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应当如何急救
2020-09-16孙劲松
孙劲松
骨折是指骨质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常见于小孩和老人。骨折患者多是某一处的骨折,多处骨折的情况相对较少。只要及时、正确地处理骨折,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健康,但部分损伤严重的患者可能在治愈后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导致骨折的原因
1.积累性劳损。积累性劳损会导致疲劳性骨折,是指骨骼系统受到长期的运动损伤或发生骨质炎症所致的骨折。这类骨折集中表现在肋骨、胫骨、腓骨等部位。患者通常无外伤病史,早期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
2.暴力作用。暴力作用会导致外伤性骨折,暴力作用包括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在人体某部位,造成此部位发生骨折,即为直接暴力导致的骨折,例如小腿被重物直接撞击后,胫腓骨骨干被撞击的部位发生骨折。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等作用等使受力部位的远处发生骨折,即为间接暴力导致的骨折,例如走路滑倒时,手掌撑地,暴力经手臂向上传导,可发生桡骨远端骨折。
3.骨骼疾病。骨骼疾病会导致病理性骨折,是指由基礎疾病导致的骨折。常见的基础疾病包括骨质原发性或转移性的肿瘤、骨质疏松、软骨发育障碍等。与外伤性骨折不同,病理性骨折患者在受到外力作用之前,骨质已经发生了病变。
四肢骨折患者的急救措施
1.固定。发生骨折后,应该使用木板、竹板等物体固定患肢,避免患者在被送往医院的过程中,骨折部位移动牵连神经组织与神经血管,造成骨折部位的麻痹。对患肢进行固定的具体方法为使用木板放置在患肢的一侧,在木板与患肢之间垫上松软的棉布、棉织物等,再使用绷带或面积较大的包扎带将其捆绑好,注意包扎不宜过紧,能保证患肢不随意运动即可。
2.加压包扎。对于骨折造成的皮肤破损,患者的患肢处多会出现流血的情况,此时不能使用木板直接固定,而是应该先用干净、消毒过的纱布压迫之后再行包扎。包扎过程中出血情况仍比较明显时,可以使用止血带包扎,并在止血带上注明止血时间。急救人员在对患者的患肢等进行包扎时,不需要脱掉患肢的衣裤袜子,以减少患肢的运动。包扎不能过紧,否则可能影响血液循环造成血液的淤积。对于比较严重的骨折导致的大出血情况,急救人员在包扎时一定要注意保证松紧适宜,如果压迫神经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造成肢体瘫痪。因此急救人员在用绷带包扎以后应该每个半小时检查一次松紧情况,保证包扎的安全性。
3.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因为骨折受伤严重,导致呼吸和心搏骤停,急救人员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急救人员在进行胸外按压时,要注意用力大小,用力不足起不到作用,用力太猛可能造成患者肋骨骨折。因此,急救人员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4.及时送医。对于发生严重骨折的患者,急救人员首先应该检查其体征情况,及时呼叫120求救或将患者送往医院,避免其发生意识丧失或休克。如果患者有颅脑损伤,此时在急救和送往医院的过程一定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和咽喉处的异物。
5.药物镇痛。严重的骨折可能造成剧烈疼痛,患者可能不堪忍受疼痛而出现休克。这时,急救人员有必要先给予患者口服止痛片或注射止痛剂,但是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完成。药物镇痛可以减轻患者的患肢疼痛,避免患者发生休克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