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自然,回归自然
——平衡建筑观下RCR 事务所建筑思想解读
2020-09-17刘露马跃峰LIULuMAYuefeng
刘露 马跃峰,2 LIU Lu,MA Yuefeng
1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荣获2017年普利兹克奖的西班牙建筑师组合拉斐尔·阿兰达(Rafael Aranda)、卡莫·皮格姆(Carmen Pigem)和拉蒙·比拉尔塔(Ramon Vilalta),以其意外之中的身份进入国际建筑视野。他们结合全球时代建筑的潮流,在现代设计与本土文脉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创造出一种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地域性建筑语言和独特的建筑环境构架。因其朴素的建筑品质和对现代建筑文化的深度把握,得到普利兹克评审团的青睐。
1 RCR创作背景
卡莫和拉蒙就读于奥洛特艺术学院1,拉斐尔对建筑的启蒙来自于他的父亲。在学习期间,他们参观了巴塞罗那密斯馆并深深着迷。20世纪80年代,三人先后进入巴列斯建筑学院2,学院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体系促成了他们在动态设计过程中不断回到设计原点去追问事物本源、探寻项目本质的“退一步”思想[1]。1988年,三人放弃了西班牙城市大建设的契机回到奥洛特,组建了以三人名字命名的RCR事务所[2]。其扎根本土、回归自然的思想不仅源于早期的艺术和建筑教育,安藤忠雄的抽象自然、妹岛和世的不确定性以及石上纯也通过材料与建构释放建筑原有形式的日本先锋建筑哲思对RCR也颇具影响(图1)。
2 RCR平衡建筑观解析
平衡指对立的两个方面或相关的几个方面在量上趋于均衡从而达到整体的稳定。在现代艺术领域,彼埃·科内利斯·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用红黄蓝的色彩构成演绎了自然的抽象平衡,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和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用简约的点线面运动平衡表达了复杂的世界构成。而RCR以其独特的建筑语汇和设计思维在建筑与环境、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显现与消隐、局部与整体之间不断寻找并创建多元平衡,形成化繁为简、兼容并包的平衡建筑观,回归人与建筑和自然的和谐平衡。
2.1 抽象自然的美学表达
万物生而平衡,“平衡”是万物适于生存的自然现象,自然界造物皆蕴含其结构平衡原则。现代建筑作为一种“抽象”艺术[3],往往运用纯粹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抽象的几何将自然物象理性抽象,营造具有功能性和意象性的三维空间。RCR的平衡建筑观汲取了现代抽象艺术理念,重新诠释了建筑的目的,创造了一种能让建筑之力和自然之力在矛盾之中共存的环境。
纵观RCR的建筑作品,他们喜爱用水彩绘画的方式表达草图和设计概念。首先对自然景观进行抽象,然后提取树、石、山、水等自然元素,形成线条明快的抽象水彩画,再通过色彩、体量、比例、材料等建筑元素转译表达自然的真实语义,使建筑形式在理性之中融入了自然的表情和属性。RCR的建筑动词表常会把树林抽象为考顿钢条,红色土壤抽象为考顿钢表面的红色锈蚀,橡树林抽象为射灯(表1)。显然,在RCR“设计抽象自然”的主张下,建筑成为了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 融于自然的哲学意蕴
1 RCR 的成长经历
2 RCR 平衡建筑设计思想
3 餐厅帐亭结构剖面示意图
4 莱斯高尔斯休憩亭结构设计过程图
表1 RCR项目抽象水彩画表现
5 苏拉吉博物馆
6 利拉剧院
现代建筑不仅作为抽象艺术,还代表着某一时代的意识形态、地域文化和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研究人在自然中的位置,涉及自然与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即主体(人)对客体(自然)的认知,常把主体的自我融于对客体的关照中,通过理解关照对象来体验和完善自我[4]。在这种物我互动的自然哲学观下,建筑作为人的衍生物,具有满足人的功能性和存于自然的物性。RCR的平衡建筑观汲取了“主客一体”的自然哲学观,通过抽象的建筑语义,重新建立起主体(人)和客体(自然)物我为一的平衡格局。
