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给排水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2020-09-17冯依林梅雨
冯依林 梅雨
摘 要 本文简要阐述給排水系统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装配式建筑给排水深化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给排水技术;装配式建筑;预留预埋
1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因其环保、节能的特点以及施工速度快的优势,发展尤为迅速。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揭开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篇章,全国各地都开始了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工作;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并发展装配式建筑,缩短建筑工期,减少建筑垃圾,降低扬尘污染,提升工程质量;至今已逾20年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与经验的积累,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已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1]。
2建筑给排水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体系,但仍有许多地区因地理环境及技术等因素影响发展较为缓慢,存在供水水压不足、给排水管道年久失修等现象,水资源分布不均使我国成为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传统的储水装置具有二次污染的缺陷,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给排水系统及技术改善与提高已迫在眉睫[2]。
3建筑给排水系统分类
建筑给排水系统是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系统的总称。建筑给排水系统包含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给水系统又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分为生活污水系统、生产废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1)建筑给水系统。生活给水是指居民生产生活中用于盥洗、洗涤及烹饪、饮用等日常生活用水的给水系统。生活给水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必须严格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生产给水主要是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工艺用水。生产用水对水量、水压及水质等方面的要求随工艺要求的差异而不同;消防给水是指供建筑工程消防灭火等用水的给水系统。消防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但水量和水压必须满足相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生活给水、生产给水和消防给水可独立设置,也可根据用水对象对用水要求的不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设置共用系统。在工业企业内,给水系统比较复杂,且由于生产过程中所需水压、水质、水温等不同,又常常分设成数个单独的给水系统,为节约用水,可将生产用水划分为循环使用、重复使用及循环和重复使用相结合的给水系统。
(2)建筑排水系统。根据排水的水源性质,建筑排水系统可分为生活污水系统、工业废水系统以及雨水排水系统三类。
生活污水主要指居民生产生活排放的污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受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形成中水,可二次利用,用来冲洗厕所、汽车以及道路,浇灌绿化等;工业废水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被用特定工艺用途而受到水质污染或水温变化的废水。水质污染较轻的废水经简单处理后可重复利用,水质中含有很高浓度的污染物质,甚至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时,必须经过严格处理;雨水是指建筑物屋面和室外地面上的雨雪积水。在建筑屋面设置雨水排水系统,能够有系统、有组织的将屋面雨水及时排出到室外,否则会造成屋面漏水等隐患,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
4建筑给排水技术
(1)同程给水系统。同程给水系统是指供水主干管与各供回水分支管构成的循环回路的总管道长度均相等的给水系统。该系统各循环回路流量分配较为均衡,水力稳定性好,适用于管路较长、环路较多的给水系统。
(2)同层排水系统。同层排水系统是指卫生间排水支管均不穿越楼板,在楼层内连接到排水主立管的排水系统。相较于一般排水系统,同层排水管道敷设在本层空间以内,便于住户改造卫生间布局,减小排水噪音,降低漏水概率,避免堵塞和渗漏等管道问题影响下层住户[3]。
5建筑给排水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装配式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最重要的是将施工阶段遇到的问题提前至设计阶段解决,并结合装配式建筑特点,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尽量减少甚至避免管道穿梁、穿楼板留洞,减少预埋件,将预制部分结构构件生产与设备安装和室内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制构件中的预留预埋工作。
(1)给水管道的预留预埋。装配式建筑室内给水管道的预留预埋设计应在原有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室内给水系统遵循上行下给式或下行上给式给水方式。给水管竖向沿室内墙体敷设时,深化设计时应在室内墙体上预留墙槽,墙槽深度不应大于40mm,宽度不应大于50mm,横向墙槽宽度不应大于500mm。横向敷设的给水管道应埋设在地面找平层内或吊顶内、贴墙角敷设。
(2)排水管道的预留预埋。装配式建筑室内排水系统设计应尽量采用同层排水技术,减小排水竖管穿楼板的概率,排水总立管应尽量设置在公共区域管道井内,以减少预制构件的预留预埋工作。排水管道穿越屋面时应预埋防水套管,穿越楼层板或非外墙墙体时可预留对穿孔洞或预埋普通套管。
(3)给排水附件的预留预埋。建筑给排水系统在深化设计时,部分附件可直接预埋于预制构件上。如设于预制构件上的线管、线盒、地漏、排水栓等。此类预制构件在生产加工完成后及吊装运输的过程中,需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避免预埋的附件被磕碰破坏或被杂物堵塞。
(4)预留预埋的定位。由于预制混凝土构件是在构件厂加工后运至施工现场组装的,和主体结构间靠相关节点连接,因此,所有预留预埋件的定位除了要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外,还要考虑施工现场给排水系统安装空间及施工吊装带来的误差影响[4]。
6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对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和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给排水系统在装配式建筑上的应用,不仅要考虑经济成本、性能特点等因素,还要结合装配式建筑特点,降低给排水系统的多样性,降低工程造价,保证给排水系统满足现代装配式建筑模块化施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平.装配式住宅中给排水专业的优化应用与研究[J].给水排水,2017(12):75-78.
[2] 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7):114-115.
[3] 李天鸣,余海静.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的体会[J].山西建筑,2004(20):102-103.
[4] 姜声字,迟艳峰.浅谈建筑给水排水技术[J].民营科技,20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