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升肉牛肉羊产业竞争力
2020-09-18刘丑生张利宇刘瑶何洋
文│刘丑生 张利宇 刘瑶 何洋
2019年,我国牛羊肉产业处于供求趋紧格局,牛羊肉消费量及产品价格持续高位,母畜价格持续上涨,同时非洲猪瘟疫情给牛羊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依然存在。为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全国畜牧总站组织专题调研小组,对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江西等省区的牛羊产业开展了调研。调研小组选取牛羊繁育大县和专业育肥大县,实地走访了种畜场、育肥场、交易市场、屠宰企业,并与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人员开展座谈,深度了解牛羊肉产销情况、市场行情和当地政府在稳价保供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问题建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牛羊产业整体发展形势向好,但还存在基础产能有待加快提升、生产专业化水平偏低、优质饲草供应匮乏、产业链发展薄弱环节较多、设施装备滞后等问题。调研小组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形成该报告,旨在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可为养殖企业和广大农牧民提供技术服务和发展建议。
一、肉牛肉羊生产形势
1.牛羊肉产量小幅增长,总体供应偏紧。据对50个养牛大县定点监测,2019年年末肉牛存栏同比增长2.0%,其中能繁母牛存栏同比增长0.2%。2019年,肉牛累计出栏量同比减少3.0%,结合出栏活重测算,全年牛肉产量同比增加2.0%。牛肉供应总体处于偏紧状态。据对100个县肉羊生产监测,2019年肉羊累计出栏同比下降0.4%,累计产肉量同比增长1.2%,羊肉供应有保障。能繁母羊存栏和新生羔羊总量同比都有所下降,肉羊产能偏低。
2.牛羊肉价格持续高位,养殖保持较好收益。2019年,出栏活牛平均价格28.6元/千克,同比上涨8.7%;牛肉平均价格为73.13元/千克,同比涨12.3%。羊肉价格自2019年春节期间创历史高位且一直持续,2019年绵羊出栏平均价格为26.64元/千克,同比上涨14.7%,山羊出栏平均价格为38.26元/千克,同比上涨23.1%,牛羊价格的持续高位也带动肉牛、肉羊养殖收益增加。
3.牛羊肉消费需求日趋走高,拉动进口大幅增长。据监测,2019年牛羊肉累计交易量同比分别增长1.2%和4.7%。由于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全国猪肉供应大幅减少,带动了牛羊肉需求量大幅上升。由于国内牛羊肉量少价高,拉动进口量出现大幅增长。2019年,牛肉进口165.9万吨,同比增加59.7%;羊肉进口39.2万吨,同比增加23%。
二、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此次调研情况看,虽然肉牛、肉羊市场行情不断高涨,养殖收益不断提升,但产能的快速提升仍存在一定阻力和困难,资金门槛高、技术门槛高是目前限制肉牛、肉羊养殖的主要原因。
1.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人员补充更新难。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在不断加剧,对于产业发展所形成的挑战不容忽视。一方面部分小规模养殖户多数为年龄较大老人,由于身体原因,部分年龄较大养殖户拟退出肉牛、肉羊养殖。据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行业统计,2018年肉羊养殖户数量为3029户,与2017年相比减少10.57%;另一方面,养殖户工作环境差,又脏又累,青壮年劳动力不爱干,导致养殖场雇工难。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宁鑫生态牧场冯场长反映,当地平均工资3000元/月左右,但养殖场4000~5000元/月的工资水平只能聘请到高中学历以下的人员,而且雇佣人员留不住,流动性较大。
2.饲草料供应困难,资源利用率不高。在本地饲草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从外地购买饲草料成本较高。调研发现,青海省、甘肃省等地饲草运输受地域限制较大,100千米范围内的运输成本在40元/吨左右。我国大量的优质干草饲料需从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2019年我国共进口苜蓿135.6万吨,进口燕麦24.1万吨。以天然放牧为主要养殖方式的内蒙古等地区,肉羊养殖场经营者对草场依赖程度较高。自2015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气候均较为干旱,气候干旱导致牧场产草量减少,牧民为保证每只羊有充足的饲草料,主动缩减肉羊养殖规模。同时,部分养殖户还不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饲喂单一,影响了羊肉产量和品质。
3.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土地匹配难、粪污资源化利用难、质优价廉的饲草料供应难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养殖成本一直降不下来。这种情况在母牛养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母牛养殖本来在全世界都是比较效益低的状态,必须布局在饲草料资源丰富的区域,且实施放养才能盈利。我国尽管具备放养的地区较少(只有牧区具备),但在一些农区或半牧区采取小规模分散养殖,可有效利用当地饲草料条件,且可很好实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无论环保“一刀切”政策还是肉牛扶持政策都对小规模养殖明显不利。目前,每销售一头10月龄大的架子牛收益在4000多元,养10头牛才能有平均每月4800元的收入,而母牛售价在1.5万元,加上每月饲草费用,总投入需要20多万元,加上圈舍建设等费用,投资回报周期长。金融部门放贷门槛高、利息高、额度小、周期短,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牛羊产业发展的瓶颈。
4.产业链发展薄弱环节较多,产品附加值不高。一是养殖技术薄弱,尤其体现在肉牛养殖方面,无法养出高品质肉牛。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大力扶持的安格斯牛为例,安格斯牛的正常养殖周期在2年以上,但由于无法做到育肥期分阶段饲养,当地大部分安格斯牛都以10个月左右的架子牛出售,后期高价值增长阶段收益无法获得。
