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旁衬 魅力无穷

2020-09-17唐惠忠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史可法月儿手法

唐惠忠

导语

旁衬是映衬的一种,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其特点在于利用事物间近似、联系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旁衬的双方是相映成趣的“绿叶”与“红花”的关系,借助“绿叶”之“绿”映衬出“红花”之“红”。在写作中娴熟运用旁衬手法,能营造出优美的艺术氛围,收获韵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写作指津

一、巧用旁衬,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诗文和绘画在许多表现手法上是互相借鉴、互相启发的。古代画家画“清风徐来”,或用柳枝摆动来衬托,或用鹰毛翻卷来比照,以实衬虚,才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同样,文学艺术遇到状写流水、月光这类难言之物、难状之景时,也常常要采用旁物的形象来描其形、绘其色。

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粗略一看,全文对潭水着墨有限,但仔细玩味,写石绘鱼无不突出了潭水。作者写小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石上满是“青树翠蔓”,在微风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试想,这样一个被石砥、石屿、石堪、石岩环绕着的小潭,怎么会不“清”?“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几句,纯写游鱼,却使澄澈的潭水粼粼映眼——因为水透明,所以“日光下澈”时,鱼才“影布石上”;而“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当然既是水里的鱼,又是潭底的鱼影。文章以玲珑的石、青葱的树、灵动的鱼衬托一潭清水,既空灵又逼真,真可谓形神兼备。

朱自清先生也深谙旁衬之妙。他在《荷塘月色》《松堂游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中,屡屡通过其他景物的烘托,对月色进行加倍的描写。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中,把月光描绘得高度传神: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地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在这里,作者一方面通过“一汪水似的”蓝天使月儿“更出落得精神”,另一方面以垂柳的倒影映衬出月影的美丽,以月光、树影的和谐组合映衬出月色的韵味,以枝条交相“缠”“挽”,表现了月儿的深情款款、柔美动人,不能不令人叹赏。

二、巧用旁衬,创奇妙形象见于言外

文学作品中塑造形象时,直笔、衬笔各具其妙。直接描写主要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精雕细镂,写出人物的性格。但是一味地直接描寫,笔法未免欠丰富,表现力上也略显平淡。若能借助旁人的态度、感受和反应等展现主要人物,或传其精神,或现其技艺,那么构思上就别具匠心,语言含蓄有味,令读者耳目一新又回味不尽。

例如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中写了两个人物,一是左光斗,一是史可法,将笔墨落于史可法而归意于左光斗。文中写史可法冒险探狱,从现象上看是史可法报答师恩,但实际上却是显示恩师提携、奖掖史可法于贫士之间,恩重如山,由此折射出左光斗爱才、育才的光彩。描写史可法忠于职守时:“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语言细致动人,表现了史可法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一切经史可法解释,是担心“愧吾师”,可见恩师的影响之大、之深。反过来讲,正表明了当初左光斗独具慧眼、知人善任。越是描绘史可法,越是衬托出左光斗的形象,两相辉映,收到了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旁衬之妙就在于:它远比直接颂人来得耐人寻味,也更具说服力。

又如叶君健先生的《看戏》,描写了群众观看梅兰芳大师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也突出运用了旁衬手法。文章落笔不凡,先写公园里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再写虽然暑气未消,但观众之多实属罕见:“每个角落”“过道的石阶上”都是人,并形成了一个人海,“海在屏住呼吸”。显然,写演出之前静谧的气氛,写万人争看演出的盛大场面,为的是衬托出梅兰芳精湛的表演技艺,以奇笔写奇事,出奇制胜。当主角出场时,“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极力突出观众的如痴如醉;演出时“观众像着了魔一样”,结束后观众不约而同“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显而易见,写观众静也好,写观众动也好,都是以新颖别致之笔,从侧面展示表演者超凡脱俗的演艺。旁衬手法的成功运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余地。

三、巧用旁衬,抒真切之情感人至深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身边之景抒发内心情感,以景显情,情在景中,这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传统手法。

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一个范例。曲词紧扣暮秋天气,映衬出离人伤感,委婉有致地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的情感波澜。“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先以碧云、黄花等富于时令特征的景物,构成一派“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情境,抒发了难以言明的苦痛欲绝之情;末二句一问一答,也是以景语衬离情——在离人崔莺莺的心目中,枫林似乎是被她的离情感染,才变得血红血红的。这样借景言情,情景交融,把刻骨铭心的惜别之意展现得出神入化。

又如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妹文》,作者袁枚也写景来寓情。文中写妹妹墓地的环境:“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用羊山的空旷荒凉,映衬出作者的满腹愁肠以及强打精神告慰亡妹的心情。写祭奠之时,“纸灰飞扬,朔风野大”,北风肆虐,呜呜有声,穿掠过野外坟地,借这一凄恻动人的场景,传达“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的茫然之感和黯然销魂的悼亡之情,读后令人深受感染。

总之,高明的作者总是对旁衬手法运用自如,善于通过对旁物、旁人、旁景的描绘,来使文章中的景更逼真,人更生动,情也更感人。

微作文

夏夜十点,一轮弯月嵌在漆黑的夜空,洒着点点月光,几颗星星孤零零地散落其旁,却更显凄凉。公路旁,几声蝉叫,几许蛙鸣。远处,几辆狂飙的摩托,几盏暗淡的街灯。

我,像一个侠客,挎着单肩背包,仿佛身负宝剑,走路带风,一脸傲气地沿街晃悠。街上的行人刚开始还很多,他们略显匆忙,或许,他们都希望早点回到那个温馨的家中,或许,家人已为他们准备了可口的宵夜……想着想着,我觉得肚子有点饿了。

街边的店铺陆续关门,仿佛一个个看客,还没看完我索然无味的“独角戏”就悄然离场,一扇扇落下的卷闸门仿佛一声声失望的叹息,又像是对我的愚蠢行为的嘲笑与奚落。

我轻蔑一笑,继续朝我那似有似无的目的地走去。我拐进一条小巷,小巷幽深而静谧,没走多远,我便注意到了不远的墙脚处,两个顶着一头黄毛、蹲着吸烟的青年人。我警觉起来,他们不会敲诈勒索我吧?我马上转身快速朝巷口走去,幸好他们并没有起身追我,我略略地松了一口气。突然,从旁边漆黑的巷子蹿出一只大狼狗,龇牙咧嘴地朝我尖锐狂吠,我甩着背包落荒而逃,竟没了丝毫侠客风度。

待我摆脱那只大恶狗后,我不禁心酸,觉得自己更像是一只无家可归的“丧家犬”。

——郭观石《夏夜十点钟》

【评点】

片段通过描绘孤独的星月、匆忙的行人、落下的卷闸门、狂吠的恶犬等画面,与“我”的形单影只形成对比,衬托出“我”孤寂的心境。(指导教师  郑世荣)

猜你喜欢

史可法月儿手法
月儿船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月儿
酒祭
史可法以身殉国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邻居家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