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2020-09-18石建中山西省大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石建中(山西省大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畜牧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市场供给的有效保障。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疫情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安全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防疫工作任重道远。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是我们面临的严重风险和挑战。做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也是在做好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工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的决策部署,完成“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的工作目标。有效预防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发生。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生产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法规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配备与养殖规模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防疫检疫等专业技术人员,改善设施装备条件,落实工资待遇和有关津贴,充分认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形势,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健全体系、补齐短板。
农业农村部印发《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督促地方抓紧完善省、市两级动物防疫行政机构,加强市县兽医实验室技术支持能力,开展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三权归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机制设置乡镇或区域性畜牧兽医站,通过“以钱养事”等机制配备乡村防疫人员,强化疫情处置应急队伍建设,尽快补齐防疫机构体系和人员队伍等短板。在畜牧养殖大县实行防疫人员特聘计划,特聘动物防疫人员1万人左右。
一、当前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防疫体制不顺,缺乏长效机制。由于对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基层防疫体系和队伍建设长期处于薄弱状况,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基层防疫工作,很难满足实际需要。动物防疫工作组织不畅、机构不顺,极易出现因职能不清、职责不明和工作不力导致具体防疫工作难以落实的现象甚至出现“空挡”,防疫体制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依赖政府推动,缺乏长效机制。
2.动物防疫机构改革工作,亟待完善。县区机构改革后,特别是基层承担的动物防疫、检疫、畜产品安全管理等责任被悬空,畜牧兽医机构普遍面临着进一步弱化的局面。国家“三权归县、服务在乡”政策并未完全理顺,“三权归县”政策并未落实,造成基层防疫工作出现“县区管不了,乡镇管不好”的问题。如何建立起各相关机构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确保政令统一,防止职能交叉和管理缺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工作。
3.防疫队伍基础薄弱,管理不顺。基层防疫队伍的组织架构上重下轻,基层防疫队伍人员少、知识老化、工作量大,专业技术人员原本就少,而非专业人员大量占用正式兽医编制,兽医人员流失严重,难以适应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县区机构改革后,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由原来归县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管理转而归到乡镇管理。处理好乡镇畜牧兽医站与所在乡镇党委、县区农牧部门的关系,既要履行好乡镇动物防疫工作的职责,主动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协调和指导,又要完成县区农牧部门安排的防疫检疫等工作,做到防疫工作依法防控、高效有序、无缝衔接。
4.物质储备不足、业务技术力量和监测能力薄弱。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因资金缺乏,普遍存在不足。县区动物疫病监测,存在基础设施不足,仪器设备短缺,运转经费不足,人员短缺、业务技术能力偏低等困难,难以应对疫情急需,影响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因此,地方财政要保障工作经费和专项业务经费,改善设施装备条件,落实工资待遇和有关津贴,确保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工作正常开展。如何做到“加强队伍、理顺职能、补齐短板、科学发展”,必须加强政策研究并深入探讨,从体制机制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1.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引发此次疫情的病毒,包括之前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病毒,多数病原体来自野生动物或与之有关。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生物安全问题。全面加强生物安全环境、形势研判,研究应对面临的挑战、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国内国际竞争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形势下,对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提出重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提前谋划,综合考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亟需加强壮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工作,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2.补齐动物防疫短板。近年来,基层防疫队伍薄弱一直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短板。基层防疫队伍是防疫工作的基本力量,需要下大力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补齐动物防疫设施设备短板,包括实验室建设、运输车辆洗消中心、生物安全防控设施设备,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手段可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等短板。需分区分级建设无疫区和无疫小区,提升区域防控能力,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员特聘计划,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技术支持。迫切需要建立起“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保障有力、素质优良”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3.落实动物防疫责任。进一步理顺动物防疫行政管理体制,对辖区内防疫工作实施集中统一指挥。明确防疫工作涉及的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制、领导包保制、监管网格制、有奖举报制”四个机制。
加强县级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和技术指导,全面推行“三权归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机制。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动物防疫监督责任,负责业绩考核、绩效管理等。区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负责乡镇畜牧兽医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指导和动物疫情监测等,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技能和贯彻执行能力,稳定基层机构队伍,打通一直以来困扰动物防疫工作“最后一公里”堵点和难点问题。
4.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要根据乡镇畜牧兽医站岗位职责,确定对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和指标体系,强化乡镇畜牧兽医人员责任落实。同时,创造条件和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在机构建设、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真正向基层一线倾斜,充分调动基层一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干事创业,服务畜牧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创新考核评价机制需要充分调动各级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发挥其业务技术优势,积极鼓励引导创办多种形式的第三方动物防疫经营实体,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推广政府购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