在RCR30年的建筑职业生涯中,他们反复实践“平衡”这一设计理念。其建筑作品表现出对“自然”与“本土”的直觉和敏感,通过提取自然与本土元素,运用现代手法演绎奥洛特的地方传统,表达建筑与自然主动对话、和谐共生的谦卑姿态。这种“主客一体”的空间体验意在重新诠释自然,对自然环境进行纯化和抽象提取,以获得亲切感和认同感。由此可见,在RCR设计结合自然的观念下,自然是设计中必须关照的对象,成为包容建筑、不可分割的客观母体。
3 RCR平衡思想下的空间营造
建筑师的设计理念需要在实践创作中通过具体的方法进行表达。通过对RCR的建筑思想及创作实践的研究和总结,可以窥略RCR的平衡设计经历了从抽象自然的美学表达到融于自然的哲学演绎,通过边界模糊、形式统一、材料融合和视景叠加等空间营造,实现了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平衡理念(图2)。
3.1 边界模糊
“空间是通过在虚无中放置边界而形成的。”[1]RCR将空间理解为通过边界的围合状态来获得空间的意义,对边界的处理通常趋于模糊化,使空间内外通透,意图寻求室内外之间的平衡和渗透。
拉尔斯·戈尔斯餐厅帐亭是RCR模糊边界的代表作品,帐亭原是餐厅后方的帐篷,因大雪坍塌后将其改造为可举行各种仪式的宴会厅[5],建成后的帐亭空间似乎在回忆被毁掉的帐篷。帐亭两侧厚厚的火山石壁墩承载着受重力作用弯曲的双层工字钢,下层工字钢悬挂着帐篷塑料制成的半透明窗帘,上层工字钢拼置了玻璃表面,中间形成通风间层。漂浮的屋顶形成边界过滤器,与弯曲的工字钢隐喻着轻盈与重力的对抗。建筑漂浮于空中,空间内外通透,帐亭内侧植入“树袋”[6],随着时间的流逝树袋覆盖至包裹住帐亭,帐亭与自然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成为动态连续的自然景观(图3)。
莱斯高尔斯休憩亭同样采用了模糊边界的手法使空间达到内外渗透的效果。RCR采用排列不同疏密的喷砂玻璃的方式使边界形成过滤器,将光、空气、树木渗透室内。休憩亭主体承重结构由方形钢框架单元排列而成,通过设置连续的玻璃界面使视线不被打断。单元外部的通廊空间由可旋转的半透明绿色层压玻璃经连接件固定在6mm直径的钢缆上,钢缆受拉于间隔3m的钢柱,且隐藏于双层玻璃片之间(图4)。喷砂玻璃映射出室内外场景,树影斑驳重叠地镜像在深色玻璃上,模糊了内部空间与外部自然的边界,休憩亭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3.2 形式统一
建筑形式从古典时期的比例、构图等几何规则发展到现代模度、控制线等设计方法,再到数字信息时代的“动态形式”[7]。建筑形式的核心之一是几何学,几何学是关于空间的学科,不仅限于测量学,更关乎地域文化和社会意义。RCR在建筑形式上常将本土的地域性元素和现代的结构、技术相结合,在地域文脉和现代设计两者之间建构独特的语汇,使建筑与自然、本土与现代趋于平衡共构。
苏拉吉博物馆体现了地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它以水平体量坐落在花园中的高地上,与不远处的红褐色石头建造的哥特式主教堂形成完美构图,考顿钢表面暗红色锈迹和教堂形成统一。博物馆五个盒子的间隔排列形式让人回忆起传统的阿韦龙地区的开窗形式并在立面上形成韵律,提供适度的间距作为视觉通道,类似于罗德兹城墙壁上的小型风景窗和嵌套开口[8](图5)。光线透过细长且像漂浮在空间顶部的钢制天窗梁过滤进来,博物馆从色彩、体量和材料等方面融于场地,用现代话语叙述着古老的历史故事。利拉剧院公共空间同样采用了地域与现代结合的形式。采用现代考顿钢材料,以桁架的结构形式构成一个取景器,景框中的传统建筑成为主角,极具地域色彩的历史建筑在现代舞台上尽情演绎(图6)。
7 RCR 建造材料使用图表
8 体育场材料化表现
9 帐亭餐厅去材料化表现
10 地平线住宅框景手法
11 太阳学校
12 莱斯高尔斯餐厅休憩亭叠景手法
3.3 材料融合
