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强化”助推宁夏牛羊肉产业发展
2020-09-18严康张军田佳
文│严康 张军 田佳
畜牧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肉牛饲养量增长12%,肉羊饲养量增长10%;人均牛肉、羊肉占有量达到23.7千克和24.5千克,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5位。培育出“盐池滩羊”“固原黄牛”“泾源黄牛”等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80万头、1870万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6万吨、11.6万吨、231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7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
一、主要做法
1.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了《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9厅委联合出台了《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按照“强奶业、促牛羊、稳猪禽、培特色”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整合资源要素,着力提升主产区发展优势和市场竞争能力。依据环境承载力,科学规划养殖、种植基地,加快引导畜禽养殖向环境容量较大的区域转移,建成了吴忠市孙家滩、利通区五里坡、兴庆区月牙湖、灵武市白土岗、平罗县河东等一批高标准牛羊养殖基地。大力实施肉牛、肉羊规模场标准化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国家级畜禽规模养殖场1400个,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达到45%和51%,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2.强化种养结合,推进绿色发展。按照“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种养科学配套、资源充分利用的绿色畜牧业发展。引导扶持养殖场配套建设饲草料基地或与种植大户签订饲草产销订单,粮改饲试点范围由奶牛主产区的3个县扩展到奶牛、肉牛及滩(肉)羊主产区的21个县(区),优质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优质苜蓿留床面积达到600万亩,一年生优质牧草种植面积120万亩。全面推进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形成了“规模养殖场+粪污收集处理中心+有机肥加工厂”粪污处理利用网络体系,推广应用了粪污全量还田种养结合、区域生态种养循环、第三方集中处理利用等一批新模式,规模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和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全区畜禽粪便产生量与农用地消纳能力基本平衡,初步实现了饲草料种植、畜禽养殖与粪污利用有效对接。
3.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提质增效。面对国内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和生产成本攀升的压力,着力提升良种化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滩羊重大育种专项和肉牛选育扩繁项目,组建安格斯牛核心群2500头,培育基因编辑滩羊核心群323只。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年推广优质肉牛冻精60万支、优秀种公羊1.2万只。肉牛、肉羊良种化比例分别达到85%和90%,出栏肉牛胴体重达到310千克以上,肉羊胴体重达到18千克左右。加强节本增效科技示范,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建立奶牛、肉牛、肉羊节本增效科技示范点240个,示范推广20项关键技术,年节本增效1亿元以上。同时,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国家肉牛改良中心固原试验示范站、海原县高端肉牛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进一步增强了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带动能力。
4.强化机制创新,促进融合发展。针对畜牧业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联结不紧密等发展短板,在创新畜牧业发展机制模式、拓展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利益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培育形成了盐池滩羊产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海原华润“母牛银行”肉牛产业扶贫模式等一批典型模式,为引领带动畜牧业创品牌、打市场、提效益注入了活力。积极推进山川融合发展,引导引黄灌区养殖、加工企业与南部山区养殖基地、苜蓿种植基地对接,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带动模式,完善产业链、密切利益链。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113家,服务范围覆盖全区78%的乡镇,为养殖场户提供冷配改良、精准饲养、饲草料加工配送、疫病防控等全方位技术服务,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
5.强化疫病防控,构筑安全屏障。在全区范围内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5种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每年免疫各类畜禽1亿头(只)以上,应免密度达到100%,平均免抗体合格率保持在84%以上。布病、狂犬病、包虫病人间报告发病率较2015年分别下降49%、85%、23%。积极开展饲料、兽药和畜禽产品质量检测,连续3年合格率保持在97%、94%和99%以上,有效地保护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6.强化政策扶持,巩固提升产能。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意见》《关于推进脱贫富民战略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每年安排财政资金2亿元以上,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其中,肉牛“见犊补母”项目资金1.2亿元,对饲养基础母羊的养殖场户,每繁育1头犊牛一次性补贴500元;滩羊繁育和保护利用项目资金2000万元,支持滩羊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组织创建滩羊品牌,抱团开拓高端市场;龙头企业带动肉牛、滩羊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资金3000万元,支持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屠宰加工销售肉牛5万头、滩羊50万只。通过政策引导,为巩固提升畜牧业基础产能和畜产品供给能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存在问题
一是环境资源等制约因素趋紧。适宜养殖空间减少,规模养殖建设用地紧缺,饲草料生产用地不足,种养结合不够紧密,粪污处理压力增大,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为解决青贮饲料不足,一些奶牛场到内蒙古、陕西和甘肃等地区收购青贮原料,最远运距达到500千米以上,每吨价格达到500元以上。南部山区农作物秸秆缺口较大,从灌区调购稻草、麦草,每吨价格达到700~900元。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牛羊肉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以销售胴体和初加工产品为主,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加工企业与养殖基地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畜产品优质优价体系不健全,对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不够。
三是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肉牛、肉羊产业仍以农户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例均在60%以下。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设施简陋、管理粗放、技术标准推行难度大、生物安全管理和粪污收集处理利用等问题较多,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四是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现有行政推动、自上而下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模式,在机制上、方式上已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加之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不足、规模养殖场技术骨干人才紧缺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了畜牧业整体科技水平提升。
三、下一步措施
一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针对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户转型发展的难题,研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引导农村畜禽散养户走出村庄,建立家庭牧场、规模养殖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专业合作社或股份制等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养殖科技水平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平,巩固提升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
二是加强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小农生产长期存在、广大养殖场户服务需求多样化和基层畜牧技术力量薄弱等实际情况,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培育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主体,扩大技术覆盖面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是加大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支持力度。扶持引导养殖场户利用自有土地、流转土地或订单生产等方式,建立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饲草料生产基地。建立多元化饲草生产供应体系,扩大粮改饲试点、高产优质苜蓿项目实施范围,鼓励发展黑麦草、燕麦、甜高粱等一年生优质牧草种植,建立完善“黑麦草+青贮玉米”等一年两收种植模式,提高优质饲草生产能力。
四是出台饲草运输绿色通道免收通行费政策。建议国家统一将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饲草(青干草、青贮饲草、农作物秸秆)列入《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执行饲草运输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政策,降低养殖企业饲草物流成本,鼓励饲草产区拓展饲草料供应范围,缓解饲草区域性、季节性供给不平衡的问题,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