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现状与推进策略

2020-09-18王金岗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院校信息化

王金岗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400)

一、引言

本文基于调查研究的视角,对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把握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状况,剖析教学平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推进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有效应用,提升教学平台的使用率和应用效果提供有益借鉴。

二、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的编制

课题组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主题的分析,并结合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从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平台资源建设、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等几个维度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编制。该问卷采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半结构化形式,主要包括封闭式单选题、半封闭式多选题和开放型问答题三种类型题目共计21个。为尽可能保证调查的严肃性和真实性,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考虑到教师们有可能因为担心答卷会对学校产生不利影响,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度,因此,笔者在问卷的开始设计了指导语,说明本次问卷调查仅用于本课题研究,消除老师们的思想顾虑,并且在发放问卷时再次说明,对答卷信息进行保密,尽可能将这些因素的干扰降到最低。

(二)问卷对象的取样

本研究正式调查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向天津市内25所高职院校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2份,回收率为94.6%。其中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为95.8%。通过对上述有效问卷的基本信息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女教师略多于男教师,这与当前高职院校男女教师比例大致相同。而从职称结构来看,正高级和初级职称教师相对较少,分别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6.62%和9.56%;副高级和中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45.59%和38.24%。同样,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教师相对较少,为被调查教师总数的15.44%;而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为被调查教师总数的55.88%。不难看出,中青年教师是各高职院校的中坚力量,这也是符合当前高职院校现实状况的。另外,从专业分布看,此次调查覆盖了冶金、石油、化工、计算机、电子信息、机电、交通、铁道、航海、医学等类专业42个,覆盖面比较广泛。因此,本调查所取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一)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资源建设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教师所使用的数字化教学平台绝大多数是商业化平台和开放平台,主要有超星尔雅、DASCOM、清华教育在线、Blackboard等等;也有少数教师使用的教学平台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平台。教师们在使用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各自建设了不同类型的数字化资源。其中:86.76%的教师开发了PPT课件,66.18%的教师设计了电子教案,50%的教师录制了教学音视频,48.53%的教师建设了习题库,25.74%的教师开发了操作案例,24.26%的教师开发了微课,只有16.18%的教师开发了在线考试系统,还有13.24%的教师上传了参考书籍等文献资料,仅有12.5%的教师设计了常见问题解答。可见,PPT课件、电子教案和教学音视频依然是高职教师建设信息化资源的主要类型,而开发微课和在线考试系统的教师相对较少,这也说明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

(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技术培训

关于教师参加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技术培训情况是80%以上的教师参加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技术学习培训,其中参加1天的占23.40% ,参加2至4天的占30.15%,参加5至7天的占16.18%,参加8至10天的占2.21%,参加10天以上的占8.09%。

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形式主要以学校组织开展的面授或网络学习培训为主,占60%以上;其次是校外机构提供的面授学习培训或网络学习培训;还有少数教师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课程等方式自学,这部分教师仅占5%。由此可见,绝大部分被调查教师虽然参加过教学平台的学习培训,但是学习培训时间都比较短,同时还有19.12%的教师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学习培训,可见,很有必要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

(三)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的动因分析

图1是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主要动因的调查数据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教学平台的主要动因依次为:课程教学的需要(占53.68%),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占12.5%),出于对信息化教学的兴趣(占12.5%),提升能力项目建设的需要(占10.29%),优质(网络)课程的申报(占7.35%),学校(领导)的要求(占3.68%)。由此可见,课程教学的需要已成为任课教师使用教学平台的最主要动因。

图1 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主要动因

(四)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的基本情况

1.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频次与时长情况是,90%以上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了数字化教学平台。其中:偶尔使用的教师人数最多,占42.65%,每周使用1次的教师占15.44%,每周使用2至3次的教师占17.65%,每周使用4至5次的教师占5.15%,每天都使用的教师为11.03%。还有8.09%的教师没有使用教学平台。另外,从教师使用教学平台的时长来看,60%以上的教师平均每次使用教学平台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有近20%的教师每次使用教学平台的时间在1至2小时之间,还有不足10%的教师每次使用教学平台的时间在3至4小时之间,只有个别教师每次使用教学平台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总体来看,教师使用教学平台的频次偏少,每次使用的时间相对较短,使用教学平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2.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资源类型。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教学平台中使用最多的媒体资源形式是文本、HTML网页、OFFICE文档、WPS文档、PDF等类型的电子文档,占47.79%;其次是讲课视频,占18.38%;然后是图像和操作案例,分别占11.76%和9.56%。而动画和虚拟仿真系统使用的相对最少,各占2.21%。这与教师建设信息资源的主要类型基本一致。

3.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76.47%的教师经常使用教学平台上传教学课件,有72.06%的教师经常使用教学平台布置与查收作业,也有61.03%的教师经常使用教学平台发布课程通知,还有51.47%的教师经常使用教学平台上传参考资料,另有8.09%的教师使用论坛或聊天室,只有个别教师使用了博客。不难看出,教师经常使用教学平台发布课程通知、上传教学课件和参考资料以及布置与查收作业,而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的互动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有待改进,有必要增强平台操作的便捷性。