二是品牌建设力度不足,品牌带动力较弱。泾源县黄牛肉和盐池县滩羊均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盐池县在一系列政策支撑下,品牌效益初步显现,但泾源县黄牛肉尚未呈现较高的认知度和优质优价。
三是养殖端仍为产业的弱质环节。良种繁育滞后,没有形成专门的肉牛、肉羊品种和品系,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要还是以二寒羊等杂交羊为主要养殖品种,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竞争力;而且养殖基础薄弱,受疫病和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尤其是牧区草原冬季雪灾和春季旱灾发生较为频繁,牛羊生产的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牲畜暖棚、饲草料储备库和抗灾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配套率低,生产抗灾能力较弱,冬春季节死亡率高、繁殖存活率低、掉膘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
5.牛羊肉进口量持续增加,国际竞争力不足。据中国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牛肉进口量为165.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59.7%,进口国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乌拉圭和新西兰;羊肉进口量为39.2万吨,同比增长23.0%,主要进口国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与牛羊出口国相比,我国天然饲草资源分布不均,优质饲草料成本相对偏高,牛羊养殖整体处于高成本高收益格局,在国际竞争当中产品价格优势不足。此外,我国种质创新利用不够,缺乏专门化的肉牛、肉羊品种(系),牛羊肉产品的品质竞争力也相对较弱。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布局,推进肉牛、肉羊全产业链建设。推进牛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牛羊产业向“三北”布局,打造我国“三北”牛羊肉生产基地。加大能繁母畜的生产布局,既要打造“牧繁农育”,也要打造“农繁农育”,提升能繁母畜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引导和鼓励养殖散户特别是帮扶户稳步扩大养殖规模,由分散型向群体规模型转变,推进科学化、机械化饲养的进程,并在资金、技术、场地、配套设施、防疫、抗险等方面为其提供条件,确保肉牛、肉羊产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将肉牛、肉羊产业发展与粮改饲、种养一体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利益联结模式创建等项目相结合,统筹规划,加快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助推产业精准扶贫。
2.加强牛羊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要推进畜牧业现代化,首先要解决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供给西北,辐射全国的良种繁育体系。制定省级肉牛、肉羊遗传资源改良计划,筛选、扶持发展一批省级核心育种场,从硬件、软件方面给予支持,采用资源场与保护区相结合、活体保护与精子、胚胎保存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体系,引导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科学保种选育和利用,进一步健全肉牛、肉羊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为各地发展肉牛、肉羊产业提供种源保障。提高种羊、种牛企业的持续市场竞争力。支持有责任心、有育种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的现代化牛羊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建设现代化育种平台,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高标准育种专家工作站、实验室、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繁基地,共同培养高素质的育种人才,打造30~50个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肉羊、肉牛企业。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养殖户扩大规模。从调研情况看,肉牛、肉羊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入大,市场风险高。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一是进一步增加扶贫贷款和贷款贴息,解决小规模散户扩大生产的资金压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还款时限,为生产者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建立和完善母畜保险机制,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尤其是针对引进优质肉牛、肉羊良种补贴力度,积极引导相关保险企业开展肉牛、肉羊养殖保险试点,降低养殖户肉牛、肉羊良种购买成本,建立牛羊产业发展的长效扶持机制,增强肉牛、肉羊养殖场户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逐步构建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和农民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肉牛、肉羊产业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投资肉牛、肉羊产业。
