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田阳畜牧业发展看怎样实现乡村振兴

2020-09-17陆东元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渔牧技术推广站

中国畜牧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畜牧业养殖户养殖

文│陆东元(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渔牧技术推广站)

在20世纪之前,由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充足,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牛、养鸡等,我国农村“六畜兴旺”。20世纪以后,我国畜牧业得到迅猛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养殖逐渐取代了传统养殖,加上农村劳动人口的大量外出打工,农村畜牧业出现“衰退”现象。农村畜牧业如何振兴,在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更值得我们去共同探讨。

一、田阳县基本情况

田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河谷中游,是国定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贫困县之一,东西最大距离4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7千米,由南部石山区、北部土山区、右江河谷平原三个不同区域组成,全县辖区总面积2394平方千米,辖10个乡镇152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95元。田阳县气候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宜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种植冬季蔬菜、水果、甘蔗以及养殖猪、鸡、牛、羊等。

二、田阳县农业产业情况

田阳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蔬菜种植业发达,是中国果蔬名县、“中国芒果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全国南菜北运基地,同时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坐落在田阳县,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每年在田阳县举办。201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7万亩,总产量80.3万吨,水果种植面积48.77万亩,总产量34.8万吨,生猪出栏25.04万头、肉鸡出栏297.5万羽、牛出栏0.82万头、羊出栏4.83万只。全县农林渔牧业总产值42.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1.61亿元、林业产值3.39亿元、牧业产值6.02亿元、渔业产值1.88亿元,畜牧业占大农业比重14.03%。

三、田阳县发展畜牧业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田阳县畜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测算,2018年田阳县共有30570户农户发展畜牧业,其中养猪共9558户,出栏生猪20.15万头;养鸡共13379户,出栏肉鸡188.37万羽;养牛共4357户,出栏牛0.82万头;养羊共662户,出栏羊4.83万只,其他(鸭、兔、蜜蜂、竹鼠等)共2614户,23万只(箱)。较大的农村畜牧业生产群体,在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

2.产业结构得到逐步调整。近年来,在市场竞争倒逼和政府的引导下,田阳县农村根据自身条件优势逐步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从单一的一户一窝猪、一头牛、一批鸡,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并已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坡洪镇琴华村肉牛养殖小区共有肉牛养殖户6户,年出栏肉牛300多头;洞靖镇多感村山羊养殖小区共有山羊养殖户12户,年出栏山羊800多只;百育镇四那村肉鸡养殖小区共有肉鸡养殖户13户,年出栏肉鸡10万羽。

3.饲养方式得到逐步转变。田阳县牛羊养殖由放牧逐步向圈养方式转变。据统计,2019年共有养牛户4231户,其中放牧养殖户3870户,圈养户361户;共有养羊户633户,其中放牧养殖户576户,圈养户57户。相比2016年,牛放牧养殖户减少了15.63%,圈养户增加了26.22%;羊放牧养殖户减少了13.9%,圈养户增加了23.91%。

4.种养结合模式得到逐步发展。一是部分农户已经掌握并利用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后饲喂肉牛的技术,同时利用农地种植牧草饲养牛羊,实现“以种带养”的转变。如位于坡洪镇的琴华村肉牛养殖小区种植牧草1000多亩用于饲喂肉牛;位于田州镇的田阳县四季丰牧业有限公司发动周边地区利用番茄地轮种全株玉米近6000亩,用于加工青贮饲料,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种养结合全产业链。

