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控制措施

2020-09-17郑文彪

建筑与装饰 2020年25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郑文彪

摘 要 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裂缝,而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施工振捣等工作入手,从而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措施;裂缝

1工程概况

某发电有限公司2×66万千瓦新建工程中2号汽轮发电机基础为长35.952m,宽18.3m,底板厚3m,混凝土标号为底板C35,砼一次浇筑量1937m3,为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如何有效预防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是本工程施工阶段监理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故在混凝土施工和养护过程中都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以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1]。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1)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2)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

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70℃左右,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3)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需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混凝土收缩的主要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3.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严格审批施工方案,抓好施工准备工作。在审查施工方案时重点审查分层浇筑的合理性,温度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审查施工方案中温度及温度应力的计算,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不超过25℃,温度陡降不应超过10℃;审查测温措施及测温点布置是否合理;同时注意所采用的材料如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是否符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配合比设计是否最优;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是否合理;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差是否控制在初凝前;各项应急措施是否可靠;施工中其他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等。

(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和安定性好的水泥,所用水泥控制在出厂半个月以上,以降低水泥的活性,禁止使用刚出窑的水泥;尽可能应用粒径较大的粗集料及掺加片石,若用泵送混凝土,在满足混凝土流动性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粒径较大且连续级配的砂、石,尽可能降低砂率,这样可以减少水和水泥的用量,降低水化热;要用饮用水进行拌制,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一般控制住1%以内,并不得混有有机质的杂物。

(3)外加剂和配合比控制。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品种,掺加一定量的外加剂,可有改善大体积混凝土性能。 掺粉煤灰可减少绝对水泥用量;应用减水剂,可有效降低水化热, 它有缓凝作用使大体积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相应延缓,使放热高峰推迟,有利于抗裂,还可大大减少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接缝的可能性。对拟选用的原材料、外加剂,需进行配合比优化,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的施工配合比必须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性能指标;另外,现场监理工程师还应随时抽查实际配制情况,防止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任意性。

3.2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1)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及时纠正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2)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冷却骨料及水泥, 加冰拌和,避免吸收外热, 泵送管道和拌和车等运输工具及模板和混凝土外表面要避免阳光直射。

(3)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筑一层铺底水泥砂浆,以减小下部垫层对上部混凝土的约束。

(4)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随时去商品混凝土厂家检查配料是否按配合比进行,现场对坍落度进行抽查。

(5)混凝土运输出现异常时,要及时督促施工单位与厂家联系;出现堵管时,要协助施工单位分析原因,尽快排除,避免因拖得过久而形成冷缝。

(6)督促施工人员分层浇捣,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及时移动泵管,尤其在浇捣过程中要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沿坡度布设好振捣棒,确保各部位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时振捣棒应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点均匀,防止混凝土离析和漏振。

(7)检查水平施工缝处理是否按方案要求进行,督促施工人员及时压实、拉毛。混凝土初凝前,用平板振捣器拖动振捣一遍。待初凝前再用抹子进行抹压搓平。在混凝土初凝后至混凝土终凝前,视混凝土表面的凝结状况进行多次抹压,尽可能消除混凝土所产生的干缩裂缝。

(8)按规范要求留设试件。

3.3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养护监控

(1)督促施工方做好测温工作,通过测温进行温控,以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当发现温差大于25℃,应及时对混凝土内埋设的冷却水管进行通水冷却或加强表面保温,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和裂缝。

(2)对已成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及时督促施工方进行早期养护工作。大体积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 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从理论上分析, 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 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应在施工中切实重视起来。

4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具有综合性。只要加强在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就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监理工程师只要增强责任心,一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就能够很好的解决,其通病也是可以预防和消除的。

参考文献

[1] 鄧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科技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裂缝
工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蔚汾河特大桥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