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浪费”不容小觑
2020-09-17关俊龙
本刊记者 关俊龙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
针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厉行节俭作出指示,强调要建立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粮食产量也连年攀升,在去年更是创下了13277亿斤的历史新纪录,与此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高达470公斤以上,大幅度地超过了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400公斤)。
但是,随着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人开始追求更加精细的餐食,不再像以前那样珍惜粮食,甚至有时候把轻视和浪费粮食看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统计显示,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不难想象,当有的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时,有些人却在肆意挥霍着农民的汗水与泪水。
如今,到饭店消费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而饭店恰恰就是浪费粮食的“重灾区”。逢年过节,明目繁杂的宴请活动越来越多,饭店为了追求利润也大力推波助澜,往往是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得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被剩下,由此造成的浪费不容小觑。面对大量的剩余食物,人们又往往不肯打包,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慷慨。当然,肯定有人会质疑打包可能会传染疾病、影响健康,那为何不尝试践行公筷制度呢?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打包剩余食物就是恪守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将很快成为社会新风尚。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从艰苦的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中国人民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即将全面脱贫,71年间,几代人为此前赴后继,付出了诸多努力。虽说目前我国的粮食形势较之过去已经十分安全,但我们依然要不忘来时路,珍惜先辈的付出和来之不易的粮食安全。我们要时刻牢记,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绝非小气,而是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
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行动起来,从我做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