二是部分农户重视并已经实施了畜禽粪污收集和发酵还田还果利用,减轻了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种植业肥料的投资,达到“以养带种”的目的。如位于那满镇的田阳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建有猪场5000平方米,年饲养生猪4000多头,同时种植芒果、蜜橘等水果1500亩,其养猪产生的粪污熟化后全部就近用于果树施肥;位于坡洪镇的田阳县兴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建有猪场8000平方米,年饲养生猪12000头,同时种植火龙果1000亩,其养猪产生的粪污通过熟化后全部就近用于火龙果施肥。多角度的农业综合利用模式,促进田阳县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5. 产业规模逐渐发展壮大。在各类资金的不断投入和养殖能人、示范场的带动下,近年来田阳县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的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位于五村镇百宙村的田阳良农农牧业有限公司,就是由致富能人从饲养50多只山羊起,逐步发展成为如今年出栏1000多只良种山羊的规模种羊场;位于坡洪镇琴华村的田阳县万牛牧业有限公司,就是由当地致富能人从年饲养10头牛起,扩大成为如今年出栏近100头牛的规模肉牛养殖示范场;位于巴别乡大录村的田阳县景恒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由养殖能人从年饲养80多只山羊起,发展成为如今年加工销售饲草达3万吨的饲草加工和山羊养殖基地。

6.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通过对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牛羊圈养、生态养殖、动物疫病防控、肉鸡林下养殖等典型技术模式的推广,有效促进了田阳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截至2019年年底,田阳县已有近25%的牛羊养殖户正在利用或尝试利用青贮饲料喂养牛羊,近8.59%的养殖户实现牛羊圈养,17个规模养殖场通过自治区生态养殖认证,90%以上的养殖户主动接受或者愿意按要求开展动物免疫和消毒等动物疫病防疫措施,有近65%的养鸡户通过林下放牧或半放牧的方式饲养肉鸡。

四、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田阳县畜牧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全县生猪、肉牛、肉羊、家禽等传统养殖业出栏量逐年提高,这主要归功于大型规模场的落户和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全县共有年出栏1万头以上猪场4家,年出栏100万羽肉鸡场1家,年饲养60万羽蛋鸡场1家。但是农村畜牧业产量在逐年下降,根据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劳动力短缺。田阳县除了右江河谷平原片区因种植蔬菜、芒果等产业增收致富留得住劳动力外,南部石山区、北部土山区由于受到生产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已外出务工多年,部分村庄变成“空心村”,农地无人耕种,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2.产业发展大形势的影响。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养殖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加上养殖产品的快速流转,近年来规模养殖场生产的产品对市场逐渐形成覆盖,但是农村散养户由于受到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养殖效益低等因素影响,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不高,纷纷转行或外出务工,养殖量逐年减少。

3. 林地保护制约了放牧型畜牧业的发展。随着国家林权制度的改革,田阳县农户对林地的保护意识逐年增强,养殖农户不再到处放牧。但是由于尚未掌握圈养技术以及劳动力不足,一些牛羊养殖户不得不减少养殖量,甚至转行不养。位于坡洪镇坡丹村炸定屯的养羊小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屯2011年共有山羊养殖户13户,年饲养山羊930只,林权制度落地后,该屯山羊养殖户陆续减少,到2019年该屯山羊养殖户仅剩1户,饲养山羊70多只。

4.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有待提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人员及动物(动物产品)流动频繁,各类动物疫病更易威胁农村畜牧业的安全生产。如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口蹄疫、山羊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就曾或多或少的给农村养殖户带来影响,轻则投钱投劳进行救治和防疫或者提前折价抛售,重则全军覆没。这就要求养殖业主要认真采取周密的防疫措施,农村养殖户由于养殖条件、人员素质跟不上等原因,往往难以落实,容易造成损失。

5. 资金投入量有限。一是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监管制度的规范,畜牧业生产一样需要严格落实相应制度,如养殖减排就需要养殖业主配套建设相应的储粪房、化污池等基本的污染物处理设施,这些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二是由于受到猪周期、动物疫情叠加影响,畜牧产品也会经常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在行业市场低迷、产品亏损的情况下就需要养殖业主具备相应的储备资金来保证养殖场正常运转。三是由于养殖行业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等,养殖业主难以从金融部门获得融资,养殖业主想要新建、扩建栏舍和扩大养殖规模往往缺乏资金。

6.产业组织程度和产品价值不高。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发展畜牧业多以“单打独斗”为主,产业规模小且分散,生产效率以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加上农村畜牧产品市场观念差,不注重品牌打造和宣传,产品价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近年来,田阳县虽有些企业注册了“凤香鸡”“坡丹鸡”“共联石山鸡”“玉凤山里鸡”“合力黑山羊”“九庆黑猪”等品牌商标,但由于品牌的宣传和提升能力有限,仅在县内及周边地区有影响力,对外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较低,在提高商品价值和扩大产业规模上发挥的作用还不够。

