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珠海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2020-09-21朱幼华
朱幼华
摘 要:本文以珠海红色文化为研究对象,研究当下珠海红色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利用珠海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让珠海的红色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本文从新媒体的角度,通过对传播中受众、渠道、方法的研究,分析珠海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其次通过分析现有传播途径存在的问题,结合珠海城市红色文化建设的现状,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推动珠海红色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播;珠海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2
一、引言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国家社会和珠海经济发展中,是社会经济和文明稳步发展的基石。现代社会受到潮流文化及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迫切要求凝聚着强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红色文化进行多维度的、深度的渗透,从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提供思想文化支柱。现代社会下的红色文化传播处于探索阶段,对传播内容到传播媒体功能性的解读,仍需不断地完善。
二、珠海红色文化及其传播的概况
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融入了中国实际情况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而生成的文化,并且因各个地域实际情况的不同,发展成内容丰富的先进文化,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丰厚的历史积淀下形成,并与外来优秀文化整合创新,形成以爱国主义、勤劳勇敢、团结统一、自强不息为内涵的中华民族的特有的、先进的文化形态。以苏兆征、杨匏安、林伟民等为代表的红色革命先驱爱国志士,曾经用自己的身躯守护着珠海这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革命历程,积淀了浓郁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根据地、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精神。在珠海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红色历史与精神文化,形成了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新珠海精神。人们通过红色文学、歌谣、戏剧等众多的文化艺术形式把革命时期的事迹及人物流传下来,形成珠海特色的红色文化符号。特有的历史发展、文化演变和生活方式形成区域文化精神体系,对珠海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的研究从根本上保护了红色文化,推动了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当今社会受到流行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比需要深度解读的传统文化,人们更容易接纳當下的“快餐文化”。红色文化内涵的渗透需要加强珠海红色文化的传播,同时拉动区域经济和文化的齐头并进。纵观珠海红色文化的研究,不乏此方面的研究,但从时间与空间上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文献却不多。从研究成果来看,大多集中于对红色资源的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鲜少从红色文化传播的角度进行的研究成果。
三、珠海红色传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媒体时代下的珠海红色文化传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珠海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导致红色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最大限度解读,传播效果不能达到最大化等现象。
(一)群众认知程度与众多外来人口决定了珠海红色文化内涵的传播效果
受到传播客体阶层、社会背景、生活习惯差异性的影响,传播客体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存在不同。作为珠海红色文化传播的对象,珠海地区对珠海红色文化整体认可度较高,珠海当地群众对革命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才有了今天保存完整的革命建筑遗址和事迹。
虽然珠海红色文化的客体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但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发现,由于珠海外来人口较多的沿海城市,许多外来人口对珠海红色文化的内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读。从我们走访的不同区域可见,一些新区如开发区或珠海金湾区的居民对珠海红色文化的了解远不及斗门老区、香洲北山村这些老城区居民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熟悉程度。
造成这些现象的存在,首先是由于珠海红色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在文化影响力上受限。但我国国土辽阔,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所有的文化本身就带有地域性的属性,我们相信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应受到地域的局限,通过科学的传播渠道同样能将珠海红色文化传播给更多的受众群体。
(二)传统媒介与新媒体融合不足
传统媒介是新媒体出现之前红色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传统媒体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在传播影响力和传播时空上受限。哈罗德·伊尼斯(2003)认为“某种媒介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笨重而耐久,不适合运输的时候它也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轻巧而便于运输的时候。”新媒体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介的不足与缺陷,使红色文化能随时随地渗透给受众客体,从纵向与横向的维度上拓宽了传播的途径。
