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共同精神纽带以文化复兴古村落— 山西省平遥县木瓜村乡建实践探索

2020-09-21撰文温俊卿冀太平供图温俊卿冀太平

中华民居 2020年4期
关键词:平遥县木瓜古村落

撰文温俊卿 冀太平 供图温俊卿 冀太平

当下,乡村振兴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从实践经验来看来,我们需要尊重当地的乡村文化,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建设他们喜爱的新农村。这其中,乡村文化遗产成为一个重要的精神纽带。乡村文化遗产是农民的精神根基,也是乡建工作的重要资源和对象。因此,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农民的精神家园,保护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本文以山西省平遥县木瓜村乡建实践为例,就此展开探讨。

温俊卿

高级工程师,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

冀太平

山西省平遥县城乡规划局、平遥县文物局原局长,曾参与第一版《平遥县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 光环下的木瓜村

山西省平遥县木瓜村自天堡

山西省平遥县木瓜村是一处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距离平遥古城20公里,是平遥完整城乡文化遗产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在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光环的笼罩下,古城周边像木瓜村这样的古村落就很难为人瞩目。这里的古村拥有独特的黄土丘陵地貌景观、典型的平遥堡寨村落空间结构以及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中华传统古村落的普遍特征。

平遥县东南为太岳山余脉,西北为汾河河谷,整体地形由东南高山逐步向西北倾平,地形总体上分为三大层区:土石中高山区、黄土丘陵区和河谷平原区。其中,黄土丘陵区的黄土层厚且“切割”明显,发育出大型黄土梁、峁、沟等地理形态。木瓜村恰恰位于黄土丘陵区,坐落在多条自然黄土沟壑的围合之中。村庄东、南、西三侧临深沟为防,北部平坦,广植粮木,全村共有耕地146.7公顷。

木瓜村地处晋中地区。这一地区的村落一贯呈现出特有的“五堡一街两道湾”村庄空间形态:“堡”一般由墙围合而成,一村一堡或数堡,以堡为单元组成多样的村落空间;堡外的“街”多承担交通、商贸等对外职能,沿街也会发展住宅;“湾”指村庄为了扩张空间,另辟的山坳或阶下用地,这里的民居主要为山券土窑洞。诚然,木瓜村村落空间也沿袭了晋中地区普遍的“五堡一街两道湾”村庄空间形态,自东向西分别有自天堡、兴盛堡、天顺堡、中兴堡、邓堡,中部东西方向有茶坊街,南部有窑湾,北部又有新村。

木瓜村的历史文化亦可圈可点。木瓜村因村内有一株木瓜树而得名。此木瓜树生长于自天堡内,木瓜村祖先敬其为“神树”,并在旁边建有木瓜庙,还供奉了木瓜爷。据说,自天堡始建于北宋年间,已拥有千年历史。堡内有一处特别的院落,人称“王爷院”,相传是唐末五代将领侯益的旧宅。木瓜树、木瓜爷以及关于唐末五代将领侯益的传说,成了木瓜村村民的重要精神信仰。除木瓜庙外,村内还有龙王庙、观音寺等庙堂。它们与村外宝塔山上的文峰塔遥相呼应,形成村内外文化遗产共辅共生的乡村文化体系,为小小的不起眼的木瓜村树立了强大的文化自信。木瓜村正是在这样的传统文化氛围中繁衍生息,并平稳发展至今。

木瓜村内的木瓜庙、龙王庙、观音寺等与村外宝塔山上的文峰塔遥相呼应,形成村内外文化遗产共辅共生的乡村文化体系。

木瓜村自天堡内高端乡村民宿(效果图)

木瓜村的 修缮保护与发展实践

鸟瞰平遥县木瓜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21世纪初,是我国城乡飞速发展的一段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木瓜村的村域面积扩大了一倍,其中,村北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起来的新村。木瓜村的人口也呈增长趋势,现如今全村有448户、1100余口人。木瓜村种植的农作物也发生了变化,由种植各类粮食作物转变为种植苹果等果树。如今,村里的苹果树种植面积达145.3公顷,占村里总耕地面积的99%。木瓜村因此成为平遥县有名的“苹果村”。农业经济形态的改变给木瓜村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2015年,木瓜村村集体年收入达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7500元。

