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下的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探究
——以H省为例

2020-09-17吕剑平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污染绿色生态

王 超,吕剑平

(1.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兰州 730070 ;2.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审计局,泰安 271000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指导农村农业发展的指南。长期以来在传统农耕思想影响下,国内乡村生态建设维护与绿色农业发展一直有所欠缺,相关生态整治活动的深度与力度也远达不到要求[1]。以往乡村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味追求农业增收和经济增长,忽略了生态环境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2]。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长久计划,H省作为农业大省,必须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农业供给侧生态转型,从根本上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作出贡献[3]。

1 新发展理念下发展绿色农业与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机理探究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在新的发展理念下,乡村生态振兴是绿色发展的导向,绿色农业发展是乡村生态振兴的突破点。在乡村生态振兴战略中,乡村绿色发展主要可总结为四点核心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乡村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

这四个核心内容,共同完善了生态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均提到绿色农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居民的就业,提升农民的人均收入,使其获得充实感和幸福感,生活得更加有尊严,达到环境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1.1 生态治理

从生态治理的角度出发,乡村属于生态功能集聚区,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的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密切相关,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农村被称作是城市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是社会各界生态、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会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所以农村生态振兴战略至关重要,而要想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必须要不遗余力地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4]。不断深入和落实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改善,是实现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是不断推动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有效手段,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生态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强化生态屏障与廊道体系的必要措施[5]。

1.2 基础设施建设

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不断完善和兴建农村基础设施,不但可以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还能够借助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间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6]。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品以及农民个人生产资料具有互补性,能够大大提高劳动力的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此外,乡村振兴中的这一举措,对于减少污染、发展绿色农业大有裨益。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互联网与公路等基础设施能够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外界信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农业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帮助缩小城乡生活之间的差异。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增加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不仅能够拉动消费需求增长,还能够增加农民和社会各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接触新的知识和生产技能,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向着更加绿色、高效、集约的方式发展,使其成为乡村生态振兴事业的参与者。

1.3 可持续发展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必须要要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追求高效率、高品质、低能耗的集约型农业发展。这不仅需要去探索实现农业产业化、品牌化,不断延伸相关产品的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还需要改变以往农业投资高、资源利用率低以及过度开发的情况,借助科技创新以及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土地的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1.4 产业融合

从农村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目前H省内农村产业融合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新的经营个人或组织为引领,以互利共赢为纽带,借助农村产业链延伸、技术改进、合理配置资本以及组织更新来保证农作物生产、农产品加工、相关产品销售以及农村生态旅游进行有机整合、紧密联系。这样可以加快农业生产要素不断融合创新,构建新的利益共同体,确保农村、农业发展的绿色可持续。在乡村生态振兴的战略引领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逐步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与健康疗养行业,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新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不仅可以鼓励农民进行创业、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还可以兼顾与协调乡村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更能够促进农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达到良性循环[7]。

2 乡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

H省作为粮食大省,近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农业发展迅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也在进一步推进,但在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牺牲了资源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阶段,H省内农村生态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1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与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相比,H省内农村的环境状况更为严峻。其主要表现为点源与面源共同存在、内源污染与外源污染相互叠加,城市工业与生活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以及农村生态系统功能逐渐衰退等问题。

首先,近几年来H省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城市的面积扩大,使工业“三废”与生活垃圾向农村扩散,镉、汞以及砷等重金属渗透到土壤中。据不完全统计,H省每年仅因重金属污染一项导致减产的粮食产量高达100 多万吨[8]。H省境内313亿立方米径流总量的河流有31.6%的水质无法达到农业灌溉要求,高达7.3%的河段受到严重的污染,使周围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全省每年污水的排放量约13.2亿吨,污水直接灌溉的农田面积约为23.8万公顷。

其次,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严重的内源性农业面源污染。H省的内源性农业面源污染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的结果显示,农业面源化学的总氮、总磷的排放量每年分别为16.3 万吨、 3.1万吨,这一数据占到全省总排放量 72.1%、68.2%。面源污染不仅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业资源浪费,也会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造成农业内源性面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在养殖和种植过程中的不科学、不规范。主要表现为:第一,省内部分地区的牲畜、家禽粪污资源化处理较为滞后,导致大量动物粪污由可以利用的农家肥变化为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给农村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第二,农业化肥施用数量增速增加,H省2018年的化肥年施用总量高389万吨,这一数据为全国最高,但根据相关测算,化肥当年的利用率为32.3% 左右,造成严重的氮源流失;第三,农作物病虫害频发,目前在H省境内主要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全省每年化学农药使用量超过7 万吨,平均每公顷化学农药使用量超过9 750 克,而且利用不合理,有效利用率仅为33.5%左右,这造成化学农药在农田和水体中富集,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第四,由于省内玉米、大豆以及小麦等农作物秸秆逐年增多,又缺乏合理利用,农民随意堆积、丢弃造成河道阻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2.2 农村发展资源短缺

目前,H省农村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森林资源暴露出许多问题,阻碍了农村振兴和农业发展的进程,不利于农村“两型社会”建设。