珠海红色文化传播渠道仍然比较单一,传统媒介为主要传播方式,其余新媒体的传播则不系统。如在“珠海文明网”上,有关红色文化的信息同步慢,与时代脱节;在内容方面多是通讯稿的形式。这种种的问题导致文化网站访问量不大,得不到群众的关注。除了红色文化网站外,其余的新媒体传播媒介如微信、微博等方式,均存在传播范围窄,与时代脱轨,不具互动话题等不足,传播客体无法从各个媒体渠道获得红色文化的渗透,对历史史实、红色文化精神的了解也就只能浮于表面,无法获得最佳的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四、珠海红色文化的传播的价值与意义
红色文化通过文字、影视作品(包括动画作品)等形式这一不同媒介的传播,给受众带来了教育引导的作用。大众传播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运动过程,这个运动过程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种是传统的线性模式,从传播者经过媒介到达受传者的单向直线传播过程;另一种是新型控制论模式,在传统线性模式中建立“反馈系统”,即由单向传播变为通过各种途径接收受传者反应的模式。
在当今的全媒体传播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控制论模式的联合,能够让我们的传播模式从广度上、深度上全方位的展开。广泛深入的全媒体传播模式对文化传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融合了大多数传播媒介优势的全媒体传播为珠海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与传统媒体相对比,互动性和及时性成为新媒体绝佳的优势,但与此同时,新媒体传播模式也有其不足。信息繁杂,传播内容不像传统媒体那么容易全盘把控,存在内容低俗的问题,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如传统媒体。但尽管如此,也不影响新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播起到的重要作用:信息传播能做到无处不在的渗透力及呈网状扩散。
五、加强珠海红色文化的动画传播途径与方法
(一)珠海政府加强重视
珠海市政府非常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珠海红色文化传播方面,一方面充分保护革命遗址,建立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如杨匏安精神教育基地、苏兆征故居、斗门镇小濠涌村等一批红色文化设施的建立。依托珠海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弘扬珠海文化精神,打造珠海专属的红色文化产业品牌。珠海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支持,推动和助力珠海红色文化有效的传播。珠海政府不仅从政策上、具体措施上占据红色文化传播的主导地位外,同时还肩负着引领媒体与公众的责任,构建传播的大方向,实现红色文化传播。
(二)传播策略的完善
1.题材的挖掘与创新
红色文化传播客体对地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受限于珠海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少之又少,并且宣传力度不足。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在选择题材、创作剧本的同时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一方面红色文化需结合现代文化的道德认知;另一方面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文化趋势相吻合。多样化的题材,新颖的故事情节,细腻的人物塑造都是红色文化渗入影视作品的新鲜血液。
2.提高制作技术
在大众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渐提高的驱使下,传播红色影视作品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受众的喜好,在塑造人物形象、画面的还原度与特效制作方面进行改革改革。力求打造红色文化的商业品牌,优化红色文化的适应性,从而适应时代的需求。
3.推廣策略的改进
应对本来就稀缺的珠海红色文化的作品,对珠海红色影视作品的推广更显得重中之重。因此珠海红色文化可以从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密度的角度下,进行珠海红色文化市场的开发。如整合珠海红色资源,结合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文化的衍生品,将珠海红色利益最大化。
4.传播途径的扩大
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大繁荣的一分子,新媒体不仅具有发展快,传播范围广,市场占有率宽的特点,更是拥有大量年轻传播客体的优势。这一绝佳的优势使得新媒体肩负着红色文化传播的重担,利用数字媒体,无论从网络平台的开发,还是制作红色文化微电影,都使得红色电影通过新媒体这一便利形式传递到年轻人的生活里。
5.宜采用动漫形式,提升珠海红色文化影响力
动漫形式素有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的特征,其传播客体以青少年为主。若充分发挥动漫的特点,将其与红色文化巧妙结合,是推动珠海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欲打造能够体现珠海地方特色的红色动漫品牌,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加强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在动漫产业的应用;其次挖掘珠海红色文化的内涵,将其精华运用于动漫中,在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作品的同时,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价值观的精神文化作品。
六、结语
随着红色文化不断的渗透至广大群众的生活里,社会各界红色文化的认知与认可程度也在持续不断的升温。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是红色文化传播带来的重大意义。珠海红色文化传播机制的深入研究,既丰富了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完善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同时对其他文化的传播也起到借鉴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李慧.历史文化古迹景点简介翻译的跨文化审视——以珠海为例[J].语文学刊,2016
[3]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东简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4]中共珠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历史的足迹[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5]中共珠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英勇战例历史丰碑——纪念解放万山群岛55周年研讨会文集[C].珠海:珠海特区音像出版社,2006.
[6]黄晓东.珠海简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杨匏安研究文选[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