4.使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调查数据显示,“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分别占79.41%和55.88%;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是部分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分别占34.56%和30.15%;个别化学习则是少数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占19.85%,而发现式学习只有极少数教师使用,仅占9.56%。由此可见,“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运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另外,通过对教师在课下使用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80.88%的教师利用QQ、微信等手段组织学生交流,46.32%的教师则利用教学平台发布各种教学信息,31.62%的教师利用E-Mail等手段收集作业或提问,仍有11.76%的教师基本上不需要任何技术手段,可见,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的主要优势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71.32%的教师认为应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丰富教学内容,65.44%的教师认为使用教学平台有利于师生间的资源共享,52.94%的教师认为运用教学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52.21%的教师认为使用教学平台能够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节约教育资源,50%的教师认为运用教学平台则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也有44.85%的教师认为使用教学平台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提供个别化的学习。只有不足1%的教师认为作用不大,没有必要使用。可见,99%以上的教师都认可数字化教学平台对教学有较大的作用。

(六)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的制约因素

关于当前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制约因素的调查分析如图2所示。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教师们认为“缺乏相应激励机制”是当前制约教学平台应用的最主要因素,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55.15%;其次是“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欠缺”和“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均超过了被调查教师总数的40%;再有就是“教师时间和精力不够”,也接近被调查教师总数的40%。此外,“教师思想观念落后”、“教学平台更新升级困难”、“网络硬件资源不足”也占到被调查教师总数的25%以上,而“领导重视不够”、“资金问题”等因素所占比例均不足20%,这与前期文献研究的结果也基本吻合。就学生“学”的角度而言,教师们认为“缺少学习积极性”是影响学生使用教学平台的最主要因素,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67.65%;其次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和“缺乏教师对教学平台的使用引导”,分别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46.32%和41.18%。除此之外,还有38.97%的教师认为网络硬件资源不足也是影响学生使用教学平台的主要因素。

图2 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的制约因素

(七)数字化教学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教学平台的功能有待完善,有42.65%的教师认为可用教学资源数量较少,有近40%的教师认为教学平台智能程度较低、不能提供智慧学习,也有30%以上的教师认为可用教学资源质量不高、教学资源内容更新较慢,还有四分之一以上教师认为可用教学资源重复建设、教学平台稳定性比较差。此外,也有19.85%的教师认为网络课程形式不丰富、缺乏吸引力。

关于教师使用教学平台教学时遇到主要困难的调查统计发现,有50%以上的教师认为缺乏适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是使用教学平台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也有45%以上的教师认为是缺少信息化教学环境和设备,而有30%以上的教师认为是个人时间和精力不够以及欠缺信息化教学相关理论,个别教师认为是网络问题。以上调查结果与课题组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四、调查结论与推进策略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结合有关文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当前高职院校基本上已将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学平台的应用优势得到了任课教师的普遍认可;文本类和视频类资源是任课教师开发和使用的主要信息化资源,教学需求是任课教师使用教学平台的最主要动因,教学平台已成为任课教师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信息化手段之一;高职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使“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已成为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这正是体现了近年来国家政策文件和各级示范校、骨干校建设的引领作用。然而,本次调查也显现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学相关激励机制尚不健全、数字化教学平台功能和信息化资源质量有待改进、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急需提高等现实问题。基于此,笔者给出推进数字化教学平台使用率和应用效益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多层次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稳步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效果。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多层次的教育技术培训,稳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对于面向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和通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技术培训,可采取聘请教育技术专家讲座、邀请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人员指导和优秀教师案例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使全体教师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掌握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稳步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平。对于专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等专用教学软件技术培训,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采取到相关企业实地考察、参加专项培训和共同研讨的方式,提高专业教师运用专用教学软件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对于有较好专业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可选派他们到有关高校、科研机构或校企合作单位,通过参与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数字化教学平台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学平台研发能力,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为高职院校现有教学平台的二次研发和功能完善提供技术保障。

(二)健全信息化教学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健全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激励机制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制度保障,也是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积极性、推动教学平台应用效果的重要举措。为此,高职院校可从三方面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教学评价激励机制。一是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将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绩效、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信息化教学指标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并根据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效果动态调整指标权重,持续增强教师使用教学平台的自觉性和重视度。二是建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着重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活动安排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规范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三是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激励他们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基于互联网+思维,恰当运用教学平台现有功能,积极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信息化教学实践,并给予他们优先立项与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在教学平台应用和信息化资源建设中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所取得的成绩并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表彰,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全院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适当改进数字化教学平台功能,切实提高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效率

众所周知,教学平台功能的适用性和操作的便捷性直接影响到教学平台的推广应用效率。由上述调查分析不难发现,高职院校现有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大多数是购买的商业化平台或开放平台,这些平台功能结构相似,主要面向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职业教育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对其在职业教育中的推广应用带来了一定困难,这也是多数教师认为教学平台功能有待完善的根本原因。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已有教学平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应用可行性分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选择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方式适当改进教学平台功能。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从整体上优化教学平台功能结构,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并将学校特色融入其中,同时增加智慧学习功能,提高教学平台的适用性和智能化水平。二是从局部上完善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互动更加迅速,满足互联网+环境下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活动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学平台操作的便捷性。三是从资源建设上要依据课程教学目标,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案例,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及其呈现方式,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体质量,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切实提高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效率。

(四)探索有效的互联网+教学策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恰当的教学策略是提高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主动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有效发挥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与技术优势,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针对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新技术手段和呈现方式创设教学情境,积极探索适合互联网+环境的情境互动、协作探究和混合式学习等互联网+教学策略,在为学生营造宽松学习氛围的同时,依据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推送适当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在数字化环境中,依据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信息加工、体验情感,建构知识,完成相应任务的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帮助和激励他们形成概念、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情操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主体与主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有效提升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效果和信息化教学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数字化院校信息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