首先,农村人力资源目前数量和质量都下降明显,自然村数量逐年减少,这一现象在农业人口大省H更为明显。2018年H省境内的农村常驻人口数仅为 2 346 万人,且老人、妇女与儿童是目前农村留守人群的主体,这显然无法满足农村生态振兴的需要。在短时间内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将会造成土地管理经营粗放化的情况,造成土地荒芜,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给粮食生产带来隐患。

其次,省内耕地的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也不断下降。在耕地数量上,H省2018年的耕地面积仅为0.079 333亿公顷左右,与1997年的0.090 7亿公顷相比减少了0.011 3亿公顷,人均耕地为0.075公顷,在国内属于较低的平均水平,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更是远远不足。目前存在着耕地建房、建设用地管理不善的情况,导致耕地面积严重减少。在耕地质量上,省内耕地目前存在土壤营养失衡、肥力下降的情况,农药失控,造成土壤生态系统破坏。

再次,目前H省的农村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对地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存在不少荒山。部分农民眼光不够长远,乱砍森林、乱采矿产、过度放牧、盲目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与国家农村生态振兴的战略背道而驰。

最后,水资源短缺且农村水资源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挑战。H省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 930 m3,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且水资源分配不均匀,H省北部林县等地区面临农业灌溉困难的问题更为突出,且不少地方还在走“先污后治”的老路,许多农村的水库、山塘以及河渠出现淤塞,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3 农村环境治理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H省内农村环境的质量仍然是以污染防治为主,农村环境治理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绿色农业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H省还没有制定出相对完整的涵盖绿色农产品标准与生产技术标准的绿色农业体系。H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下辖39市、85县,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社会与自然条件有着很大差异,生态环境复杂,亟需制定出分类的标准。

其次,H省内对农村环境管理的体系尚不健全。由于农村自然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农村生态管理的重复与缺位,且目前虽然各级农业部门设置相关的农业环保监测点,但尚未有良好的动态评估方法,采集到的数据无法直接用于农村生态保护与绿色农业发展中。H省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也不够,“重设施、轻意识”的现象普遍存在,现阶段H省内还有62%和78%的行政村尚未进行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的处理。

最后,H省对于农村绿色农业发展的激励不足。主要体现在区域间资源有偿使用以及生态资源补偿的相关机制尚不完善,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造成污染问责制度还不明确,这一系列因素都制约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 新发展理念下发展绿色农业与乡村生态振兴的具体策略

4.1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但H省属于农业大省,以往粗放式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农村资源集约与生态环境上出现了诸多问题,农业面源污染、资源紧缺等问题暴露出来,使H省在资源环境和农业发展上承受了沉重的代价,亟需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9]。

新发展理念是对于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革新,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保护自然”,在以往农业发展的背后呈现出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农村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以及农村资源枯竭等问题,这些充分说明了没有“绿色化”的农业“现代化”是无法循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发展绿色农业与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变目前农业发展的思维,坚持倡导绿色导向,推动绿色农业进一步发展。

在《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农业绿色发展必须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相关制度体系,大体上形成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互匹配、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相互协调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农业发展,努力提升农村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地下水采集保持合理范围,化肥与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作物秸秆、畜禽粪污以及农膜全部利用,确保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农民增收,使农村变得更加美丽宜居。目前在绿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提出要将平面农业逐渐转化为立体农业,将以往农业单一的生产环节循环起来,例如,在稻田中养鸭、养鱼以及种植蔬菜等立体农业模式,做到农业经营空间多元化。还要不断优化农村的种养结构和居民居住布局,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乡村休闲旅游,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给农民带来收入上的增加。

4.2 以创新为核心

推动农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必须要进行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这是农业绿色发展重中之重,也是农村生态振兴的驱动力[10]。

首先,应该转变以往省内农业发展和生产的方式,推动农业由以往的增产导向逐渐转变为提质导向,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过程中利用科技含量高、资源效率高、污染产生少的技术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确保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和食品安全。努力发展相关农业发展资源替代技术、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以及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保障绿色农业的发展。例如“以菌治虫”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能够作为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的方式,“立体水田”的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能够做到腐生食物链的再利用。通过发展和引进这些绿色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模式,能够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效益。

其次,应该注意整合各种资源力量,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农业、相关企业、农民这三方的合作共建,实现三者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利益共联,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助农业完成转型升级,必须以“绿色生态”为主要方向,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形成特色品牌。也可以通过政策创新,借助“互联网 +”形式,逐步打通从农村田间地头到城市厨房餐桌的直销通道。

最后,必须发挥目前农业潜在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创新推进一二三产之间的有机融合,通过农业与旅游、疗养、文化等产业之间的融合,提升农村生态的服务能力,构建一个“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业的附加升值,提升农民收入。

5 结 语

目前,H省乡村生态环境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发展资源紧缺以及农村环境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显著,应该从乡村本位出发,改变以往的观念,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型农村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农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确保“乡村振兴”战略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最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污染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生态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