为低强度的散步。
(本刊编辑综合自新华网、人民健康网、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