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筠连肉牛产业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2020-09-18徐劲松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中国畜牧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养牛肉牛贫困户

文│徐劲松(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根据《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调研工作方案》安排,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要求,2019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通过实地走访养牛户,实地考察养殖和加工等企业,并与筠连县畜牧部门以及农户座谈交流学习主题教育体会,共同研究促进筠连县肉牛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路和措施。

从调研情况上看,筠连县委、县政府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脱贫攻坚和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连续出台了养殖贷款贴息、母牛补助、肉牛冻精配种补助、标准化牛圈建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进程,肉牛产业真正发挥了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但党政重视和示范引领不均衡、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种源质量不高、良种繁育滞后等因素,仍然制约肉牛产业发展,今后应重点在机制创新、动员引导、提质增效、技术服务等上下功夫,做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筠连县围绕肉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的探索

四川省筠连县是川滇接合部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一个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于一体的省定贫困县。筠连县地处乌蒙山区,具有一定的养牛资源优势,农民一直以来都有喂养筠连黄牛的传统,“筠连黄牛”更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筠连县被列为国家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县、肉牛标准化基地县、省肉牛良繁基地建设县,是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宜宾市肉牛产业发展核心区。筠连县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探索形成了规模适度化、设施标准化和技术生态化的发展路子,形成了“山繁川育—藏牛于户”的筠连庭院养牛模式,为贫困户有效增加收入起到了关键作用,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目前,全县肉牛产业从2012年存出栏11.63万头,出栏4.16万头增长到2019年第三季度存出栏22.59万头,出栏6.97万头,实现综合产值48.69亿元。全县存栏5000头以上的肉牛产业重点乡镇有14个,存栏1000头以上的重点村20个,存栏500头以上的重点专业村有45个,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246个,存栏1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牛大户2717户,全县养牛农户已达1.656万余户。通过“专合社+贫困户”“企业+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带动5600余户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户均养牛2头以上,户均增收超万元,1.5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被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誉为“中国南方肉牛产业扶贫第一县”。

1.加大政策扶持,变“要我养”为“我要养”。一是规划引领,辐射带动发展。把肉牛产业和精准扶贫工作的任务及责任精密联系起来,编制完成《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筠连县肉牛高效繁育基地建设规划》等规划性文件,明确到2022年全县肉牛常年存栏达2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10万头,年出栏肉牛10万头,短期育肥出栏10万头,建设3个1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带和18个0.5万头肉牛产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同时,做好肉牛养殖配套设施,扶持屠宰企业6个,牛粪有机肥生产企业1个,肉牛品种改良配种中心站3个,改良配种站点19个,为贫困户发展肉牛打好技术基础,并提供坚实的产业依托。极大地增强贫困户的养殖信心,促进贫困户跨出规模养殖的步伐。

二是政策引领,提升养殖热情。筠连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了《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级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管理细则》等扶持政策,系统地明确肉牛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加工营销等方面的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针对农户肉牛养殖初期成本高、投入大等问题,县财政部门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肉牛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贫困户购买母牛补助、标准化牛圈建设、肉牛繁育、“见母补犊”、示范场创建、粪污资源化利用、龙头企业扶持、品牌打造、贷款贴息、母牛保险、免费冻精、特色牛肉餐饮等,全面提高贫困户肉牛养殖积极性。

三是示范引领,发挥蝴蝶效应。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先后引进、培育牛犇、嘉岳、首牛等10余个肉牛生产和加工企业入驻海瀛工业园区,扶持养牛专业合作社96个,养牛家庭牧场89个,参与全县肉牛产业“种、养、肥、加、销”,发挥示范引领带动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采取村党员干部任职承诺、党员大户结对帮扶等方式,引导村组干部带头发展,以实际行动带动贫困户养殖肉牛和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如筠连镇五丰村全村6名村干部、5名组干部均养殖肉牛10头以上,在村组干部的影响和带动引领下,五丰村5个组实现户户养殖,从人均纯收入不足3700元的贫困村,成为年均增收超万元的养牛专业重点村。

2.创新完善机制,肉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一是创新利益联结,企业与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扶贫关键在于要推动群众产业增收,实现互利共赢,解决扶贫开发中最核心问题脱贫,即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筠连县在调动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创新探索和完善了“借牛还牛”“公司+基地+联合社+专合社+农户”“专合社+农户”等利益联结发展模式。如通过“借牛还牛”贫困户每借养一头牛年可增收4000元,合作社回购集中育肥一头牛5个月可获利4000元,既有效解决了农户无钱买牛的难题,又助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实现养殖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双赢。