材料的应用是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而材料与空间之间实际是知觉意义上的联系[9],与材料的表面属性更相关。材料的显与隐是RCR关注的焦点,他们倾向于用单一材料来建造,通过材料与自然的对话实现空间的隐,表现为材料化和去材料化。追溯RCR的建筑作品,他们常使用单一材料表达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对话。RCR对建造材料的探索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倾向石材的同质性使用,追求一种朴实的特点;第二阶段青睐考顿钢的利用,揭示一种永恒的语言;第三阶段注重镜面玻璃、钢铁和混凝土的混合使用,展现一种探索的过程;第四阶段专注于涂漆钢材等新技术应用,赋予作品强烈的个性和象征的真实性(图7)。
材料化是指赋予材料新的意义和功能,是新材料与自然(原有材料)的对比与补充。当RCR面对如何在奥洛特近郊森林里修建一个运动场这一命题时,巧妙地借助“在森林中奔跑”这一设计理念,在自然与人工的矛盾中寻找平衡点。这让人想起希腊时期运动场的情景,延续了历史文明。运动场的射灯与保留的橡树形式同构、不分彼此,交织成视线过滤器,在自然与人工的取景中不断切换与叠合(图8)。
当建筑物没有一个物化的外观而是消隐于自然中时,称为去材料化。RCR的去材料化不是简单的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是先创造一个不违背原有自然的新景观,建筑存在于这个“新自然”中并消隐于其中,最终达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帐亭餐厅首先对基地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将基地按照山谷的走势向下挖掘,火山岩转化为道路、墙体、堤坝(图9),从而创造出一个绝不突兀的新环境,再将建筑植入于新创造的基地中,使建筑更好地融合在环境中。
3.4 视景叠加
一定界域的景观中存在着完整的视景系统[10],视景系统中的景观空间是一种被运动的身体以多种感官方式体验的流动空间,其与主体(人)体验具有同一性,在每个瞬间生成了客体存在的价值。主体运动过程中的自然与建筑是视景系统的组成部分,处理主客关系的呈现方式称为组景手法。
RCR常采取框景、借景、叠景等组景手法。通过不同的组景手法营造不同的感知体验,最终表现为景观空间秩序和具有主观意愿主体的平衡和融合。地平线住宅采用了框景的手法,水平向长且多层次的景观被建筑的功能盒子切割为不同的景观片段,形成一系列高潮迭起式的编排景观序列,强化体验的连贯性,达到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感官体验(图10)。太阳学校采用了借景的手法。基地处于倾斜地面,正对着山地景观,为顺应基地现状,建筑设计为覆土建筑,学校活动场地正对着白雪皑皑的山景,在山顶俯瞰时,学校消隐在一派乡村背景中(图11),强调了显与隐的视觉对比,创造了一种令人惊讶的反向感官体验。莱斯高尔斯餐厅休憩亭采用了叠景的手法,基地内部分割的菜畦景观与映射在玻璃上的树影形成层次丰富的叠景(图12)。RCR运用反复叠加景观的手法增强人对空间图景的动态感知,在真实与错觉中反复转换,在空气湿润、林深阴翳的景观空间中只留下了人与环境。诚然,主体感官体验与客观存在世界达到了同一境界。
4 结语
RCR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有其独特的建筑语汇,在对抗情景中寻找多元“平衡”,使自然、建筑、人三者和谐共融,这既是RCR作品的特征,也是其设计背后的精神内涵。设计理念需要恰当的演绎方式,RCR从美学和哲学的双重角度理解和诠释自然与建筑的关联,通过内外空间的渗透、建筑形式的统一、建造材料的融合、多重视景的叠加等方面,营造“主客一体”的空间序列和空间体验。显然,设计源于自然、回归自然即是RCR平衡建筑观的核心所在。
在当今技术引领建筑设计和城市无限扩张的背景下,自然环境正在逐渐失去原有的平衡。当设计忽略了对自然的关注时,建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建筑不仅是为人提供功能空间,更是对自然的补充与保护。如何在国际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保留建筑本土的特质,RCR的平衡建筑观为建筑领域提出了新的思考。
注释
1 奥洛特艺术学院成立于18 世纪的奥洛特中心,学院以奥洛特周边自然风景为题材进行创作的画家团体影响了RCR 对家乡景观的关注和后期用水彩画表达设计概念的方式。
2 巴列斯建筑学院以培养独立、具有批判性的建筑思想和扎实的建筑技术功底为教学目的,直接影响了RCR 深入项目本质的设计思想。
图表来源
图5,6,11,13 来源于网络;其他图表均为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