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农业职业教育推动农村“精准扶贫”实践效果

2020-09-21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20期
关键词:武汉市精准扶贫精准

(湖北省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武汉 430000)

2013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 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聚焦精准扶贫,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落实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结合农业职业教育特点,决定开展农业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社会实践。实践工作组分析武汉市贫困人群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扶贫实践活动,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的“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实行“技术精准扶贫”

1、上门找原因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学校选派了相应的专业教师上门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是养殖技术落后导致生猪出栏时间长;二是疾病防控水平差,生猪死亡率高;三是没有成本管理意识,导致利润少。其他贫困学生家庭也安排了相应人员上门调查,最后工作组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归纳整理,根据整理资料成立了畜禽养殖、园艺蔬菜、营销管理三个技术服务小组[1]。

2、上门送技术

三个技术小组根据贫困家庭的生产项目确定帮扶对象,采取定期送技术上门的方式进行技术精准扶贫。如园艺蔬菜组专业教师每周安排半天时间赴东西湖区慈惠农场刘某家进行蔬菜种植技术指导,手把手教他进行新品种的种植。营销管理组的教师也定期到贫困家庭讲授相应的营销知识,并协助制定农产品的营销方案。

为检验实践效果,2019 年底对部分技术扶贫对象进行了回访,表1 是调查资料:

表1 学校对贫困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情况及对收入的影响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收入增长显著,最低的是黄陂区胡某,由于提高了大田作物的栽培技术,产量显著提高,收入增长了20%。增长最高的是东西湖区的刘某,因为地处汉口近郊,蔬菜品种适销对路,收入增长了80%。收入增长与上门提供的技术服务及服务次数有关。农户生产项目与学校距离远近会影响上门服务次数,如刘某家离学校很近,并且蔬菜品种多、周期短,所以对技术辅导的需求更多。

二、请农民进学校,实行“培训精准扶贫”

为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学校采取效率更高的“培训精准扶贫”,主要实践举措如下:

1、对全市扶贫攻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选派干部驻村扶贫攻坚是市委、市政府完善扶贫攻坚思路、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加大扶贫帮困力度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精准扶贫的现实需要。从2016 年开始,由武汉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市派驻村扶贫攻坚工作队队员培训班每年都举办一次,全市驻村扶贫攻坚工作队140 余人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学习,扶贫工作组员提升了工作技能,增强了工作素质,为完成全市“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2]。

2、针对贫困家庭妇女,开办“巾帼巧娘”培训班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独生子女的增多,护理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多,对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职业心态、职业操守、家政服务、育婴、老人护理、法律常识等方面的培训以及基地现场教学,把贫困妇女培养成为有文化、有技能、高素质的护理服务人才,深受市场欢迎,薪酬待遇高,能做到用自己的双手快速脱贫致富。

3、联合市老促会开办老区扶贫技能培训

近年来,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武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依托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每年举办武汉市老区农民技能培训班,包括设施蔬菜、水产养殖、茶叶种植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食用菌、生猪养殖、农业机械等31 个班次,培训农民1578 人,已成为武汉市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贫困农民通过培训学习掌握了专业生产技能,80%的学员产生了明显的增收效果,涌现了一大批脱贫致富的典型,有的已成为武汉市的“致富明星”。如蔡甸区张湾镇徐尹邓村尹某,把培训学习的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从过去单一种植水稻和棉花,改为大棚种植蔬菜,采取“苋菜+苦瓜+莴苣或茄子”“辣椒+春莴苣”的种植模式,实现天天有优质新鲜蔬菜上市,年收入15-20 万元。新洲区旧街街石咀村胡某是茶叶班学员,当时遇到了技术难题,在培训专家的帮助下,严格按有机茶施工建园,同时栽植国家名优白茶“白叶1 号”,名优绿茶鄂茶1 号、5 号等优秀品种,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三、招收贫困农民子女,实行“教育精准扶贫”

为了让贫困农民子女学到技术,到达“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从2008 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始对农村学生实行免费职业教育。此举吸引了大批农村贫困人员到校学技术,至2019 年,全校中职学历教育在校规模达1000 多人,其中74.34%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为了让这些学生在学校学到技术,毕业后能帮助家庭脱贫致富,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学校坚持走特色兴校之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设置了以园艺园林、畜牧兽医、食品生物工艺、管理服务为主干的专业体系,适应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需要,吸引了更多的农村贫困生到校学习,为农村新一代劳动力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2、学校积极探索 “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培养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建设有动物解剖标本室等28 个实训室,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等三大实训中心,实验蛋鸡场等六大生产实训基地,在武汉市大中型农业企业建设了20 多个校外实习(训)基地。先进的教学模式与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了他们将来能科学致富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

四、试点农民中职教育,通过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行“精准扶贫”

调查中发现,农民致贫的原因很多,其中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差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农民身在农村,对现代农业技术敬而远之,他们不是不想学,而是因为基础差、底子薄而学不会。还有很多农民从来没有学习过电子商务技术,产品销售主要靠摆摊零售方式进行。

针对以上情况,学校认真贯彻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武汉市和自身实际情况,从2015 年起,以“送教下乡、农学结合、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在武汉市试点区域招收400 多名学员,实施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中优先照顾农村贫困人员[3]。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培养模式在省内尚属首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本地主流媒体多次进行了深入报道。开班以来,为武汉市农村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具有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中间,有些学员经过学习已成为当地的“脱贫致富”典型。

参照国家贫困线标准,学员中贫困家庭比重达到33.33%。经过两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员综合素质大幅提高,特别是专业生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能选用新品种、利用新科技进行农业生产,实现了产品销售的电商营销。2019 年,这些学员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对照国家人均收入标准,这些学员已全部脱贫。对照武汉市2019 年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标准,学员在学习两年后,66.66%超过武汉市平均线,真正做到了“脱贫致富”。

五、结语

实践证明,农业职业教育是推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各级各类农业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努力提高本区域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职业素质,从而提高其脱贫致富能力,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武汉市精准扶贫精准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精准扶贫二首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