针对农户在养殖肉牛初期,都会遇到发展资金不足、风险大等问题,特别是贫困户致富无路、技能缺失、资金短缺和风险难担等问题尤其突出,筠连县以利益为纽带多方合作,在“山繁川育—藏牛于户”的筠连庭院养牛模式上,在逐步探索建立起了肉牛产业发展“1+N”联动机制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量身定制了“1+4”肉牛产业扶贫新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全国推广,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给予肯定性批示,直击痛点,破解难题,推动了筠连县肉牛产业健康发展、贫困户养牛脱贫。

二是借助金融产品,解决资金与风险的问题。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贫困户买牛没钱问题,为此在“1+N”联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贫困户贷款额度、信用情况、种养殖规模、资产数量进行评级授信,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开发了针对贫困户的“好牛贷”等扶贫贷款项目,专门解决贫困户养牛资金缺乏问题,对于5万元内扶贫小额信贷不能满足肉牛养殖需求的,可以通过“好牛贷”补充,彻底解决了贫困户养牛资金缺乏的瓶颈。截至2019年9月,共为1.32万户养牛户发放“好牛贷”4.89亿元,为肉牛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2018年,为贫困户降低肉牛养殖风险,撬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肉牛养殖的信贷力度,按照母牛420元/头、肉牛350元/头的保费标准,县财政部门配套承担80%、养殖户承担20%,养牛户只需缴纳84元/头或70元/头的保费,便可获得5000元/头或7000元/头的最高赔付,肉牛保险承保3078户1.56万头,为肉牛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三是财政资金保障,撬动贫困户养殖积极性。推行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农办、财政、发改3部门牵头,其他涉农部门联动的“1+3+X”财政资金整合机制,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石漠化综合治理、扶贫连片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确保每年整合涉农资金达1500余万元投向肉牛产业发展,提高贫困户养殖肉牛积极性,为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创造有利条件。

如2017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93万元扶持786户贫困户市外采购能繁母牛,通过繁育牛犊,逐年扩大养殖规模,实现产业稳定增收致富目标;2018年整合涉农资金250万元在维新镇平等村等7个贫困村集中安置点开展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有效解决了集中安置点贫困户无养殖设施且产业发展难题。近几年,共投入肉牛养殖各项补助11889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投入5389万元,扶持全县5000余户贫困户发展养牛1.0778万头。

3.强化技术服务,提高贫困户肉牛养殖水平。一是专家技术支撑。邀请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等知名专家来筠连县开展专家讲座和培训,聘请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之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肉牛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付茂忠、四川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副所长赖松家、四川农业大学临床兽医系主任左之才为筠连县肉牛产业科技顾问;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快肉牛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充分应用国家在品种改良、标准化建设、饲草料加工、科学育肥、产品开发等环节的技术成果,实现饲养技术和肉牛市场信息无缝对接,为肉牛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技术指导到户。以畜牧部门为依托,成立500余名会员的全县畜牧兽医协会,改制新建18个全额财政拨款乡镇畜牧兽医站,并在每个村配备1名村级防疫人员,形成县、乡(镇)、村技术人员跟踪指导的立体化技术服务体系。组织国内畜牧领域知名专家、县级畜牧兽医专业队伍和“土专家”三支队伍为肉牛产业提供技术保障;成立“肉牛养殖乡土人才宣讲服务队”,到各乡镇、肉牛养殖重点村围绕肉牛繁育、养殖、育肥等10个方面,定期对农户开展养牛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基层干部和养殖农户的养殖技术与信心,夯实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三是技能培训扶智。坚持教育培养输送肉牛养殖人才,在筠连县职业中学开设畜牧兽医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实践教学点设在筠连镇联络村1000头规模的良种繁育场,培育和造就一批懂畜牧、爱畜牧的人才队伍,保障肉牛养殖有序发展;引导县级相关部门针对养殖技术开展培训,支持企业和合作社组织农户接受培训、了解掌握市场变化,特别是对贫困养殖户,开展肉牛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和养殖技术技能培训,2019年1~9月共完成培训1.676万人次。

二、肉牛产业兴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振兴,脱贫才有保障。肉牛产业作为筠连县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要继续加强科技、人才、政策支持,扩大肉牛质量供给,着力提升发展竞争力,以产业兴旺为目标,助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抓服务保障,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要正视肉牛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和村组干部要继续将其作为一个脱贫致富产业来抓,同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抓好服务保障,协调利益联结关系,使贫困户能真正通过肉牛养殖挣钱。如可以充分利用农户闲散劳动力使肉牛养殖阶段化,贫困户养母牛,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短期育肥牛,解决肉牛产业发展中牛源短缺问题;学习借鉴四川省古蔺县、叙永县的“订单”养牛模式,即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养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一个统一标准,为贫困户提供牛源、饲草和技术指导以及保险等服务,后期由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回收,解决贫困户在肉牛销售环节“被宰”问题,保障贫困户的肉牛收益,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进一步调动贫困户养牛积极性,使得贫困户能在没有带动下主动养殖肉牛致富脱贫。