半个多世纪以来,木瓜村的人口流动很少,村落一直保持着旧貌。但是,随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热潮在全国兴起,木瓜村也受到影响,接受“新改造”。随着乡村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与很多古村落一样,木瓜村也面临着村庄传统格局改变、传统院落破败、传统文化消失等问题。到2015年,自天堡内的原住居民大部分都已外迁至北部新村,以致堡内建筑坍塌和破败严重,几成废墟。若放任传统院落逐步废弃和坍塌,木瓜村的“古村落”名号将名存实亡。木瓜村“村两委”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开始为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行动起来。

2016年,木瓜村“村两委”引入社会资本和乡建团队,计划修复传统院落、植入新兴产业,以期达到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振兴乡村经济的目的。经过充分调研,大家一致决定,先以自天堡为试验田,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利用。经协商,自天堡内的村民以租赁的方式将自家院落交由“村两委”进行统一修缮和管理。

随后,在遵循原有街巷空间格局、建筑院落布局基本不变的原则下,自天堡的修缮工作正式全面开展。自天堡的建筑修缮全部由平遥本土工程技术团队采用传统工法完成:用黄土修补夯堡墙;用河滩卵石铺就公共空间;用传统技法修窑补房,并尽量使用原有建筑遗构进行修缮。经过一番修缮,自天堡又重现了古老乡堡的模样,似乎正印证了《易经》里的那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3年来,自天堡内先后修缮完成了民居院落19处,并植入现代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和改善了居住环境品质。改造后的民居院落将打造成高端乡村民宿、乡村艺术馆、多功能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空间并对外开放,原住村民也可常回堡子里看一看、逛一逛。曾经的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天堡成为木瓜村村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未来也将成为更多人心中的精神原乡。“乡村遗产再利用”的火种也经由这个改造项目悄悄种进了木瓜村每个人心中。

自天堡的 复兴给木瓜村带来新变化

自天堡的修缮和利用,在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扎实的文化平台。

伴随着自天堡的变化,村民们也日益加深了对乡村复兴理念的认同。于是,村民们也开始自觉爱护古村环境、维护古村风貌。渐渐地,木瓜村其他区域的面貌也发生了变化。

物质空间的合理完善将直接影响乡村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许多村民接受了新理念的熏陶,也慢慢转变了观念—不再一味埋头苦干,而是学会借用现代科技和文化来发展产业、发展乡村。比如,苹果丰收时,村民们不再只一味想着外销,也开始谋划着举办苹果节等主题活动,尝试引入多样营销手段。

随着资金的注入和新理念的植入,对传统农业型村庄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乡村复兴将对木瓜村的村庄风貌、人口结构、自然生态、产业发展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木瓜村经验”:从文化出发

木瓜村的乡建实践,从文化出发,打好“文化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与村民平等沟通,建立共同精神纽带,建立利益共赢合作机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无论是乡村内生力量驱动还是外力介入,都应该始终与村民保持密切联系,平等沟通,努力建立共同的精神纽带,并建立利益共赢合作机制,以促进乡村社会长足发展。木瓜村正是将自天堡作为木瓜村的核心精神标志予以保留和修缮,从而建立起了村民共同的精神纽带,为共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修缮改造后的木瓜村自天堡焕然一新

秉承传统建筑修缮原则,保留原有历史文化形态。乡村传统建筑的修缮,须采用传统技艺并采用当地材料进行,以保障修缮效果。必须在充分尊重乡村自然生长形成的环境肌理和建筑空间形态的情况下进行传统村落改造工作。如此,才能尽可能完整地传承物质空间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所形成的文化形态。

发扬当地传统文化,促进乡村复兴发展。平遥地区自古人多地少,乡村耕地“供不应求”。尤其是东南部黄土丘陵地区,自古以来即是人口繁盛之地,加之元代以后晋中地区少有战争,人口增长迅速,居住占地面积增加,耕地愈加紧张。于是,平遥先民不得不垦殖梯田、改造沟谷以扩张耕地面积。然而,此举依然无法很好地解决土地短缺的问题。于是,许多平遥人开始出走经商,加入了“走西口”的大军。商人积累资本再反哺乡村,带动了乡村的发展。因此,千百年来,平遥乡村形成了尊文尚武、崇商等丰富多元的乡村文化。木瓜村的复兴正是尊重当地传统文化,在村内延续并突出表达了这一历史文化的结果。所以,自天堡的修缮和利用,在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动力。

猜你喜欢

平遥县木瓜古村落
我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初探
浅析平遥现代新文化活动及其特征
木瓜老奶奶的云
木瓜老奶奶的云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培中古村落文化
植物帮之木瓜
你应该试着
如何提高杀菌剂的使用效果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