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精神家园

2020-09-19李佳瑄

初中生世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余秋雨根茎精神家园

文 李佳瑄

余秋雨曾经说过:“中华文化是目前人类文化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活下来的文化。”今天的我们因过度注重物质、忽视精神而出现了一些困扰,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支撑我们精神的养料。

与国学最早的一次触碰,该是一场演讲的末端,台上的老人颤巍着身子坚定地说:“我们可以不做文化的深度研究者,但我们不能忘了根。中国人不能没有根!”

我曾见过山药的根茎,根须丝缕生长;就好像我们的命根一样,根茎蕴藏着营养,源源不断滋养生命。《最后一课》曾讲过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当我们的血液中少了一些中华文明的元素,那我们就没了家,找不到回家的路,颠沛流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所谓精神家园,就是心灵获得安慰的地方。以前浅薄地认为司马迁写《史记》是困境下的坚韧不屈,现在深刻认识到他之所以能够与劣境对峙,是因为他对华夏文明有信心,更有一种文明接力的使命感。这条文明之河融入多少先辈们的毕生心血,尽变幻成一撇一捺,等待与我们相遇。

然而我们每天都在和新的元素邂逅,在《历历万乡》等歌声中徘徊,国学的意义又在哪儿呢?我想,国学经典的意义就在于对精神家园的寻找。华夏之所以为华夏,是因为我们祖先有在抗争中挣扎着将文明延续下去的决心和能力。我们阅读每一个文字,都在古人智慧的长河里漫溯。像《烛之武退秦师》,每个小小的水波都暗藏风起云涌;像《大学》,教育着一代代人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的来说,国学是:一半情,蕴含文化之美;一半理,道真谛。

我的第一抹墨迹起于《虞美人》。台上,沧桑老人娓娓道来,稚嫩的我虽不知亡国痛苦,却也感到愁如春水东流。接着,老师就教我们唱那首歌,至今仍能回忆他激扬挥动的手臂和我们齐声歌唱的欢悦,忘了离恨忧愁,只觉春水浩荡,韵律优美。

多年后,我听说老师依然影响着另一群萌芽中的孩子,助他们渡河。我能感到国学之源未断,就像余秋雨散文中的村民都不识字,但遇字却相当敬重。国学在影响着一群年轻的生命。

中国不能没了传统文化,因为它已在我们的血液中蔓延,在心里扎根,在脑里萌芽;有了它,我明白我来自何方,又将去向何处。传统文化之精华——仁爱、谦恭、自强、自省、和谐等观念,为我们找到了精神家园,使我们能够将中华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选自2019年第2期《启迪与智慧·中旬刊》,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精神的三间小屋》与《守护精神家园》都是来源于作者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前者提出了要建构起情感、事业和自身的精神空间,而后者则以散文化的笔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知世界,提出了“要守护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点。

《守护精神家园》的标题言简意赅,观点明确,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共鸣;举例和引用恰当,能较好地阐明作者的观点。

读有所思

1.文中两次提到余秋雨,分别有什么作用?

2.“国学经典的意义就在对精神家园的寻找”,那么作者是从哪些途径寻找精神家园的?

猜你喜欢

余秋雨根茎精神家园
蓝玉簪龙胆
失乐园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园
——评《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余秋雨投其所好
从狗尾巴草到蝈蝈笼
培育流翔高钙根茎类蔬菜实用技术
余秋雨投其所好
和谐文化是澳门诗人的精神家园
〈홀로 한가롭게 거닐다(獨自閑行)〉풍부한 인간성과 본성의 지혜
《文化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