2.抓教育培训,实现智志双扶。调研时发现,大部分贫困户是凭习惯和传统经验养牛,对科学繁育、饲养、防疫等知识不了解,贫困户最缺技术,需要智志同扶。加强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技术人才沟通合作,加快肉牛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建立完善肉牛养殖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以及疾病防控体系,将课堂设立在龙头企业、标准化示范场或贫困户示范户家中,为筠连县农户开展肉牛养殖课程培训。通过现场参观实践,提高贫困户肉牛养殖技能,有效解决贫困户肉牛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经营管理、疑难杂症处理等问题,为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加大培训覆盖面,指导相关畜牧机构主动到全县养殖一线开展服务,打通技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助推农户养好扶贫牛、致富牛。同时,要指导实施好非畜牧大县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安全齐发展,或大力推广“畜—肥—菜”等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推动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3.抓机制创新,优化利益联结。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优化肉牛品质,是促进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措施。要在已有利益联结机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搭建平台,激发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形式,有效解决肉牛养殖资源难以融合、农户养殖风险和保障收益问题,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如可以学习借鉴四川省古蔺县、叙永县的“种草”“飞地”,以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的“康乐”等模式,继续优化完善“借牛还牛”等发展模式,建立切实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饲草,通过土地租金和补助增收;有劳动能力和养殖经验以及缺乏购牛资金的农户,可以通过赊养龙头企业的犊牛或母牛,签订肉牛养殖订单相关回收协议,带动农户实现合同养牛脱贫致富。

4.抓品牌创建,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肉牛产业化开发,打造“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肉牛产业,做大做强肉牛养殖和屠宰加工企业,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规模育肥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实现2020年全县新增肉牛专业合作社30个、家庭农场200个。充分挖掘县内肉牛养殖文化,与专业机构、龙头企业合作打响或新建产品品牌,增加牛肉附加值,通过与超市、网络销售、餐饮等平台交流合作销售,通过提升质量、创建品牌做大做强肉牛产业,从而全面提升贫困户养殖肉牛基础。

5.抓技术管理,促进肉牛提质增效。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畜牧业的生产贡献率为40%,其他的营养与饲料比例为20%,疾病、饲养管理及环境等其他因素的比例为40%,可以看出贫困户养殖肉牛,选择好优良品种非常关键,提升肉牛品质仍是筠连县今后一段时间内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快完成筠连县“筠连黄牛”保种繁育示范区建设项目、优质肉牛繁育示范区建设项目、“1+10+100+1000”肉牛良繁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筠连县牧草丰富等肉牛养殖资源,组建选配纯种高档母牛群,建立高档肉牛养殖核心区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围养殖场户大力发展高档肉牛产业。对配种员进行配种人工授精技术再培训,普及高档肉牛标准化配种和示范技术,认真开展肉牛配种工作杂交改良,提高母牛利用率。

积极发挥肉牛产业科技顾问技术优势,在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指导下,结合筠连县实际情况,开展科学试验研究,确定适应当地资源的肉牛繁育和杂交改良技术模式,合理选择杂交品种,认真开展专业肉牛育种工作,夯实肉牛产业发展种源基础。

6.抓规划引领,为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提供强大产业基础。协调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肉牛创新团队以及科研院校等专家力量,深入筠连县全面系统地开展肉牛产业调研,摸清在当前背景下肉牛产业的实际情况,包括养殖场户、优势资源、遇到的困难等实情,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中央、省、市政策对接,完善优化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结合政府、农户和市场需求,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因地制宜,设计一批肉牛养殖发展项目,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用,补短板、强弱项,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对积极进行技术推广、工艺升级、杂交改良的贫困养殖户进行适当补贴。

7.抓风险预警,杜绝再次返贫。目前,发展肉牛产业是符合市场调节和全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必然要求,筠连县乌蒙山区的自然条件限制了粮食作物种植,但从肉牛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环境条件,正好是肉牛养殖的优势,这就需要肉牛养殖户转变发展方向,向高档、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如安格斯肉牛就是世界较为优秀的高档肉牛品种之一,安格斯肉牛的体型较小,饲食量少,其牛肉每千克售价能达到100~1000元甚至更高,饲养安格斯高档肉牛能够较大的提高养殖收益。面对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需要研究制定专业的肉牛养殖保险机制,加强肉牛产业扶贫风险预警,消除或最大限度避免后期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贫困户经济受损而再次返贫现象出现。

猜你喜欢

养牛肉牛贫困户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肉牛口炎咋防治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