五、田阳县发展农村畜牧业的优势

通过对近年来田阳县发展农村畜牧业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田阳县发展农村畜牧业存在的机遇和优势进行分析,为下一步提出对策提供依据。

1.区位优势。田阳县东邻田东县,南接德保县,北接巴马县,县城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200千米,距百色市38千米,南昆铁路、云桂高铁、324国道、广昆高速公路(G80)、银百高速公路(G69)、右江黄金水道穿越全境,百色巴马机场坐落境内,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吸引了较多的养殖龙头企业落户田阳县,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畜牧业。近年来,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富凤农牧有限公司、华润五丰有限公司、广西正大畜禽有限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纷纷落户田阳县,建设养殖基地9个,带动养殖农户42户,年均出栏肉鸡100万羽,出栏生猪5万多头。

2.政策优势。田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投入大量的资金。近年来,共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8000多万元投入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小额信贷扶贫资金、产业扶贫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共计1339万元注入7家养殖企业,吸纳贫困户参与合作开发;整合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林下经济等项目资金共计1662万元,补助养殖户建设牛、羊、鸡栏舍;利用贫困户产业以奖代补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发放奖补资金3745.06万元,涉及贫困户14288户。田阳县在政策上的红利优势有利于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壮大。

3.空间优势。田阳县辖区面积2394平方千米,其中林地164.92平方千米、森林面积1463.97平方千米,除718.664平方千米的禁养区外,均可由农户根据实际情况发展适当规模畜禽养殖和林下养殖。同时,田阳县南部石山区和北部土山区部分“空心村”的荒地可通过种植牧草发展牛羊养殖,也可通过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发展猪禽养殖。

4.农业产业优势。田阳县右江河谷平原具有秋冬季种植番茄及蔬菜的习惯,年均种植秋冬蔬菜面积37万亩,芒果种植面积4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年生产农作物秸秆达50万吨,有利于发展牛羊养殖,同时每年8万多吨的肥料需求量也有利于发展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消纳,广阔的林下空间有利于发展林下养殖。

六、发展农村畜牧业的对策措施

经过总结经验成效,分析存在问题,挖掘优势条件后,现就如何发展农村畜牧业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1.加大产业调整力度。根据目前农村畜牧业存在规模小、产品价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农村畜牧业要发展,必须紧盯市场需求,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田阳县应结合自身的区位和空间情况,在林果地条件较好的右江河谷和北部土山区发展林下养殖,在农作物秸秆和土地资源较丰富的南部石山区发展牛羊养殖,在交通条件好且粪污消纳面积广的右江河谷和坡洪镇发展规模养殖,在劳动力足且农户养殖畜禽积极性高的地区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2.强化政府扶持。农村发展畜牧业很大程度上受到“缺资金、缺技术”的影响,单靠农户的单打独斗很难解决。这就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融资、龙头企业引进、风险防控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帮助建设畜牧业基础设施,对生产发展较好的养殖业主给予奖励和扶持,提高发展积极性。对生产条件差,“缺资金、缺技术”,但具备劳动力和养殖积极性高的农户,通过政府牵线搭桥,由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3.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在农村发展畜牧业遇到各种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难题是难免的,如动物疫病如何免疫,母畜发情如何配种,农作物秸秆如何利用,畜禽粪污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技术服务机构来耐心的帮助解决。建议进一步完善各乡镇畜牧业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培育各乡村的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村级兽医员、养殖能人等村级畜牧业服务力量,为农村畜牧业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4. 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村畜牧业发展要结合农村自身条件和优势,同时要打造土鸡、土鸭、土猪等农村特色品牌畜牧产品,提高商品价值。要通过联结养殖能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产业组织机构,形成产业联合体,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村畜牧产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

猜你喜欢

畜牧业养殖户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映像畜牧业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