4.加快推进饲草料产业建设,提高饲草料供给能力。饲草料是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应统筹开发利用天然牧草、人工种草、退耕还草、秸秆等“三草一秆”多种资源。加强饲草良繁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现代种业工程,优先发展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产业,提高我国饲草良种覆盖率和优质牧草自给率。推进饲草产品规模化生产,建设饲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基地,改善物质装备水平,提高饲草料生产效率。强化饲草病虫害防控,构建覆盖重要饲草料和重点区域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加快新型技术和防控药品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全程绿色防控体系建设。
5.提高草牧业产业设施装备水平。要以提高劳动效率和肉牛、肉羊生产力为方向,切实加快推进青饲料收获、饲草料加工调制、自动饲喂饮水、屠宰加工等全过程生产机械和设备的研发和利用,加大对饲草料种植、畜禽养殖、草畜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生物安全与防疫消毒等畜牧业设备装备购置的补贴力度,完善新型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体系,提升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和清洁化水平,推动现代肉牛、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6.加大肉牛、肉羊生产技术推广力度,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养殖技术不高、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是制约肉牛、肉羊产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研究推广适宜当地资源条件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应通过地方技术推广和服务部门加大对养殖业者的培训,提高当地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水平。同时,建立从育种、养殖、兽医等方面的人才队伍,挖掘基层人员积极性,形成全产业链人才协同机制的新局面,吸引并留住兽医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到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工作,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
7.推进实施牛羊肉精深加工工程。着力解决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支持建设牛羊国家级特优区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和加工品牌的竞争力,推进牛羊肉及副产品深度开发,提高产地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
8.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产品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通过高档雪花牛肉产品生产,冷鲜牛肉、牛排、牛肉干、牛肉休闲产品以及肉牛屠宰的副产品(牛皮、牛骨等)开发利用,提高肉牛产业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紧密合作,让优质特色牛肉品牌效应辐射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传统小农户。二是优化牛羊产品结构,做强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特色肉牛品牌影响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做强牛肉精深加工,满足消费者对于牛肉多元化消费需求,提高优质特色品牌竞争力、影响力。三是在建立品牌认证标准把好品质关的基础上,加大对地方优质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逐步实现优质优价,进一步提高优质畜产品的养殖收益。
9.加强行业统计监测信息服务与智能化全产业链牛羊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重视畜牧行业统计监测信息服务工作,密切关注肉牛、肉羊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建立肉牛、肉羊产业供需服务平台,全面、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动态,准确发布肉牛、肉羊产业市场信息,对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市场变化做出正确预警,服务政府决策,加强行业指导,正确引导肉牛、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构建全产业链牛羊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追溯体系能够实现“育种—养殖—加工—市场”全产业链的高度融合,追溯体系是实现食品安全,打造“安全、放心、健康”牛羊肉食品全产业链的必经之路。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智能化是保证追溯体系和大数据平台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建立国家级网格化种羊、种牛追溯系统及大数据云共享平台,在全国牛羊主产区县建立“育种—饲养—疫病—屠宰—加工—物流—零售—餐饮”全产业链各环节相关数据库,通过数据透视中控平台,进而构建大数据云共享平台及国家级网格化种羊、种牛追溯系统,为肉羊、肉牛育种提供数据支撑体系。
10.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强化政府动态监督、检疫,完善生物安全措施、规范行业标准、建设健康的上下游供应链,从根本上增强国内肉牛、肉羊产业的“抗病能力”。一是建立健全疫病应急防控体系和监测监管体系,遵循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搞好食物安全和重大疫病免疫的工作。二是加强牛羊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研发适合我国各牛羊主产区生产实际的牛病、羊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防控牛羊疫病的传播与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