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唱响兴隆之歌
2020-09-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魂。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由文化自觉达成文化自信,复现乡土文化的现代性价值,并借这种力量去构建美好生活。以文化振兴为基础,有利于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从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兴隆镇在渝北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渝北区委宣传部和区文旅委的指导和帮助下,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基础设施:夯实乡村文化振兴根基
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兴隆镇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于5月底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其使用面积达2100多平方米,设置有阅览室、展览室、排练室、放映室、乡情馆等10多个功能室。楼外4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则包含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健身路径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集现代化、多功能于一体,成为全镇人民的精神文明乐园。“群众点单、中心服务”的订单式服务,满足了群众多层次的需求,丰富的书画展、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为乡村文化队伍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我们还以文化中心为依托,广泛组织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汇演下乡、进社区,并以文化中心为阵地,培育、挖掘乡土文化骨干,开展文艺培训辅导。”兴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陈丽说。
兴隆镇针对镇属各个乡村的特点,尽可能做到高精准选择方案,实施一村一艺,开展特色文化建设。
美丽迷人:重现农耕文化田园风情
牛皇村礼朝屋基是区级文化大院,也是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示范点。它的前身是由22座陈旧、弃居的旧房组成的自然村落,整治工程尊重历史文脉,修旧如旧,不大拆大建,充分利用本地红沙石、土坯、木头、青瓦、茅草等材料,体现传统川东村落民居风格。在每间屋子里,呈现农业生产生活痕迹和木雕、石刻、编织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含了节庆、民俗、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出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这里一步一景,还原农村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田园生活,让人领略到浓厚的返璞归真的田园意境。
兴隆镇和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达成了校地共建协作,挖掘和提炼出以“兴隆有礼 家园亲亲”為主题的地域文旅品牌。牛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文旅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已建成游客接待中心、乡情馆、文创产品展示厅、文化艺术体育广场、“二十四节气”艺术照明健身步道等。以“家园亲亲”为主题的造型艺术、新媒体艺术和纤维编织艺术的三间村居艺术馆已全面建成,以“春牛喜耕”为主题的乡土景观风貌改造正在紧张进行中。
除了完善“塑型”,牛皇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更注重内在的“铸魂”。展现家庭为重、尊祖尚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以丰补歉等人文精华,传播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文化内容建设已提上目标日程,将进一步促进乡村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在牛皇村的文创产品展示厅里,我们看到,文创产品已经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将通过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真正受益。兴隆镇宣统委员游宏宇介绍,“文化创意作为一种特有的‘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一样,越发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文化创意,往往能够推陈出新,点石成金,把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唤醒,实现十倍百倍的增值效应。同时,文化创意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效应,可以与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比如,文化创意可以与农业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场、乡村营地等;可以与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村居艺术馆、艺术家驻留基地等;可以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编织、手工艺品生产等;可以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民宿、乡村文化旅游等。特别是对传统村落来说,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巨大,效益显著”。
文创为本土特色文化插上翅膀,使其飞得更高、更远。兴隆镇看准了文化创意的巨大市场前景,坚定立足于本土生存经验和生活智慧,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利用牛皇村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以创新化行动实现地方文化振兴、文旅融合发展。
振兴有方:激活文化供给内生动力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幸福村里占地约3000亩的巴渝乡愁项目,突出农、文、旅、商等多态融合,用生态手法营造田、园、场、林等乡村风貌,是渝北区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标志性项目。已建成的重庆乡愁博物馆不仅集中展现了巴渝乡村的自然人文风貌,还为30余个乡镇的农产品推广销售搭建平台,形成“最低限生态营造+乡土产业活化+社群合作与赋能”的复合功能场所。
幸福村作为全市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紧紧围绕乡愁品牌,以奋斗幸福观、劳动幸福观为核心理念,依托重庆乡愁博物馆、杉树屋基和红旗屋基,设置村民活动休闲亭、文化活动中心、艺术外墙和长廊,将开展艺术创作实践、艺术家驻留和艺术展演等活动,打造文化大院和劳动教育基地,培育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以牛皇村、幸福村为示范点,兴隆镇致力于把文化资源变为美丽经济。目前,兴隆镇其余13个村、2个社区也都建成了配备齐全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形成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镇公共体育设施网络。经过规划部署、实践,兴隆镇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激发乡村文化供给的内生动力。
“乡村文化是农村居民的精神之源,一直以来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社会的巨大变迁促使我们对乡村文化进行再梳理、再认识。因此重塑文化是对乡村保护与传承的一种重要手段。”兴隆镇党委书记邓小勇道出了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初衷和目的,“在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中,我们旗帜鲜明地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积极支持和引导村民维护公序良俗、崇尚义德勤俭,不断赋予乡村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兴隆镇散发的文化特质深深打动着远近游客的心,各村共助共建形成镇域内相互关联的文旅、农旅热线声名远播,并且带动了本地其他产业的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