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09-18王学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7期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血管性

王学颖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囊括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等脑内小血管病变造成的一种疾病[1]。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是导致各种脑血管疾病患者痴呆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老年患者。但脑小血管病多在患者进行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时才被检测出来,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分别是脑白质病变、LI。但因为脑小血管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且疾病具有隐蔽性、无症状性特点,所以难以被患者重视。且有研究[2]明确指出,脑小血管病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其实是一种由多种脑血管病造成的痴呆综合征,也是一种发病率仅低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为有效减少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制定有效方案预防疾病的发生非常必要。本研究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60 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60 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损害组(评分<26 分,认知功能损害)及对照组(评分≥26 分,认知功能正常),各30 例。损害组男21 例,女9 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3.41±6.15)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 例;年龄46~79 岁,平均年龄(63.36±5.7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均满足2015 年版《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中的诊断标准[3];均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确诊脑小血管病;腔隙灶<15 mm;年龄45~80 岁;患者及家属均同意,且自愿参与研究。

1.2.2 排除标准 存在抑郁症病史患者;存在双相障碍病史患者;存在先天性智能障碍以及其他疾病造成的痴呆患者;合并严重甲状腺疾病、肝肾功能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等患者;无法配合临床研究患者。

1.3 方法 调查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诊断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结果,结合患者的MRI 影像学图像白质病变信号进行评估,每个区域均采用3 分法(0~3 分)评估,总分为0~30 分。并观察患者皮质下深部灰质、白质内直径3~15 mm 的腔隙灶,并记录患者的病灶数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2 型糖尿病占比、高血压占比、高胆固醇血症占比、LI 病灶数、WMLs 评分、脑血管病面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占比、喝酒史占比、高甘油三酯血症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脑小血管病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I 病灶数、WMLs评分、高胆固醇血症是脑小血管病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08、3.221、5.443,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n(%)]

表2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影响人体大脑小静脉、小动脉以及毛细血管的病理过程,导致这种病理过程发生的病因较多,其中年龄增大、身体机能下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有研究[4]指出,在脑卒中中,脑小血管病中占20%。而脑小血管病是导致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第一原因,尤其是老年患者[5]。该观点于2008 年在国际卒中会议上首次被提出,提出后引发了各国关注,国内外研究者均对这一情况展开了相关研究。

从脑小血管病的表达形式可以看出,多数患者均是通过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才能及时确诊脑小血管病。患者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白质病变、LI。因该病的独特性,疾病难以被发觉,疾病进展速度慢,所以难以得到神经科医护人员的重视[6]。但随着临床医疗水平、影像学技术的提高,脑小血管病的诊出率越来越高,有关脑小血管病的研究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认识到脑小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有研究[7]指出,有60%的脑小血管病确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但临床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诊断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借助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达到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的目的,但是该量表在检测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时,敏感性较低,难以保证诊断准确率。这是妨碍临床进一步明确脑小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进一步了解疾病,临床针对“脑小血管病、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展开了大量研究。不同研究有不同结果,有研究文献[8]明确指出,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例数以及LI 病灶数、WMLs 评分均大于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脑小血管病患者。本研究与以上研究观点有一定重合,但也有一定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损害组(脑小血管病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年龄与対照组(单纯脑小血管病)患者的年龄不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脑小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均多发于老年人,其发病群体类似度较高,所以其年龄不存在差异。且两组患者的喝酒史、吸烟史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并不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患者数量过少相关,但喝酒、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本身就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其不存在差异是正常的。损害组患者的高胆固醇血症占比、2 型糖尿病占比、高血压占比均大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这三种疾病都会对人体脑血管造成一定损害,会诱发脑组织损伤。且脂质的过氧化会加剧人体脑组织损伤,继而导致人体 β-淀粉样物质的生成量异常增多,并在脑组织中沉淀,最终造成认知功能损害。而LI 病灶数量本就是造成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严重程度也会对认知功能造成影响。WMLs 评分本就属于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预警信号,所以WMLs 评分的高低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也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LI 病灶数、WMLs 评分、高胆固醇血症是脑小血管病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引起重视,及时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

猜你喜欢

脑小血管病血管性
基于CiteSpace的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稿约
《心肺血管病杂志》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预防脑部小血管病变控制三高很重要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脑小血管病,问题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