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塔”奇兵

2020-09-17许名波郑茜

故事会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电视塔双塔中建

许名波 郑茜

千里尋踪

那是1984年3月15日,沈阳大雪纷飞,一位名叫孙方垂的老人,从收音机中听到了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深圳国贸中心大厦正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攀升,创造了国内外大型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新纪录。孙方垂先是错愕,后是狂喜,他兴奋地喊起来:“这太好了!”

老人正在兴奋中,电话铃响了,他接起来,只听对方说:“孙老,你听到新闻没有?有家叫中建三局的企业,采用滑模技术达到三天一层楼的效率,这可是奇迹啊,我们的方案有救了。”

孙方垂说:“老吴,我刚刚听到,也准备给你打电话呢,这真是太好了!我们立马去武汉一趟,找中建三局谈谈吧。”

孙方垂,时任广电部设计院总工程师,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知名专家,电话那头的“老吴”是辽宁广播电视厅的总工程师。他们为什么这么兴奋?原来这两人一辈子从事广播电视塔的设计工作,他们多么想在中国的大地上矗立起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电视塔啊!可是,辽宁广播电视塔设计稿出来后,国内无人敢承接。正当孙方垂为此烦恼时,无意中听到的广播消息让他兴奋不已。于是,他与老吴一起赶赴武汉,拜会时任中建三局局长的张恩沛。

不巧的是,张恩沛已经去了深圳。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深圳,到了深圳,得知张恩沛去了广州,于是他俩又跟到了广州,不料张恩沛却又返回了武汉,于是他们又跟到武汉。哪知到了武汉,张恩沛又去了深圳,他们再次追到深圳,绕了一大圈,终于在深圳国贸工地碰了面。老吴一把抓住张恩沛的手说:“张局长,我们是东北的年糕,黏上你了,你甩都甩不掉的。”

张恩沛被他们所感动:“既然别人干不了,我们就试试看吧。”

辽塔会战

辽宁广播电视塔,简称辽塔,由基础、塔座、塔身、塔楼、混凝土桅杆、钢桅杆及天馈线七部分组成,塔高305.5米,时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混凝土总量12670立方米,钢材总用量3900 吨。此前还无人施工过类似的电视塔,既没有超高吊装设备,安装困难重重,工期又很紧,而且沈阳高寒多风,冬季漫长,每年的有效施工时间仅8个月。

难题一个接一个,其中,最难啃的“洋”骨头,就是在塔楼倒锥面上的2000多平方米、从联邦德国进口的擦窗机的安装。

说它最难,是因为该单元式结构幕墙不仅单元重——最小单元300多公斤,最大则为800多公斤,更主要的是安装部位施工人员很难到达,悬挂幕墙的近600个节点的空间位置就更难确定;再加上当时玻璃幕墙在国内还是新鲜东西,像辽塔这种安装部位和结构形式,不仅当时国内绝无仅有,放到现在还是比较少见的。据说当初业主到联邦德国考察订货时,生产厂家就说过,即使在他们的指导下,辽塔的幕墙工期也要6个月。为此,建设单位不得不花巨资聘请两位联邦德国专家来华指导安装。

傅开荣时任三局机械施工公司经理,他调来德方的方案,一看一头冷汗。原来这个方案根本不实用,因为中国当时根本不具备德方的设备,而购买德国设备又要花一笔巨额资金,这是项目不能承受的。

怎么办?傅开荣苦苦思考,很快,一个创新设想浮现在他的脑海中。第二天上班,他在仔细研究之后,一个方案在他头脑中慢慢清晰起来。此后连续四天,他都工作到深夜,不仅完成了方案的文字编写工作,还设计并绘制了方案实施时所必需的专用安装机械的全部零件加工草图。第五天上班,他把方案提交建设单位聘请的技术顾问审查,并翻译成德文,发到厂家征询意见。德国专家是高傲的,但并不固执,他们看后二话不说,连称“OK”。

1988年9月,由中建系统、广播电影电视部设计院、辽宁省和沈阳市主管部门组织20位专家担任评委,对辽塔成套施工技术进行评审,一致认为此成套技术在国内领先,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后来,这项工程荣获1989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天塔雄风

1988年,中建三局又接了世界唯一水中塔——天津广播电视塔的施工建设。天塔高达415.2米,为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其塔楼悬在高空,最大直径比当时世界第一高塔多伦多塔塔楼直径大出2米多;抗震烈度9度,是世界上抗震能力最强、高度最高的电视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技术难度大……而主体工期仅23个月,为世界同类建筑的一半。

鉴于该工程的高难度技术,三局人自行设计国内罕见的筒中筒滑模平台,经过不断改良,1989年6月11日塔身滑模一次试滑成功,到同年12月1日塔身已滑升到184米,平均每天滑升2米。应该说工程的进展是比较快的,但有关领导认为还是太慢了,他们指示天津市和中建三局再多想办法,“务必在1991年春节试播两个频道”。

天塔工程现场指挥组组长是傅开荣,他心中十分明白:要实现这一要求,首先必须在1990年8月下旬完成天塔工程主体的钢筋混凝土施工,然后又必须在70天内完成天塔塔楼1560余吨、2300余件钢结构的安装工作,还必须在1991年元月中旬以前将钢桅杆一体化天线顶升到位安装就绪。但是,按既定施工方案,连年底完成天塔主体滑模施工都不能确保……

傅开荣开始深思如何突破瓶颈,特别是如何解决垂直运输问题,他想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但时任技术攻关组副组长的肖励生认为这种方案没有先例,风险太大。肖励生说:“傅书记,你这套方案好是好,但是危险性太大,一旦出了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傅开荣说:“老肖呀,如果不采用这一措施,实际工期就要比辽塔的两倍还长。”傅开荣进一步说:“如果你还认为风险太大的话,那么井架的设计、图纸均由我来完成,你们按图实施。一旦出了事,责任我负,坐牢我去!”

肖励生连忙表态说:“既然您都这样讲了,那我们有困难一起挑、有风险一起上。”说完,他看着傅开荣,四目交汇,两人都在对方眼神中读懂了信任和责任,然后四手相握。

到6月下旬,这一独创方案在天塔亮相,当一些同行和专家问及这么好的方案为什么从来都没有透露过时,他们听到的回答是:“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

1991年1月10日,天塔主体工程完工,是以世界同类建筑一半的工期优质高效完成的。其中,两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建三局的“拳头产品”!

“双塔”圆满收官,三局建设者“建塔先锋”“建筑铁军”的称号蜚声全国……

(发稿编辑:姚自豪)

猜你喜欢

电视塔双塔中建
双塔双循环湿法脱硫系统SO3脱除率及排放测试
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超低排放运行优化研究
新年感怀
美丽的电视塔
电视塔
双塔水库抬高汛期限制水位的可行性探讨
德国
三角板“牵手”直尺
中建五局广东公司“十三五”瞄准新目标:打造“三个数一数二”
中建三局一公司:技术革新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