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尽境有源
2020-09-17刘波
刘波
贾荣志《照人胆似秦明月 送我情如岭上云》136厘米×68厘米 2020年作
对于一位画家来说,生活在泰山脚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泰山给了贾荣志太多的灵性与滋养,在年复一年的季节轮转中,他在泰山之巅想像着历代帝王封禅仪式的庄严、肃穆,体会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情怀,感悟着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心胸。
贾荣志《江山本如画》136厘米×68厘米 2020年作
气象萧森、笔力遒健、意态轩昂,贾荣志笔下的泰山尤能在温雅恬静的情致中传达出博大的胸襟、丰富的想像和旺盛的生命力。其画面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以及“画欲暗不欲明”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在粗放中体现了宁静典雅的气质。其巧妙的构图和精炼的画面,描绘出诗一般的境界。
每次到泰山写生时,哪怕只是随便走入一个小山坳,贾荣志都能感受到泰山的博大。他觉得,关于泰山主题的创作还有不少层次和不少课题等待挖掘。“我们这一代人与古人理解大自然的方式也不同,每一代人画泰山都应有自己的视角。泰山题材的创作并非一味沿袭过去、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革的。”
贾荣志《山西悟道村写生》 34厘米×58厘米 2018年作
贾荣志《浙江丽水古堰写生》 31厘米×50厘米 2018年作
除了对泰山无比迷恋外,贾荣志还奔走四方,访遍名山大川,深入大自然了解自然之美,以自然为一切创造的源泉。
成熟画家的眼睛,绝不固定于一个熟悉的物象。贾荣志每年都要安排出时间到各地写生,所以他的作品中总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染力。他很喜欢在外出乘坐火车时观看窗外的风景。其实,这是一种移动式观景法。他认为,在户外徒步写生时移步换景比较慢,人们会长时间以相同的视角观察同一角度的对象,很容易造成视觉上的疲劳。而在移动的火车上,人们所感受到的世界是不停变化的、流动的,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不同的景致,这更加符合这个世界的本质。
贾荣志《云南写生》 24厘米×46厘米 2017年作
贾荣志《云南写生》 24厘米×46厘米 2017年作
賈荣志《云南写生》 24厘米×46厘米 2017年作
贾荣志《吴哥窟写生》 68厘米×136厘米 2018年作
贾荣志《贵州安顺写生》 24厘米×46厘米 2017年作
贾荣志喜欢不同的风景,这些素材体现在画中,可以看出他将自己的情、意、德、才、识、胆统统融入山川的意象之中——那千岩竞秀的气象、灵趣飞动的意志、冲虚简静的精神是与他自己的性灵、襟怀抱负、独立高迈的人格、虚灵简远的精神气质共同构成的,那山川的精神正是他自己情致襟抱的外现。
贾荣志
现为山东画院山水画创作室主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华通美术馆名誉馆长、泰山山水画院院长、北京水墨行动组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委员。
所谓水有源来木有根。山水画要创新发展,源头和根本就是写生。
这如同一棵小树根植于大地,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如果它们只是种在花盆里、温室里,是难成栋梁的。
通过写生,画家从自然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养份,能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说大了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就小了是自己在创作时不会陷入枯竭。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山水精品佳作,无不是建立在写生基础之上的。如董源、荆浩、石涛、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等巨匠,均是通过大量深入自然对景写生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一点,在学术界是认同的,是普遍的价值规律。
写生,让画家与自然之间形成了脐带关系——自然输送养料给画家,画家成长后反哺自然,从而创作出不负时代的精品力作。
——贾荣志
贾荣志《浙江绍兴写生》 34厘米×58厘米 2019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