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活干出甜滋味
2020-09-21蒋杲阳
蒋杲阳
埋头苦干实干,为群众解好难事,是做好群众工作、深耕基层沃土的前提。回顾我入职大学生村官的基层经历,越来越感受到,许多本领是在基层经受了打磨、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艰难困苦中得以增长的。
一
2013年11月,我来到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所在社区是一个建于2002年的老旧安置小区,由附近6个自然村的拆迁户组成,情况比较复杂。当时社区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借用隔壁社区办公楼,走到自己社区要十多分钟。社区坐落于大学城,为一层车库上加五层住宅的樣式,车库配比不足,而社区周围有高校、科研院所,有商品小区、安置小区,还有很多沿街店面、烧烤摊,总是热闹非凡。怕交停车费的车辆开进来了,冒着油烟的废气涌进来了,看重便利的租客们集聚过来了……停车难成为日益困扰大家的问题。
有的居民“主动求变”,擅自毁绿浇地开辟停车位;有的居民“突发奇想”,在公共停车位上加挂私人地锁;还有的请家人“应援”,堆置各种家具抢占车位,诸如此类的“车位争夺战”频频上演。一边是停车难,另一边则是行路难。主干道两侧停满了车,开车进出社区好比血液挤过淤塞的血管,一不留神就会“梗阻”。
社区承载能力正经受严峻的挑战。怎么办?社区党委一声令下,我们锚定了最关键、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车位问题上绝不退让。立即成立巡逻组深入各个角落,针对毁绿浇地、私设地锁和抢占车位现象,一律整治恢复原状,守住第一道防线;随后,对现有车位开展彻底摸排,对偷停的外来车辆做好跟踪记录,为社区居民车辆登记提供前期准备;门岗加强交通引导,同时补足人员配备,实行“三班倒”轮岗。
当时社区顶着非常大的压力,群众的意见很多,甚至还发生了一些冲突。我清楚记得,一次阻止抢占车位时,当事人失去理智开车就向我们冲来,所幸未有人员伤亡。社区困境的背后是居民群众的利益纠葛,是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和社区资源供给不足现实之间的矛盾。锚定的事情不能放,咬紧的牙关不能松,改革的事业向来是充满荆棘和曲折的。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和做法,坚持一边死守、一边研究,一边向上争取政策资源、一边收集群众意见。经历艰难探索后,饱受煎熬的社区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的进展:一方面是开源,“闪转腾挪”合理规划,增设停车位,社区内部道路同步实施拓宽硬化工程;另一方面是节流,所有社区工作者放弃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登记车牌号,门岗设置倒杆,对外来车辆限时收费……
在这一年与时间赛跑的“大改造”下,社区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尤其是再也看不到乱停乱放的车辆和愈演愈烈的争抢了,随着车位问题的解决,其他问题也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被轻松“推倒”了。回头想想,如果当初没有盯住车位这一难题,任其发酵,社区很可能会沦为问题集中的“收容站”。
二
解决了围绕车位的“老大难”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社区景观河的水质问题。历史遗留下来的管网排污问题,在我们社区表现得尤为严重:只要天气一热,社区景观河里的水就开始“吐泡泡”,并且散发出令人恶心的臭味,周围的居民楼都不敢开窗通风,居民投诉十有八九反映的是这个问题。河道黑臭源于地下水管跑冒滴漏引发的雨污混流,未经任何过滤或处理直通景观河,对景观河水质造成污染。当时摸排出情况后,我在记录本上曾写下这样的话:“社区建设也好,整治也好,症结总是在三个字:不彻底。就像跑冒滴漏的下水管道,隐蔽着一时看不见,但问题总是存在,总有一天会暴露出来。”
为此,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把目光定格在给景观河“大换血”上,做一次彻底的清淤换水。将河水抽干、露出河床后,清淤工作也收到了“治标”的成效。随着后续政策、资金和力量配备向我们社区的倾斜,尤其是智慧截污工程的引入,社区景观河被彻底“救活”。在物联网理念下,通过在景观河道周边雨水口设置4个可视、可控、可追溯的智慧截污井(截污井包括液位传感器、动力装置、监控探头等设备),将原本想“混”入河道的居民生活用水、企业废水“打”入污水管网。操作上也实现了可视化,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电脑上打开控制平台,就能进入物联网云数据平台,上线的社区截污井的位置、状态一目了然。晴好天气下,雨水管网内的来水量如果超过液位传感器,物联网后台会自动开启动力装置,将这部分“非雨水”抽入污水管网,相当于形成了河道的最后一层屏障。智慧管网建设,实现了景观河重获新生的“治本”之效。
管网上的大跃升,使得水体一下子活了起来。有社区居民受到了这种变化的鼓舞,热情地捐献了人工喷泉设备,让平静的景观河面更加碧波荡漾,增添了美感。就这样,实现了一朝蝶变的社区,从原来大家口中的“臭水沟”变成了“一汪活水”“一泓清泉”,在绿荫下它的魅力得以尽情展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市花园。这让我想到了冰心笔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为群众做工作,就是得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
三
社区环境提升,居住条件改善,硬件配套提质,最终是为了社区群众能够生活得更好。社区工作的根本在于深入居民群众,为群众办好事。我想,一定要让问题的关口前移,主动走到网格中、楼道中和群众中去找问题,而不能让群众带着问题来找居委会。尤其要关注社区的弱势群体,以扎实的进网格行动“步步为营”,实现最直接、最有效的群体帮扶。
虞阿姨的家庭是一户失独家庭,十多年前儿子在车祸中丧生,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孙女。我第一次上他们家的时候,老夫妻俩刚吵完架。原来,家里的积蓄借了人,人出了意外,钱也打了水漂,孙女上学成了问题。叔叔坐在一边,闭着眼、低着头,脸上写满了愧疚,虞阿姨因为患病,脸色看起来也很不好。我决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帮他们。从那以后,我经常去看望他们,逢着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也会随手带一些慰问品去;有外出的机会,我便把他们都带上,出去看看有助于纾解烦闷;有志愿者公益活动,也会及时给他们牵线搭桥,让志愿服务给他们带去一些生活上的方便;帮助他们申请政府固定补助……我相信随着社会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这些因故致病、致贫的特殊群体都能得到应有的妥善照顾。
以多费一些脚板、多听一些情况换取对群众深一度的理解,就能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在成片的出租屋里,我结识了从安徽只身来常创业的年轻人,逐渐掌握了更多社区房屋出租的情况;巡查网格问题的时候被大妈拦住咨询社区事宜,于是顺便当了一回政策宣讲员;熟悉新安装的社区电子显示屏的操作流程时,不忘跟网格长老沈打听网格里的情况;给严老和岳老两口子送去体检报告单,也详细打听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将他们反映的问题仔细做了记录,帮忙协调解决。哪怕一时本领有欠缺,但群众就是活的书本,会给你坚持下去的力量与智慧。
沉到一线去忘我苦干,是党员干部朴素的日常,体现着可贵的精神。干部必须到群众中做工作,必须围绕群众做工作,必须时刻为了群众做工作,否则就会“没了干部的样子”“少了干事的本领”。不沉到一线,不到群众中去“喝茶”“唠嗑”“摸情况”“找问题”,哪里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样子,哪里学得到“为人民办实事”的本领?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