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2020-09-16冯波
冯波
四肢骨折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多是由于外界因素导致的,例如车祸、高空坠落等,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四肢骨折的疼痛级别非常高,患者感觉疼痛难忍,并经常会有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同时,由于患者行动受限,生活无法自理,生活质量直线下降。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肢体肿胀,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供血,不利于骨折的快速愈合。目前,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实践表明,给予术后患者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压力,促进患者康复。
(一)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文化水平和性格等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法和肢体肿胀的原因,加深患者对肢体骨折及肢体肿胀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二)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四肢劇烈的疼痛,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忧虑、烦躁等心理状态。而且,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有所不同,产生的不良情绪也会不同。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做心理评估,根据评估情况为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方案。对于情绪低落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给他们听一些欢快、激昂的音乐,让患者放松心情;而对于情绪焦虑的患者,给他们听一些舒缓的、柔和的音乐,让他们安静下来。同时,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做深呼吸,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消极情绪,使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三)疼痛护理
四肢骨折的临床表现就是剧烈疼痛和肢体肿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肿胀和疼痛。护理人员应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再给予红外线照射、冰敷、按摩等方式进行疼痛缓解;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镇痛药物帮助缓解疼痛。
(四)功能锻炼
患者四肢骨折后,其肢体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手术后及时进行功能训练,能够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骨折的部位和恢复情况,为患者量身制订功能锻炼方案。
1.骨折初期,锻炼的时间和活动量都不应太大,患者应根据康复的要求进行动静结合的锻炼,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训练量。四肢骨折容易出现肢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后遗症,所以,护理人员要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进行骨折固定、牵引等手术后就立即进行训练。为了防止肌肉萎缩,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做一些伸缩活动,但是不能影响患肢的固定部位;还可以活动一下近邻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如果患者是上肢骨折,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进行一些握拳、伸指等简单的动作;如果患者是腕关节骨折,可以让患者做背伸掌屈的轻幅度动作,同时活动一下肩、肘关节,但是不要剧烈旋转,防止固定位置移位;如果患者是下肢骨折,可以做一些膝关节的屈伸或是股四头肌舒缩等活动,促进肢体血液回流,使肿胀消退。
2.骨折中期,护理人员可以适当地加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指引患者自主进行关节的伸缩活动,恢复肢体肌肉的收缩能力和关节的灵活度。
3.骨折后期,患者可以加大锻炼强度,增强肢体负重能力。上肢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轻微的手提动作,下肢骨折的患者可以先进行双拐行走,然后单拐行走,再独立行走。但是,所有的训练都要适度,患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恢复情况而定,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五)饮食护理
疼痛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进而出现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所以,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合理安排饮食。饮食安排应考虑患者的偏好,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为主。患者在中后期还可以食用瘦肉、排骨汤等食物,促进骨骼生长。